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米手机到乐视电视网络要革谁的命?
用户买了乐视电视,可以去看免费的优酷,土豆,而不一定要买乐视的付费服务。
小米当初也这么说,要推米聊,结果微信来了,米聊无疾而终。但是这没有妨碍雷军和小米公司大赚特赚。
2012年,小米卖了700多万,今年的目标是1400万(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数字会有点悬)
要知道,小米才是成了几年的小公司,不用说和中兴、华为、酷派、联想比,就是和金立、天语、OPPO、VIVO、MEIZU比都是后来者。渠道方面,运营商方面都远远不及,但是它的量是非常可观的。传统上达到小米的量,需要传统渠道深耕若干年,投入上亿的资金,上千的人员才能做到。而互联网颠覆了一切。
乐视超级电视模仿了小米的路子,国内的电视厂商难免会心跳。
那么这种模式是怎么来的?会革谁的命?谁又会从中受益呢?
1、小米和DELL直销
太早的电话直销不说了,网络销售比较早的是DELL的直销,做出品质不错的产品
(早期DELL的用料相当不错,索尼特丽珑的显示器,板卡做工也是一流的,这和戴尔自己会攒电脑有点关系)
然后直销,早期靠广告电话,后期靠网络。直销的最大优点是没有层层代理的渠道费用,不用付昂贵的商业地产的卖场租金。价格有优势。
小米扯了很多,其实最后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便宜。(不是绝对的低价,而是同配置同档次中便宜,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
不过小米除了节约渠道成本,还发扬了期货的概念(我个人认为这个期货的思路和魅族M8有相当大的关系,2007年初魅族公布M8的配置和1999元的售价,当时肯定是做不到的,2008年10月魅族M8公测版出现,2380元,2009年才有1999元的价格,雷军本人和魅族早期有过交集),利用摩尔定律,做到了颠覆性的价格。
在小米一代发布的时候,市场上同档次的产品价格要高数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
如果细分的话,期货带来的价格优势,和渠道、商业房产租金,人工带来的优势各占一半。
至于推广费用,走实体的也要推广也要广告费。走网络的推广费用未必高。
2、乐视的价格优势从哪来
电视和电脑、手机还有点差异,电脑和手机的分工比较早。很久以前,电脑产品就是制作的管制作,销售的贴牌就卖。譬如优派的显示器就是贴牌。爱国者自己不生产任何东西,都是贴牌。板卡厂其实没几家,都是生产完了不同品牌贴牌。笔记本电脑代工就几家,各个牌子的笔记本大多是贴牌。
制造的拿制造的利润,销售的拿销售的利润。手机初期是自己都做,后期也类似电脑,苹果都是富士康做的。HTC很多是比亚迪做的。诺基亚中兴华为都有富士康代工的。
所以,小米在供应链上没有什么特别多,颠覆的是渠道。
家电分工程度要低一点。没有一家巨型电视OEM厂管生产,只赚加工费。然后各大家电厂商自己没有生产线,只管贴牌。有这种模式也是非主流的小品牌。
这次富士康和乐视合作,我个人感觉是有点意思的。富士康一直在尝试自己做个牌子,手机、电视都试过。
专业OEM有个好处是规模化。富士康这类巨型企业如果做单一产品的话,产能会非常巨大,量大物料采购成本就低,人工,研发、基础设施平摊下来成本也低。最后就有价格优势。
乐视能定价这么便宜,除了渠道费用的节省,富士康恐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乐视的合作伙伴还有高通和夏普。
高通上次投资小米,大赚一笔,小米之前,国内手机用高通芯片的没有几家。小米之后,不用高通芯片的没有几家。这两年高通除了专利费以外,芯片销售也赚的盆满钵满。这次有点要在电视上复制智能手机的意思。如果乐视超级电视大获成功,高通的芯片会不会通知智能电视领域呢?
渠道费用,商业地产租金,富士康、高通、夏普,制造了乐视的低价优势。
3、互联网要革谁的命
其实,在小米之前,淘宝已经在革命了。最近两年,一些服装品牌效益不佳,一些服装店铺生意不佳。一些快递公司疯狂成长,淘宝的成交额也在暴涨。
显然,网络在革渠道的命,革商业地产的命。
消费者买的是产品,渠道也好,商业地产也好,都是消费者通过的渠道。而这些管道的费用越来越高,带动物价越来越贵。渠道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为此买单。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沟通信息直接交易是问题所在。
而网络解决了沟通和交易的问题,双方无需继续买单。淘宝的模式还是生产厂、电商、小卖家、买家。
而小米直接从生产厂到买家,自己来做电商。乐视也是这个模式。
如果这次乐视也成功,那么这种模式就会复制的越来越多
既然服装可以、手机可以、电视可以
洗衣机可以不可以?空调可以不可以?汽车可以不就可以?
除了现场消费(吃饭、理发、洗澡、唱歌、喝咖啡)必须要有场所,购物完全是可以不要代理商,不要场所的。
消费者只需要为物流买单,为仓库租金买单,而不需要为层层代理商的利润,为商业地产的昂贵租金买单。
加入的商品越多,这种趋势就越明显。
4、传统厂商的应对
传统厂商过去已经花了很多年,很多资金,很多精力建立起了自己的渠道,并且投入大量金钱来维护。
这些资金都计入了成本,变成高售价的一部分,面对低价来袭的加入者,措手不及是难免的。
手机行业应对的比较快,以为手机本身就是高度分工。小米的各种模仿品来的很快。
手机有个特殊的地方是运营商渠道,这个渠道提供给消费者的是带补贴的产品,价格比不带补贴的互联网渠道更低。
所以运营商渠道基本不受互联网的冲击。
家电会麻烦一些,传统厂商要承担两块压力,一块是传统渠道的成本,还有一块是自己生产成本与富士康成本差价的压力。而且家电没有运营商补贴的渠道。传统渠道对拼网络渠道,肯定力不从心。
其实,新兴厂商这套没太高难度,传统厂商照抄不是问题。譬如华为的荣耀2。
但是问题是网络低价会伤到渠道的高价,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多年建立起来的渠道又不能不要,新兴厂商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传统厂商不敢不要鞋了去肉搏。
可行的办法是产品隔离,品牌隔离。如果冲击的厉害,传统厂商就独立运营一个品牌。不走渠道,节约渠道费用同样低价去肉搏。如果自己的生产线成本高,甚至可以不用自己的生产线,和新兴厂商一样去贴牌。
麻木不仁或者自废武功去跟风都是要付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