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纺织品:“半成品”乃权宜之计?
如今海外企业不仅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还转型为买家身份来采购中国制造的半成品。
所谓半成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料继续进行加工,而非直接投入使用。国外企业选择中国制造的半成品是有原因的,一个是看重了我们的产品价格,有助于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另一个则是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上与其生产的产品不相上下。
目前我国大多数非织造企业生产的都是半成品,现在的市场定位就是如此,除了像非织造购物袋和土工布等少量产品可以直接出厂使用,其他大部分产品都需要“二次加工”。半成品相对利润低,附加值也较低,但就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来说也不乏超值性。
与制造终端产品相比,很多企业表示愿意做半成品,有的甚至将半成品比例提高而逐渐淡出终端产品领域。他们认为,做半成品省财省力,在提升技术含量的同时还能获取丰厚利润,而且不必再纠结于自有品牌是否给力。问题是,眼前好处是长久利益吗?
广东俊富实业有限公司 终端产品流水线太长难以承受
主营业务:生产销售中空三维卷曲纤维,复合超细长丝,纺粘非织造布。
在整个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公司今年的主要困难就是订单不足。如今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而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成本上升,优势也在逐渐丧失,出口订单向周边国家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司副经理毛淑丽说,今年欧美市场需求减弱比较明显,主要依赖于欧美市场的企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市场不能太过于集中,如果企业能够及时调整,总体讲问题应该不会太大。企业今后将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开发多元化市场,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应对困难。
国外企业看中企业的优势主要是产品质量好。毛淑丽认为,国内的产品价格可能会相对便宜一些,从而帮助国外企业降低一部分成本,但产品质量稳定仍然是最重要的,公司比较希望找注重这些方面的企业合作,对质量有要求是好事,如果只看价格,恶性循环,势必会打价格战。公司生产的基本上都是半成品,直接生产终端产品固然好,但从目前来看并不实际,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终端产品,这是一条很长的流水线,一般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承担不了,而且眼下整个行业都不是很景气,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己的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