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地标崛起 沈阳开启商务地产发展时代
说到商务地标的崛起,不能不先提到商务地产的发展。沈阳商务地产的演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厂区办公楼,及至集中办公的独体写字楼、商住楼以及SOHO时代的不断更新,直到如今以CBD为中心各新功能板块的兴起;与之同步的,是商务建筑中的人们从最初在住宅楼里偷偷办公,到现在MALL时代集办公、居住、购物、休闲为一体——其间的变化令人惊叹,当2007年沈阳商务地产又跃上一个新的制高点,生长于其上的商务地标建筑也愈加繁盛起来。
改革开放初期,商业地产的概念还尚未在国内萌生,商务地产当然更是无从谈起。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改革开放为百姓带来了实惠,区别于以往较为原始的农业经济形态,以百货商场、商业街、批发市场为代表的新商业形态以黑马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快速、大范围的取代了庙会、地摊、农贸集市在城市的位置。
在沈阳,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五爱市场”应运而生,它奏响了这个城市商业地产发展的序曲,堪称沈阳第一商业地标,而紧随其后问世的南塔鞋城,又为这个城市增添了另一座商业色彩浓厚的标志性建筑。沈阳市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资深房地产专家范翰章教授将沈阳的这一发展阶段概括为“五爱市场时代”,可见对项目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标志性作用的肯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沈阳商业地产开始进入错综复杂的转型期——范翰章教授把这一时期定义为“由计划经济的运作方式向市场化经济运作方式转换的时期”,这种亟待转型的态势直接影响了商业地标建筑的诞生。虽然在这一时期中,因种种因素某些商业地标性建筑错失了崛起的机会。但充满“洋”味的商业地标却在此时异军突起,沃尔玛、家乐福等一批世界超级零售业巨头被成功引入。与它们相比,沈阳传统的商业业态和相关设施明显落伍,无法避免的面临着挑战与变革。
本世纪初,沈阳业态不够完整、布局不够合理、设施相对滞后的商业地产发展局面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城市经济的飞跃发展,城市的新商圈也展现出非比寻常的活力,它们的商业氛围为商务地产的萌芽、发展,以及商务地标的纷纷衍生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据沈阳千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林介绍,商务地产是商业地产中的一种,主要是面向公司的商务活动及商务需求所产生的不动产。在这个工业化、批量化和模式化占主导的生产时代,商务地标是很重要的,它们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强调城市魅力,尤其是推动城市建设的繁荣,都具有导向性。
在沈阳,商务地产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几大商圈:以太原街商业区周边、太原街-和平大街之间地带而言,代表项目是总统大厦、中兴商业大厦、海润国际等;北站CBD也是商务地标云集,方圆大厦、新基火炬大厦、沈阳财富中心等项目已成为城市标志的一部分;而三好街及青年大街一带,如华新国际大厦、中润国际、百脑汇资讯广场等商务地产项目,也是广为人知。
尽管商务地产在这一时期发展势头迅猛,然而,这些商务地标建筑的分布仍然稍嫌散漫,彼此缺乏呼应,其集聚效应还不十分明晰。
2007年,可以说是沈城楼市的商务地产年,一种酝酿已久的全新开发模式——城市建筑综合体,掀起了沈阳商务地产一轮轮的开发热潮。高档酒店式服务公寓、娱乐中心与写字楼正在有效整合,真正一流的商务环境正在形成,新一代商务地标建筑正不断拔地而起。
位于太原街中心位置的万达新天地、协和广场等项目,北站金融商贸中心的华府天地和东森总部广场项目,以及恒隆市府广场和华润集团在金廊上打造的万象城项目,都是复合物业的典型代表。
从事电子科技行业的周先生对商务建筑的迅速发展很感慨,他认为原本商务氛围较弱的区域也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不断改善,以他的公司所在铁西新区而言,现在商务氛围也开始浓厚了。像爱都国际和第一商城等项目都已成功地塑造了区域商务形象,成为所在区域毋庸置疑的商务地标。
开发商的不断创新和城市经济的积极转型,使各区域的优秀商务地产项目不断出现和升级。这些商务地标的崛起代表着城市经济发展的顶级形态,它们正在挑起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大梁,担当起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担。这些经典的地标性商务建筑在拔地而起的同时,正在诉说着城市商域的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