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恐慌国内商品在短期内仍旧有下挫可能
沪铜险些跌停
昨天,国内商品期货遭遇黑色星期一,沪铜、沪锌、天然橡胶和豆粕跌幅居前,其中,沪铜跌幅最为明显。沪铜1307当日跳空低开报56310元/吨,盘中最低触及54580元/吨,收盘报55190元/吨,创过去6个多月来新低。
当日沪期铜成交量单日狂飙39.3万手至73.7万手,总持仓激增8.5万手至64.2万手,面对铜市大幅下挫,市场在最初的意外和茫然后,多空双方对当前价格及后市产生极大分歧,资金大量涌入铜市暗示短期争夺趋于白热化。
国信期货顾冯达表示,本次下跌的诱因是因欧元区边缘国家塞浦路斯传出重大利空,其拟对国内银行存款征收存款税的做法极大地冲击欧元信誉,欧元区弱势国家担忧此举蔓延,可能引发欧元区存款挤兑担忧,美元指数进一步攀升,令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大幅承压。
此外,顾冯达认为,铜市当前还面临来自国内的压力,相关行业政策未定令金属需求难以立即转好,同时近期国内外铜市库存屡创新高,LME全球铜库存至52.58万吨,上期所铜库存至23.19万吨。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国内外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开始分化,美原油、黄金两周来触底回升,而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依然疲弱不堪,显示国内商品整体走势的文华商品指数连跌五周,并逼近去年11月底水平。分析人士称,美元持续走强,道指屡创新高,显示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国内楼市调控未了,工业品和农产品基本面压力未减,使得市场显示出“内弱外强”态势。
市场或面临加速下跌
进入3月后,大宗商品市场突然变脸,多数品种明显下跌,且呈现板块化特征(整体板块商品全部下行,如橡塑、钢铁)。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数据显示,2013年3月上半月大宗商品市场跌多涨少,所跟踪的58个商品品种中,60%以上的品种下跌,且次周较首周市场的跌面、跌幅放大。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预测,目前需求信号依旧微弱,大宗商品市场短期内将难改颓势,3月下半月市场或加速下跌。
3月份大宗商品市场的变脸有两种走向可能:一是“倒春寒”,冷一下后继续回暖,市场经历10至20天的短期回调整理后继续此前的早春行情;二是彻底翻转,结束短暂的早春行情,提前启动2013年不可回避的一次大探底。从上周(11日至15日)市场走势来看,市场绝非“冷一下”,短期内无回暖迹象且多数板块后市依然看空,因此基本可确定市场已然进入下行通道。
市场归根到底是由供需决定的,1、2月份的乐观心态拉升的行情在现实需求的拖累下走不高也走不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回至年初水平,但后市仍不乐观。
主要有两大隐患:一是多数上游品种跌幅领先(动力煤目前较年初下跌幅度已超2%,天胶、LLDPE等品种超5%,PTA甚至超过7%),考虑到产业链传导因素,下游商品后市势必会受影响,“跟跌”或不可避免;二是泡沫度较低板块、品种跌幅领先(煤炭、化工等板块跌幅甚于泡沫度较高的钢铁板块),在目前市场整体下行的情况下,泡沫挤出效应将使得钢铁板块出现大幅“补跌”。
另外,楼市调控并未停止,紧随“新国五条”之后的是各地相应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受此利空预期,国内商品期市建材系品种深受重挫,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连跌四周至3900元下方,并一度探至3800元下方;玻璃期货主力合约亦连续两周下挫探至1400元附近,焦炭则在年内出现两次跌停,两月来跌幅将近2成。
在内忧不断情况下,市场内外分化可能还将持续,特别是在国内基本面疲弱情况下,政策利空不断,使得国内商品在短期内仍旧有下挫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