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项目投产 一流的碳纤维制造是梦
6月28日,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隆重庆祝碳纤维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恒天集团成功的开发和建设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全部国产化成
套装备的碳纤维原丝和碳化生产线,体现了中国恒天集团发展碳纤维的后发优势,展示了沈阳中恒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打造一流碳纤维企业的实力。
庆典仪式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树甫,详细了解了公司碳纤维项目的建设经历、目前运转情况以及企业发展愿景
。
记者:鉴于我国长期以来碳纤维依赖进口,其技术被国外寡头封锁,这些年有不少民营企业陆续进入碳纤维产业。作为中国恒天集团属下的沈阳中恒为何
也选择了这块“难啃的骨头”?
刘树甫:众所周知,碳纤维是高技术、高性能纤维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电力交通以及许多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得到全球的认可,日、美
等国家已经走在前列,并严格对我国实行高端产品与技术封锁。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产业,国家已将碳纤维列为“十二五”
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材料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作为中央企业的恒天集团勇挑发展新型纤维材料产业的重担,并将其作为恒天集团“统筹三类业务、构建六
大业务单元”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新型纤维材料既是国家的重任,也是集团发展战略中的项目之一,再难也要上,再硬的骨头也要啃!在这
样的背景下,2009年8月,中国恒天在沈阳投资建设了碳纤维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辽宁省沈阳市的大力支持,并纳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记者:一期工程技术上有哪些突破?目前在国内处于什么水平?
刘树甫:沈阳中恒碳纤维项目一期工程历时两年多时间,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攻难克坚,终于在2011年底迎来了投料试车,2012年6月28日
正式投产。我本人是在2011年7月1日到任沈阳中恒的,能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点贡献,我感到很欣慰,也感觉对自己是个挑战。我认为一期工程有两大亮
点:一是建设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部国产化成套装备的碳纤维生产线;二是总结出了“大规模、低成本、高性能”建设碳纤维的工程化技术成果。技
术上的突破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很大。
技术上的突破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们自主研发了19立方米的我国最大的PAN基碳纤维用聚合反应器,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运转正常,聚合物可纺
性达到要求、指标稳定,在聚合上形成了突破。第二,原丝生产线纺丝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0米的我国最高的碳纤维原丝的纺丝速度,原丝质量指标经国家权威
单位进行的碳化测试碳纤维强力达到最低4.0GPa、最高达到4.9GPa,相当于T700的质量指标。最近,在全国碳纤维原丝质量标准建立中对12家企业提供的原丝
进行了质量测试,沈阳中恒的碳纤维原丝质量获得了第一名。第三,完全国产化的氧化碳化生产线在国内首开先河,国产炭化炉幅宽和保温材料的选用也为该
类设备国产化开了好局。目前整个聚合、纺丝和碳化生产线运行平稳、产品质量稳定。这些与兄弟单位,特别是恒天集团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支持与配合是分
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