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港籍人在港买楼增税最高达35% 在港置业梦搁浅
一直打算在香港买个普通住宅的市民小辰,本周一彻底打消了在港置业的念头,“突然要多交15%的买家印花税,咱们普通人受不了。”10月27日,香港政府推出楼市新措施,非港籍人士在香港买房,首次需要缴纳15%的“买家印花税”,同时如果在三年之内将该房子出手,还要再征收10%到20%的“额外印花税”。此政策一经推出,香港楼市成交量应声大幅下降。
在港买房梦碎了
市民小辰在某跨国企业上班,2009年被公司派驻香港,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在香港度过,呆的时间久了,就想在港买一套普通住宅。
边攒钱边看房,小辰本想遇到低价的就出手,可10月27日香港政府出台的一项新政策,却打碎了他的置业梦。按照新政的要求,像他这样的非港籍人士,在香港买房必须额外征收15%的“买家印花税”。
“欧债危机之后,香港房价非但没跌还连创新高,今年内已涨20%,超过1997年楼市泡沫时期的房价。”对于房价的上涨,小辰举了个例子:2007年,元朗一带房价是每平方尺2900港元,开发商还得做足了宣传才有人买;现在,元朗一带房价已变成每平方尺7000港元,开盘时还得抢。而他租房住的海怡半岛,房价已经从2005年的每平方尺3500港元变成最高破万港元。
“光买楼,就得多交15%的印花税,300万港元就是45万港元的印花税,负担太重,肯定不买房了。”小辰说,除非拿到香港永久居住证,或者此政策取消,否则自己短期内都不会有在港置业计划。
遏制外地炒房客
无独有偶,正筹划着要在香港投资一套房产的某证券公司沈先生,听说香港政府出台的楼市新政后,也立即打消了投资的念头。“新政策实施,我们就真的没法投资了”。把额外印花税的适用期从两年延长至三年,并提高额外印花税的税阶。如果购房者在买入房产半年内出售,征收率从15%增加到20%;超过半年但不满一年的,征收率从10%增加到15%;超过一年但不满三年的,征收率从5%增加到10%。
“由于外来投资者涌入香港市场,没有香港身份证人士购买住宅占成交比例,从2008年的3.1%增加到2011年的6.5%,其中一手住宅更在2011年达19.5%。”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在市场过热和供应较短的特殊情况下,照顾香港永久居民置业的需求,大幅度增加非永久居民购买香港物业的成本,舒缓供求失衡的情况。在楼市供求恢复平衡之后,政府会考虑撤销这项措施。
这就意味着,如果非港籍投资客在香港买房后半年内再转手,必须要缴付高达35%的额外印花税,而此前这个征收率仅为15%,翻了一倍还多。因此,这一新政也被称为是迄今为止香港政府在楼市过热情况下为遏制投机所采取的最严厉措施之一。
楼市成交应声下跌
抑制非港籍人士炒房的新政一出,迅速引发了香港楼市连日来的成交量下降。
“楼市新措施生效后的首个周末,沙田第一城两天仅有1宗成交,面积为395平方尺。”香港中原地产大涌桥路区区域营业经理黎宗文介绍,该成交房源业主原先叫价308万港元,但最终愿意降价9%出售,成交价为280万港元。
西九龙美孚区高级分区营业经理邱少明也表示,楼市新措施生效后的首个周末,美孚新村仅有1宗成交,属于本地换房客,比上周减少3宗,每平方尺均价徘徊于6025港元。
根据中原地产统计,十大楼盘10月28日、29日共实现成交12宗,较之前一周21宗急跌42.9%,宗数创4个月新低。其中,更有5个楼盘均是零成交。
投资楼市回报大降
相对于成交量的下跌,此次新政对于楼市投资客的影响更深,低利率利好下的投资良机将由于纳税成本的迅速上升而消失。就在数天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抛售了近20亿美元的港元以捍卫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这一迹象表明美国新一轮宽松政策实施下有热钱流入香港,部分分析人士担心这部分资金有可能进入房地产领域。
中原地产亚太区住宅部总裁陈永杰分析,加大税率及延长额外印花税年期,使得本来就已短缺的香港二手房源进一步缩减,而提高非港籍人士的买房税率,会令香港物业流动量大大降低。“我相信,新措施将大大降低香港物业于国际市场的吸引力,或会令香港房价下调10%至15%。”
深耕于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长江实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郭子威则告诉记者,目前非港籍人士到香港买房的比例大约占到20%,其中不乏很多豪宅客户和短线投资者。增税政策首先会从心理上打压这些卖家,香港楼市会很快冷却下来,进入一段观望博弈期。
“就好比一家餐厅,突然增加了15%甚至35%的强制服务费,很多原先在此消费的顾客再次进店消费前,多少都会犹豫一下。”郭子威介绍,自从华尔街爆发金融危机后,香港楼市开始止跌回暖,尤其是2%至2.5%的贷款利率,吸引了众多投资客近两三年重新返回香港楼市。加上美国货币政策和香港有直接的联系,很多热钱也借着投资房地产流入香港。“如今提高了进入楼市的门槛,接下来部分热钱可能会转而流入香港股市,很多公司股价会出现不小的增幅。” 作者:赵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