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型”开发 让商铺到手成死铺
近期商铺很好卖——3月16日城东的森林摩尔商业街区80套商铺开盘全部售罄,城南花生唐140套商铺当天去化8成,多处商业地产都加快了“金三银四”的出货步伐……在销售业绩光鲜的背后,业内一位商业地产资深人士却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商铺好卖并不等于未来好收益,目前南京的多处‘死铺’就是证明。”
“由于投资渠道和理念的限制,所以多数投资客把资金砸到房地产上,”东恒置业一位商业地产人士表示,“而中国房企大部分是候鸟型企业,其中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就身受其害。”该人士归纳,国内商业地产是先拿地后定位,先规划后策划,“开发企业拿地之后要从零开始,调研、规划、策划,做出来的产品有时并不被市场认可,有很大的投资风险。”
经记者调查,虽然最近商业地产挺红火,但从近几年的商业地产数据来看,除了写字楼外,商铺并不像过去那么好卖了。世联地产集团研究总监表示:“这方面,国外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我相信房企也已经在做相应的调整了。”
“过去我们是先拿地后定位,现在要转变,整个反过来!”资深商业地产人士张利方道出了多年来商业地产的开发心得,“拿地之前要想好三个问题,第一是商业模式,做什么样的业态,不同的业态有不同的价值链,不同行业利润不一样,竞争也不一样,想好了再去拿;第二是产品类型,有商人的、本地投资者的,不同客户有不同产品的需求,目标对象要清楚,产品要清晰;第三是行为模式,靠什么赚钱,三年、五年还是十年回本。”现代快报记者 胡海强
七“先后”定义国外模式
1.先策划后规划。策划是引导性的规划,规划是实际性的策划。策划理念在先,策划实际上使商业地产理念性、形象性空间布置上达到一定高度,然后利用规划限制的条件进行修整。
2.先文化后设计。不再是价格主导,而是文化底蕴主导。拼价格,价格越拼越低;拼文化,价格越拼越高。
3.先招商后建筑。建筑是为商业服务的,商业的需求反映在每个细节当中,至少需要指标、设备、动线、走向、厨房、广告等不少于20个细节。
4.先融资后投资。如果把市场投资起来,最初期到旺盛期至少5年。边卖边开发是一个融资渠道,上市也是一个渠道。
5.先经营后销售。商业支撑收益,收益支撑回报。
6.先管理后开张。商业地产注重管理体系,如果成为死盘就很难救活。
7.先品牌后赚钱。合理定位、突出个性、注重盈利、创造经典、开发实心化、资产优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