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药品更换新包装 一药多名将被终结

“泰诺林”、 “百服宁”、“必理通”……十几种药名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主要成分都是“扑热息痛”。 10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制定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自新规实施之日起,医药企业生产出厂的所有药品外包装将强化药品通用名,弱化商品名。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药房,发现大部分药品已悄悄换上新装。

  药店:少数药品未换包装

  在商业步行街附近的一家药店,记者看到,“快克”、“感康”等品牌感冒药的包装上除了印着商品名称外,还在显眼的地方印有“复方氨酚烷胺”字样。虽然强化药品通用名的规定已正式实施,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药房,发现仍有小部分药品并未换上新装 ,如“禾穗速校”氨咖黄敏胶囊包装上的“禾穗速校”商品名明显大于其通用名“倍沙”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上的“倍沙”二字明显大于其通用名。还有一些药店内,“必理通”未换包装。

  据南坛一家药房的店长洪先生介绍:“相当部分的药品都换上了新包装,目的是突出通用名,有利统一规范化。”不过他也指出,有些药品通用名很拗口,顾客不好称呼。比如“黄碱缓释胶囊”,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

  医师:开处方便利不迷糊

  “统一包装对药店、医院而言,都更方便了,以前相同的药品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的商品名,医生开处方要记不少药名,很麻烦。”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医师陈东尔告诉记者,新规定要求对同一药企生产的同一药品、成分相同但剂型或规格不同的药品,必须使用同一商品名称。他表示,这样避免了有的厂家将相同成分的药品换个名称,就当成新药提价出售,侵害消费者利益。

  市民:记名虽麻烦但正规

  “复方氨酚烷胺”原来就是“感康”、“白加黑”的通用名。在东平市场的一家药店,林老伯对着药品通用名直犯迷糊,他告诉记者,药品换成通用名是好事,就是不好记,购买药品之前必须问清。

  记者随机调查了20名市民,其中有6名市民还不知道强化药品通用名的规定,其他12名市民中,超过8人对《规定》的出台持肯定态度。市民张女士认为,现在去大药店买个普通的感冒药,都挑得眼花缭乱,往往买回成分差不多的药。现在突出通用名,就能分清那些稀奇古怪的药名,自然省下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