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今年新开业商场面积约等于3座王府井
金海创意中心是由本地开发商建造的商业地产项目。去年,很多本地开发商也大举进入商业地产领域。记者 张明术 摄
2013年和部分在2014年将开业的商业体量
声音
佛山近年来商业中心建设进入快速期,是积极的趋势。
如果站在发展的角度,佛山中心城区形成了地铁网,在中长期,人口从目前的100多万人,发展到200-300多万人,完全可打破现有的商业客源格局。
目前东方广场依然是佛山商业地产运营最成功的一个,它的经验就在于,商家品牌中高档都有,业态覆盖率比较大,甚至是一个商场,有一个体育主题,可以成为与众不同的消费场所。
——佛山市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骆仪克
春节将至,如果你留在佛山过年,打算去逛街吗?
2013年,爱逛街的市民消费选择进一步放大。南都记者本周粗略统计发现,禅桂(含大沥、平洲)计划在今年开业的大型商业中心,其商业经营体量合计超过30万平方米,明年,随着王府井、万达广场等正式开业,这一数字还将翻一番。
在禅城、南海,今明两年新建商业到处“开花结果”。但迎接这些新开商业的,将是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态势,而根据佛山市统计局的数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一线城市相距甚远。
近两年来,佛山商业地产开发实现了堪比飞人博尔特的“加速度”,但其市场承受能力、消费增长速度,似乎已被远远甩在背后。
年内新开商业项目约等于3座“王府井”
商业地产围城,对佛山而言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过去两年来佛山大型商业中心和含有商业中心的综合体项目进入到开发高峰期,而如今,这些新建造的商业中心纷纷迎来开业期,仅在今年开业的新商业项目,总规模相当于3座佛山“王府井”商场。
日前,位于季华七路的鹏瑞利季华广场宣布,将在今年五一正式开业。佛山鹏瑞利季华广场是新加坡鹏瑞利商用信托进驻中国的首个全资商业地产项目,目前,金逸国际电影城、永辉超市、H&M、ZARA、肯德基、必胜客、太平洋咖啡、时间廊、屈臣氏等品牌商家已入驻,发展商引入的永辉超市、ZA R A系首度进入佛山市场。
而在同期,另一个位于季华路上的大型商业招商之后,也宣布开业。位于季华六路的九鼎国际城12月22日举行了圣诞开业嘉年华。作为季华路上近两年来兴建的综合体项目,其商业部分开业比住宅销售晚了2、3年,更侧重于餐饮和娱乐,引入五星级横店电影城、美吉姆教育机构、金河国际料理宫馆、味国厨房等商家。
在禅城,岭南天地商业街区一期去年已开,是祖庙商圈代表性的新商业,二期商业已基本竣工验收,今年将陆续开业合计6万平方米。而在南海新天地作为桂城东片区新开业的商业项目,以广州知名的商业新光百货为主力店,也在去年9月正式试业,总体量超10万平方米。
初步确定近期开业和即将开业的大型商业,在佛山还远不止这两家。南都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后统计发现,今年年内有望开业的商业和综合体项目,还有南海怡丰城、广佛智城商业街等。
南都记者统计了禅桂中心城区,及大沥片区商业及综合体项目今年开业的商业部分,合计总建筑(经营)面积超过了30万平方米,以佛山王府井商业部分约11万平方米的规模来计算,仅仅在今年,禅桂中心城区(含佛山新城和大沥),就要增加三座“王府井”。
未来两年将迎商业地产洪峰。
未来两年商业地产体量大到数不出
2012年到2013年,佛山商业地产的开业高峰期,远未到峰顶。在去年至今,万达、王府井、万科、中海乃至招商等商业地产和住宅开发商纷纷在佛山拿地,由此带来的商业体量还将在20 14年消化,届时其开业规模将比2013年更为迅猛。
万达广场商业体量超20万平方米、佛山万科广场、南海万科广场纯商业部分都超过了10万平方米,禅城王府井商场商业部分面积也超过了10万平方米,再加上带有7万平方米商业的南海创鸿城。这5个综合体项目的商业部分,都计划在2014年陆续开业,商业总规模合计超过了60万平方米。
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去年,作为季华路上规模最大的旧改项目,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星星广场奠基,其商业部分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0万平方米规模,而进度更快的智慧新城项目,虽然是产业园区定位,但也拥有较为可观的集中式商业,这两大项目都位于近年来新开商业密集的季华路上。
另外不可忽略的是,去年至今不少大房企,开始集体试水商业地块。中海地产去年年底以28 .4亿元的年度最高总价拿下的虫雷岗大型商住地块,其就要求兴建带有面积7到14万平方米商业的商住综合体,而佛山新城一宗商服地块在同期被招商地产以1.926亿底价收入囊中,招商地产也是首度在佛山竞得纯商服用地。
更为令人瞩目的是万科,去年国庆之后以6 .5亿元竞得南海金融C区一47253.8平方米的地块,为其在佛山竞得首宗纯商业地块。C R IC数据亦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初,万科已在全国拿下纯商业用地达122万平方米,纯商业拿地约占万科所拿的商业综合用地总量的11%,比去年全年的22 .54万平方米增加四倍以上。
这也就意味着,仅计算禅桂中心城区及周边,2013年佛山新开业的商业体量虽然已经是相当可观,但比起2014年到来的更为猛烈的商业地产洪水,也只能是“大巫见小巫”。而未来两年,佛山商业地产在五区范围内的增量究竟有多少,不少业内人士只是惊叹“多”,究竟有多少,却都无法说出一个整数。
保利华南实业有限公司营销部总经理李晓波认为,佛山商业地产建设热、开业热,有着主客观因素。他认为,从政府角度推动佛山城市化发展不仅需要住宅项目,也需要商业。政府作为推手,推动了不少包含大面积商业在内的城市综合体不断上马,这可以改变过去佛山经济发展速度快,但是城市化发展太慢的问题。
李晓波告诉记者,“另一方面,现在佛山加大三旧改造进程,在这些项目出让的过程中,鼓励并强加了一些商业比例。很多地块都是有个硬指标,比如商业体量不少于40%-50%。因此,从被动的角度也导致综合体涌现。”
焦点
零售增幅偏慢 新商业竞争进入白热化
如此多的商业地产,即将在佛山开花结果。而对于其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普遍出言谨慎,但新入市商业将面临一场惨烈的竞争,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佛山社会零售总额增幅低于全国
与新增商业规模成倍数的增幅相比,佛山的零售额销售总额增幅却并不快。佛山市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去年1-10月累计,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50 .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 .5%。
这一增幅,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这意味着佛山社零额的增幅,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际上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一线城市,不仅社零额增幅比佛山快,总规模也远超佛山。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社零额7702.8亿元,位居国内大城市第一。上海社零额7387.32亿元,广州社零额5977.27亿元,深圳社零额突破4000亿元,即使是去年全年佛山社零额可达到2000亿元,也仅及深圳的一半。
去年年中,记者一项独家统计显示,目前佛山在建或者将建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已经至少达到22个以上,总建筑面积至少超过1320万平方米,规模超过广深,与带有较大商业地产建设指标的综合体项目高歌猛进的开发规模相比,大型商场零售增幅已经被远远甩在背后。
商业综合体局部过热 经营普遍不易
抛开这一个看似比较枯燥的数字,近2年来已经投入运营的商业项目,经营压力普遍不轻。在商业人士看来,全市新增商业早已经过热,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洗牌只是早晚问题。
在南海桂城东片区,一个作为某小区自营的商业广场,近期就遭遇商家撤场的风波。常到这一商业广场淘货的市民李小姐就告诉记者,“原本一楼经营有不少的品牌服饰、鞋包、内衣和儿童用品及珠宝商家,一下子就不见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某知名儿童用品连锁店进驻商场。
住在附近的市民和业主看来,这一商业广场的商家已经是几进几出,作为主力店的超市也换了一次。虽然这一商业广场总体量并不算大,但在其附近,拥有顺联国际、城市广场等多个早已成熟或近年来升级改造、新建的商业项目。
“桂城这一带商业其实都挺多的,不少小区业主乐意去保利水城,除了顺联国际有点特色,这一带的商业都太雷同了,没什么吸引力。”市民李小姐也表示,自己平时也常在桂城东几个大型商业中心内逛,发现如果不是周末时段,人气普遍都很稀落。
对此,某大型本土商业企业相关负责人叶先生就直言,“商业地产盖起来简单,后期如何运营、如何升级调整,本来就很有难度。”在他看来,近期佛山激增的新兴商业,对本地市民消费习惯的影响并不大,爆发式的商业开发规模,带来了不小的经营风险。他认为,和商业地产发展商不同,现在不少品牌餐饮、服饰商家也在佛山谋求发展,但他们扩张是处于无资产、轻资产的扩张,本身没有太多投入,抗风险能力也比商业地产开发商小得多,而商业项目一旦没有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在佛山城市规模、消费力没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就会比较痛苦。
而在李晓波看来,佛山的商业综合体,已经是局部过热。他举例称,以业内人士的判断来说,千灯湖片区有一到两个商业综合体,最多不超过三个就已经足够了,但是现在桂澜路沿线变成了“商场一条街”,未来商业集中度非常高。尽管桂城的居住人口越来越多,但是这一体量仍旧是过剩。
他以广州天河商圈举例对比说,在广州如此密度的消费群体,在同一路段也很难有五个商业同时都达到最良好的人气和运营状态。
链接
多城市商业地产洪水泛滥
洪水泛滥的商业地产和购物中心热,不仅发生在佛山。世联地产日前数据监测显示,购物中心在近几年受到追捧,中国7大城市未来5年购物中心面积将至少翻一番,达到8700万平方米。
这份数据统计显示,武汉、重庆、成都将增加至少1.5倍。而北京、上海的绝对值均超过1400万平方米。2013年,上述商业地产计划开业量是2012年开业量的2.9倍,远远超过了零售品牌商开店速度以及零售销售额增速,这必然导致空置率上升。
从开发商方面来看,国内零售商如茂业、金鹰等,鉴于租金上涨压力以及零售扩张的需求,大力推动项目扩张;住宅开发商如万科、保利、中海外、佳兆业,主动加大了商业配比,或者由于取地被迫增加商业数量。
而商业地产开发商如万达、凯德、华润和阳光新业,近两年扩张的速度也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