广交会一期机电产品成交呈五大特点
记者25日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了解到,第10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一期机电产品成交稳步增长,成交额达130.1亿美元,并呈现出五大特点。
据中国机电商会的最新统计数据,广交会一期机电产品成交额为130.1亿美元,比去年秋交会同期增长12.88%,占全部成交额的52.09%,仍充当广交会成交主力军的角色。其中,家电及消费电子类产品、电子和电工产品、运输工具和金属制品成交额增幅趋稳,占机电产品总成交额的70.75%,构成成交的主体。此外,仪器仪表类产品成交快速增长,成交额达1.5亿美元,同比增长97.4%。
从广交会一期具体成交情况来看,机电产品成交主要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企业成交价格有升有降。
参展企业表示,目前影响产品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有四个:一是原材料成本,如铜、铝等价格依旧在高位运行;二是劳动力、社会保障、环保要求等增大了企业成本;三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大,有些企业表示每年仅能接受人民币2%的升幅;第四,某些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企业成交有一定负面影响。
一方面,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调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欧盟相关指令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增加,部分产品如空调器、吸尘器、微波炉、汽配等价格上升幅度在3%-5%左右,部分金属工具价格上涨甚至超过10%。对此,对老客户,企业采取各方分摊消化的办法,大部分客商表示理解,能够接受;对新客户则采取提价的办法。但在低端市场仍存在部分客商压价的情况。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彩电、DVD、摩托车、自行车等产品,参与企业数量多、市场成熟度高,客商比价空间较大,企业害怕失去客源一般不敢擅自提价,但因成本上升等情况也未出现价格下滑现象。
二、出口激烈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
本届广交会上许多名牌企业推出含有新技术、新功能及新开发的产品,外商表现出极大兴趣,咨询洽谈不断。如小型车辆工具及配件展区的企业反映,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和打造自主品牌等措施,可以摆脱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并逐渐提高价格。虽然部分客商对企业在成本上升压力下提价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我企业因怕客户流失不敢按提高成本的幅度加价,总体利润在下降。
三、企业报价日趋谨慎,合同条款不断充实。
多数企业考虑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调整等因素对外报价,并注意在合同条款中充分考虑可能的风险因素,引入补充条款,如在汇率升值、出口退税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各自承担的份额等,以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四、大型名牌生产企业是成交的主力军。
从成交前十位的企业来看,成交额均在8000万美元以上,总计成交占比为33.15%,其中前9家均是名牌家电生产企业。其中,成交超过5亿美元的有三家企业,分别是美的、格兰仕和海尔,成交额分别达到12.5亿美元、8.64亿美元和5.95亿美元。
五、进口展区产品成为参展亮点。
本届广交会进口馆展位面积扩容至1.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50%;同时完善境外企业的准入标准,提高了展馆的国际化程度。其中,高档汽车、机械、电子产品和风情浓郁的各国轻工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