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皮衣曾辉煌出国门 今遇瓶颈而没落
“我们厂那时卖皮衣,都是先打款后发货。记得有一次,成都一个客户要货,钱打过来两个月了,还没有提到货……”昨日,57岁的浏阳市沙市镇居民何芳永在说起当年浏阳皮衣的辉煌时,心中依然充满骄傲。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浏阳皮衣曾风靡一时。“很多人都会以穿了一件浏阳皮衣而感到有‘面子’!”长沙市民章建新说。
皮衣厂工人年薪约1.5万元工资
1985年,何芳永一手创立了浏阳悦意制衣厂,至今已成为沙市最早的皮服厂之一。他说,浏阳皮衣是以沙市镇为代表的。而沙市人从事皮衣制作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有人随代表团到前苏联考察参观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皮衣在当时的苏联特别畅销。改革开放后,有着制衣传统的沙市人开始做皮衣,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沙市已经有服装厂100多家。当时很多机关工作人员月工资还不到500元,而在沙市皮衣厂里的工人,平均每年能够拿到约1.5万元工资。
沙市皮衣的红火也带动了浏阳服装行业的发展。到1994年,浏阳有大小注册的服饰企业1000多家,当年10月,浏阳举办了首届皮服博览会,评出10大品牌和4项金奖。“亮西东”、“方竹”等浏阳皮服品牌当时在市场上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何芳永回忆,原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夫人朱琳,曾经获赠并穿过沙市镇秀山二厂生产的皮服,为此她还寄来一封信并附寄了服装费,以示感谢。
思路不清导致浏阳皮衣衰落
“2000年是转折点。”何芳永说,浏阳皮衣曾走出国门,出口俄罗斯等。1997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沙市镇23家皮服企业受到沉重打击,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千万元,不少企业从此一蹶不振。说起那场变故,何芳永记忆犹新:皮衣摆在俄罗斯大街上,5元一件,大家只想快点卖掉服装回家,“要不然,人都回不来了!”
其实,在外部危机出现之前,浏阳皮服产业本身就已问题重重。最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浏阳皮服产业制造用的羊皮都是从北方进货,原材料受制于人。二是“家家点火”的经营模式导致粗制滥造,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市场急剧萎缩。
在随后的日子里,由于纺织业内部不能统一发展思路、产业流动资金不足、品牌意识落后等原因,加之熟练工越来越紧缺,浏阳皮衣进入长期低迷和徘徊期,“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浏阳皮衣了。”何芳永说。
皮衣重振雄风困难重重
虽然浏阳皮衣遭受重创,但何芳永依然在坚守。现在,他的工厂里还有200多名职工,但主要是做浙江海宁一带工厂的来料加工。他有些落寞地说,浙江海宁皮衣产业起步比浏阳晚10年,而现在人家做得红红火火,浏阳的却成了过眼云烟。
他说,做皮服并不是没有出路,比如啄木鸟品牌,现在一年生产的皮衣可达100万件。并且,做皮衣的利润也在提高。最开始时,做一件皮衣服利润在30元左右,而现在可达500元至600元。只是,沙市皮服要重振雄风,还有三大问题需要克服。一是现在服装行业缺少熟练工人,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人,35岁以上占到80%。二是环保问题,皮衣行业有污染是个不争的事实。三是资金,何芳永说,如果有人投资5000万元,在沙市做皮服,3至5年内产值做到1亿元不是大问题,只是,现在想找到这样的老板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