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网络零售超1.2万亿 仅次于美国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日前发布最新报告《中国网络零售革命:线上购物助推经济增长》显示,网络购物将为中国新经济增长模式带来比较优势,推动消费、创新、物流和生产率迅速转型。
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网购市场。但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越世界其他国家,自2003年以来复合增长率达120%。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可能达到4.2万亿元,相当于今天美、日、英、德和法国网络零售市场的总和。
提升三四线城市消费力
在中国,网购不仅是线下购物的替代渠道,实际上,网购还刺激了新的消费。2011年,网络零售在2011年为中国个人消费贡献了2%的额外增长。据MGI预计,到2020年,网购有望为中国个人消费带来4至7%的增长。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革命:线上购物助推经济增长》(以下称《报告》)通过分析人均网上消费与中国266个城市总消费水平的关系后发现,约60%的网上消费是取代线下零售,其余的40%则是如果没有网购就不会发生的新增消费。而这种增量消费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在三四线城市占近60%。无论消费者身处何方,一旦开始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的消费水平都很接近。其原因在于,网购在中小城市的增量是满足了这些地区之前未能满足的需求。在许多中小城市,实体零售商店尚不够发达,积累了大量未得到满足的商品购买需求,网络零售对消费拉动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地方尤为明显。这点在2012年天猫"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可能增长至4.2万亿元。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情况,扣除通胀因素,其规模也将达到2011年的3.5倍。到2020年,大约10%至16%的总消费可通过网络零售实现,从而带动总支出的增长。
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如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需求收缩,在内外经济作用下,中国经济面临市场倒逼的转型拐点,众多国内企业正努力寻找"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新路径,转变原来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以获得在全球经济链条中的高价值。在阿里巴巴2011年排名的前三十强网上商家中,16家属于本土的"淘品牌"。例如,于2009年成立的纯天然化妆品公司芳草集,在六个月内将月销售额从200万元人民币(30万美元)增加到2000万元人民币(290万美元)。
在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面临极大挑战之时,网购市场无疑为之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并扮演了中国经济转型浪潮中的"冲浪者"角色。"电子商务在拉动内需、促进就业与消费方面的优势显著。"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报告标明,除了激发那些需求未得到满足城市的消费潜力外,网购还使得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们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从而释放其增长潜力。同时,网购还推动了物流、IT服务、数字营销等产业链领域的长足发展。在今年1月举行的"2012年电商服务商年会"上,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电商服务业整体成交约2000亿元,同比增长83%,支撑起大约1.2万亿元的网络零售交易。
移动购物有望"腾飞"
报告指出,移动商务(通过手机购物)在中国尚不成气候。截至2011年,移动商务仅仅占到网络零售市场的1.9%(约为22亿美元,折合145亿元人民币)。但是,该细分市场"腾飞"的可能性很大。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仅为10%(相比之下,美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在2011年为42%,但移动商务仅占网上零售市场的5.4%,规模为110亿美元14)。短短一年之后,中国的移动商务市场便已增长到87亿美元(折合550亿元人民币),占网络零售整体市场的4%。中国智能手机普通用户的上网购物兴趣更高,而智能手机普及率到2015年或将增至23%。
有些公司已经开始瞄准移动购物的商机。例如,上海拜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移动应用线上开发和运营平台(追信)。商家只需点击几个设计选项,就能开发自己的移动应用。目前,已有2.3万多家淘宝商户在追信平台上开设了移动门店。截至2012年6月,追信平台已经上线13个月,拥有2000万激活移动用户,日均增加用户5万人。
此外,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断完善移动支付功能,也为移动购物铺平了道路。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拥有强大电商平台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以快捷支付为核心,依托其高达90%的支付成功率,与日常生活的各种应用场景结合,从而扩大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以财付通为例,用户可以用财付通手机客户端充值话费、缴纳水电煤气费;用财付通移动端可以实现一键购买电影票、预订酒店等服务,还能享受特价优惠。
政府助推作用彰显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能够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支持生产率提升来促进增长,中国政府一直允许电子商务自由发展。长远来看,政府能够通过以下三大方面促进网络零售增长,并对整体消费实现拉动作用。
首先,政府能够提供激励方案,扩展宽带和3G+基础设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两个科技促进因素是网络零售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但在偏远地区相对欠缺。消费者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在2011年,即使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仅为10%,中国的移动网络零售商业务已占到网络零售的2%。而美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为42%,移动网络零售商业务仅占到网络零售的约5%。中国消费者一旦能够使用宽带和3G+服务,就有机会变成网购买家。
其次,采取措施加快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在自动化设备、现代仓储能力和空运能力方面。虽然大部分工作需要私营部门完成,但中央政府也可以给予有益的帮助,各级政府也可以研究特定的支持机制,包括税收、补贴和开放土地。面对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领先的快递公司都在积极提高分拣中心的自动化水平。然而,一大限制因素就是现代仓储能力不足:中国现代物流设施总量仅为580万平方米,对一个人口达到13亿的大国而言,这一数字明显偏低。
此外,技能短缺可能遏制中国网络零售业的进一步增长。一些公司已经开始聘用兼职和残障人士就业来缓解劳动力矛盾,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此类劳动力的增长和技能发展。政府还能给相关技术提供投资激励政策,或推动产学联合技术开发。如果政府在不久的未来更加重视这些关键抓手,自由竞争将在该生态系统中继续创造喜人成果。
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前不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度电子商务投诉近10万起,网购是最热门领域。其中,退款问题、节能补贴、账户被盗、虚假促销、货到迟缓、网络诈骗、退换货难、物流快递、网络售假、支付问题,成为网络购物的诟病,是网友投诉最多的十大问题。
以去年的"电商大战"为例,据统计,2012年规模性的电商价格战不下10次。"6·18"、"8·15"、"双十一"全年无休的"价格战",在一次次挑战消费者购买欲的同时,也不断刷新着电商企业的销售纪录。然而,价格虚标、下单无货、快递爆仓、系统瘫痪、售后服务等促销乱象随之出现。
其实,在这些乱象的背后已经暴露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第一,电子商务诚信危机日益严重。无论是电商用户信息泄露、快递单号被叫卖、职业差评师以及卖家恐吓,还是奢侈品电商售假,其根源均是电子商务的诚信缺失。第二,电子商务纠纷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目前,电子商务纠纷不仅包括B2B、B2C、C2C等与交易密切相关的纠纷,还包括物流快递等电子商务衍生纠纷。随着电子商务类型的增多,电子商务纠纷所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第三,电子商务纠纷类别越来越复杂。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其运作涉及到诸多问题,如信息安全、资金安全、货物安全等。一系列复杂的电子商务纠纷,如虚假交易、钓鱼网站等,在技术上及监管上都对电商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推动网络购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解决以上三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