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告别“暴利时代”是必然

曾经有传闻称,铃木社长铃木修在中国考查完后曾表示,中国市场遍地是钱,"到中国捡钱去",足可见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暴利时代”。但依据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汽车行业告别“暴利时代”是发展的必然。有传言称,全球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约在5%上下浮动,而中国汽车行业则在10%左右甚至更高。

应该来讲,是当前中国汽车行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决定了汽车行业仍总体处于“暴利时代”。但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所谓的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暴利时代”主要是针对外资品牌而言,对于品牌力与产品力都与外资品牌存在明显差距的自主品牌,其实与“暴利”没有多大关系。

造成当前中国汽车行业仍处于“暴利时代”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仍维持了较快增长,显示出了较强劲的市场需求。

2012年,中国汽车行业实现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其中,乘用车产销1552.37万辆和1549.52万辆,同比增长7.17%和7.07%;美国今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539.71万辆和542.45万辆,同比增长12.81%和13.18%,其中,乘用车产销438.32万辆和442.31万辆,同比增长16.23%和17.21%。由此来看,虽然中国汽车市场告别了高速增长,但仍然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在乘用车领域的增长更是较成熟汽车市场有明显的增幅优势。因此,在整个市场能维持住较快增长的情况之下,其所体现出的仍然较强劲的市场需求,无疑为中国汽车行业维持住“暴利时代”提供了第一层保护。

二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仍然整体弱于成熟汽车市场。

虽然目前在中国汽车市场销售的各类车型比以前有了数倍的增长,但与成熟汽车市场相比,中国汽车市场的产品丰富度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以福特为例,福特在美国市场在售的福特品牌产品,涵盖轿车、跨界车、SUV、MPV、商务车、卡车、新能源汽车等多达34款,而目前福特品牌在中国市场在售的产品数量仅13款,还不到美国市场的一半。因此,如果说美国汽车市场是“僧多粥少”,则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就还谈不上“僧多粥少”。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态势显然没有成熟汽车市场强烈。众所周知,价格战是由于激烈的竞争引发的,在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竞争还未到白热化的阶段,中国汽车行业维持“暴利时代”必然是有了第二层保护。

三是中高端及以上级别市场外资品牌占据着绝对的品牌力与产品力,自主品牌仍无能力打破外资品牌的“暴利垄断”。

仅从中国狭义乘用车各细分市场的竞争态势来看,自主品牌占据份额优势的细分市场几乎没有,虽然在A级及以下级别细分市场,自主品牌还占据着一定的份额,但在B级及以上级别细分市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归零”。而即使是在A级及以下级别细分市场,自主品牌也仅是凭借高性价比来维持市场份额,与外资品牌相比,仍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当前的中国汽车行业,外资品牌其实凭借其在品牌力与产品力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暴利垄断”,而自主品牌目前并没有能力去打破这样一种“垄断”。在这种情况之下,外资品牌在品牌力与产品力等方面的“垄断”为中国汽车行业维持“暴利时代”提供了第三层保护。

而从发展的眼观去看,中国汽车行业必然会告别“暴利时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依据:

一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高增速的不再,供需将趋于平衡。

无论是从成熟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还是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速表现必然会先高后低,最终保持在一个很低的幅度而上下波动,也就是说,必然会迎来车市的供需平衡。因此,在这样一种必然的发展路径之下,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告别“暴利时代”就有了第一种推动力。

二是随着自主品牌在品牌力与产品力等方面的不断突破,必然会给外资品牌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虽然目前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仍存在明显差距,但与自身相比,特别是近10多年来,自主品牌还是取得了很不错的进步。面向未来,如果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与扶持,通过自主品牌企业自身的努力,必然会在品牌力与产品力等领域实现不断突破,从而最终打破外资品牌的“暴利垄断”,促使外资品牌降低其“高贵身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暴利时代”在汽车行业的渐行渐远,汽车企业必然会通过不断的压缩成本来尽量维持其利润空间。笔者认为,至少从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的情况来看,车企还是有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控制并降低成本的方法。如外资品牌所推出的合资自主品牌,虽然这类品牌车型的售价无法比拟外资品牌,但这类品牌车型依托的是外资品牌的老车型平台,而老车型平台的成本必然要全面低于外资品牌所依托的新车型平台,从而也同样为这类车企提供不错的甚至可以比拟外资品牌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