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大药房被中美史克断货 厂商被指欲提价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缬沙坦胶囊,国产的仿制药只要24.6元,而外资药却要39.7元,一小盒药竟相差15.1元。这并不只是个别现象,据了解,同为仿制药,外资药的价格一般比国产药贵1/3到2/3,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购药成本。
针对近日传得沸沸扬扬的“中美史克封杀平价药房”一事,广东老百姓大药房总经理江欣向记者透露了外资药与国产药之间的巨大差价。据了解,由于中美史克最近要求提高供货价格,老百姓大药房的新康泰克供应已被中断了。
一药多名差价巨大
“药厂不断提高供货价格,等于是要把药店逼入绝路!”江欣告诉记者,其实外资药和国产药之间存在巨大的差价。而按照药品法规,只要是GMP产品,就是优质产品,同成份、同规格的药品品质是没有太多区别的。外资仿制药高出国产仿制药这么多,价格中应该有很多水分。
记者从广东老百姓大药房拿到的药品差价表中看到,一些“一药多名”的药品,同样的成分同样的规格,外资药却明显要比国产药高出1/3到2/3的价格,其中不乏一些常用药品。
外资药价格高利润低
药品价格越贵,平价药房是不是赚得越多呢?江欣称,卖这些药根本不赚钱,有的甚至是亏本的,因为厂家给的利润空间很小,根本不赚钱,由于这些药品原来知名度高,谁也不敢涨价,而厂家还不断提高供货价格。据称,以“新康泰克”为例,原来进货价格为9.3元/盒,销售价格也是9.3元/盒,有的地方甚至卖9.2元/盒。
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也证实,所有品牌药的利润都很低,厂家太强势,给的利润很低。
老百姓大药房一位店长告诉记者,由于普通消费者缺乏药学知识,加上以前药品广告管理并不规范,一些外资药因为做广告,商品名比化学名还响亮,导致不少市民不知道有大量的国产药可替代合资药。特别对于一些比较专业的药品,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为拜新同),拜耳医药售价31.9元/盒,而国产(上海现代制药售价22.5元/盒,普通消费者只知道商品名“拜新同”,并不太清楚药品的通用名,往往是花冤枉钱买了高价药。
相关链接 新康泰克断货是为涨价?
江欣透露,由于中美史克最近要求提高供货价格,将新康泰克的价格由9.3元提高到9.56元,芬必得从12.55元提高到12.88元,在零售这块碰到很大阻力,因此,中美史克已经撤断了老百姓大药房的新康泰克供应。
而郑浩涛也证实,中美史克确实收紧了新康泰克的供应,主要是调整了销售渠道,要抬高供货价格,希望零售价格提到10.8元。但他认为,中美史克应该不是针对一家,而是对整个市场供应就偏紧,别的公司跟批发商关系好一点,可能就能多拿一点货。
对此,昨日中美史克负责公共事务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因为是国庆假期刚过,新康泰克等产品销量太大,导致供不应求,公司正在组织货源,但没有上调供货价格的打算。
相关报道:中美史克“断货”平价药店 疑为抬高明年供货价格
北京广州等地出现断货,医药工商业矛盾再燃烽火
继北京保兴大药房没有“新康泰克”卖之后,昨日,广东老百姓大药房称,他们也遭到了中美史克的“强硬断货”,而且不只“新康泰克”一个品种,而是该厂所有OTC产品全线断货,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药店遭遇同样“待遇”了。不过,中美史克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
收紧供货或为明年提价?
据了解,北京保兴大药房是一家“零差率”药店,即只在进货价基础上略加微利进行零售。“新康泰克”就在该药店“零差率”销售之列。该药店总经理张树辉介绍,在该店“新康泰克”每盒售价9.7元,比其他药店便宜2.8元至3.8元。前几天去采购时,被两家药品批发公司告知,收到了中美史克的要求,不给保兴大药房供货。张树辉称,由于售价低,中美史克先后数次派人与保兴大药房交涉,要求调高售价,但一直未得到响应。不想这一次,中美史克下了“封杀令”―――不仅要求批发商停供保兴大药房新康泰克,而且旗下所有药品均不再向保兴大药房供货。
广东老百姓大药房同样是以低价为主营理念的知名连锁药房。对此次的断货,总经理江欣显得很无奈:“外资药品本来价格就定得奇高,国家这么多次降价都降不下来,药店低价销售还要被厂家以断货要挟,真的很为难。”广东金康大药房总经理郑浩涛则透露,目前该店中美史克的药品虽然没有断,但进货很难,中美史克在全国范围内都收紧了供货。
一名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据传中美史克已经完成了第四季度的任务,因此没有销售压力,就开始着手梳理全国的销售渠道,表面上是以平价药店扰乱价格体系的名义断货,其实是收紧了所有供货,目的是明年把供货价提高,迫使零售价也同步提升。
不过,中美史克方面否认了上述说法。中美史克称,广东供货紧张是因旺季到来,运输跟不上。目前正协调供货,预计两三天内可得到解决。而北京保兴断货则是因其零售价低于进货价,“这不正常,我们要调查是什么原因。”
同类药中外产品差价悬殊
“外资品牌本来就不赚钱甚至亏本卖,只是卖个品牌聚个人气,如果还要提价,那消费者将难以承受。”多家药店的老总这样说。广东老百姓大药房的一名店长称,由于普通消费者缺乏药学知识,加上管理不规范,很多药品由于广告投入多而使商品名气大过化学名,市民也不知道还有同类化学成分的药可以代替。悬殊最大的就是同类外(合)资药厂的药和国产药价格。比如西安杨森的金达克宁(酮康唑乳膏)15克装售价18.3元,广东皮宝的同类产品只卖11.9元。
而在外企看来,他们的药不是贵得没理由。“我们的原料都是进口的,药品质量监控标准全球统一,药物有效成分高,当然更贵些。”一家外资药企的负责人如是说。
不过,在国内企业看来,这不过是外企的说辞。“一些老的仿制药跟所谓的原研药在工艺和技术上没什么差别,专利药过期后,就应该和一般仿制药一样定价。”江欣说。而每年发改委一降药价,国内企业对政府给予外资企业定价政策的“超国民待遇”的埋怨就不绝于耳。
■工商博弈回放
西安杨森药品被 南京医药撤柜
合资药厂与下游企业的冲突早有先例。几个月前,南京医药公开叫板西安杨森,如不将商业企业的利润率调至合理,就把西安杨森的药品全部撤柜。如今,双方依然在冷战,西安杨森的药品也已经在南京医药的柜台上空缺数月。今年2月开始,河北的流通巨头东盛英华医药有限公司也停购了西安杨森药品,原因是合作三四年未获利。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与此次中美史克的主动断货不同,但随着我国医药政策大变革时代的来临,药品利润日渐摊薄,工业和商业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凸现。而目前商业各自为政较分散,价格同盟难以形成,与强势工业比,仍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