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细分成2007京城商业主流

    2007年渐入尾声,回顾今年的商业市场,高端商业表现突出,值得我们深思和回味。

  高端商业成主角

  4月19日,位于大望路的新光天地开业,立即成为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百货店,新光天地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新光天地定位于都市型高感度国际级百货店,目标顾客锁定中高收入人群。引入了PRADA、GUCCI、CHANEL等许多国际一线品牌入驻,加上一些国内一线品牌,商场入驻品牌总数已达700个。在这些品牌中,不乏第一次进入北京甚至中国市场的品牌,如法国超市品牌Fauchon等。尽管合作方台湾新光三越和华联集团因管理理念的分歧,一度濒临破裂,但走高端市场的定位和决心始终如一,这个对北京商业市场的共识也让双方最终和解。

  9月16日,金融街购物中心盛装开业,这个历经5年磨砺,体量达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用它对高端定位的执著和不断推迟的开业时间,终于盼来了LaneCrawford、LouisVuitton、Gucci、Dior等国际大牌的青睐,也让一贯充满金融味道的金融街终于有了时尚和生活的气息。金融街购物中心的理念同样是追求高端、打造品牌,不追求人流量,更看重提袋率和客单价。

  一东一西两个高端购物中心的相继开业,让“高端”、“奢侈品”、“国际大牌”成为了2007年北京商业的关键词。纵观2007年的北京商业市场,高端商业也的确呈现一种主流之势。位于CBD即将开业的银泰中心定位高端,并已成功引入D&G、Giorgio Armani等品牌;王府井新建项目澳门中心定位为以高档手表、珠宝为主的高端专业购物中心,并与多个国际知名手表珠宝品牌达成意向;SOHO中国前门项目也瞄准了高端品牌,有意将各大品牌请入古朴的四合院。多个项目锁定高端市场,并非盲从或单纯追求市场美誉,而是有其必然性。

  行业发展推动市场细分

  行业的发展进步要求商业需要更多的适应本地市场实际情况,不断细分,突出主题和定位。几年前,当“Shopping Mall”这一概念还被当作一个商业的全新名词在业内普及时,作为一种商业更高等级的业态形式,购物中心成为了备受推崇的全新商业模式。受国外既有经验的影响,人们对它最初的理解更多是“一站式”,即一个可以吃喝玩乐,满足各种需求的场所。也因此北京曾经有过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各造一个大Mall的构想。尽管最终只有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得以实现,其6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着实让北京的消费者充分体验何谓“超大体量”。

  随后几年,“购物中心”被视为商业地产最大的由头和卖点,出现在不同的新型商业项目中。几经沉浮,最终在市场立足的成功项目并不多,但都实现了对区域商业市场的升级和补充。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关村地区,随着中关村购物广场和新中关购物中心的相继入市,大大改善了该区域一度单一的商业业态构成,有效提升了区域消费品质。

  随着行业发展的日益完善和成熟,市场细分势在必行。如何突出商业的主题和特色,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成为新兴商业越来越关注的重点。

  奢侈品消费需求增长迅猛

  国内奢侈品消费的迅速增长,为高端品牌及高档购物中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过去,世界上的奢侈品消费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2000年以来,全球奢侈品市场开始处于萎缩状态,但各大奢侈品公司惊喜地发现,中国大陆将成为继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和香港之后的新奢侈品消费中心。

  在西方发达国家,40~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而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势力主要是年龄在25~50岁之间的白领人士、私企老板、社会名流。据测算,中国奢侈品市场的销售额已达20多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12%。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还将是全球奢侈品产业在未来数年内的重点增长区域。北京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更是日益被看好。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品牌加速在京开店拓展。

  人们对消费需求及品质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势必催生更多高端商业的出现。成功引入国际知名品牌的入驻,只能说明高端品牌对北京市场的信心和认可,一个商业成功与否,更看重后期的运营管理。高端的商业是否能有高端的服务品质、高端的硬件配套、高端的运营推广,才是真正决定高端商业成功的关键。

  总体而言,2007年北京高端商业市场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随着新项目不断入市,更优良的购物环境、硬件设施及品牌组合,对如王府饭店、国贸等老牌高档购物场所也带来一定冲击,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可避免。

  甄仕奇简介:

  有着丰富的海外及本地商业地产策划、招商经验,并成功操作各地多个商业项目,包括,北京新中关、望京Mall、三亚美丽城、北京财富时代等。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修养,获得了众多品牌零售商与开发商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