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酒二次爆发 湖北白酒产值预计突破600亿
周晓三麦、林酒、千年缘、鄂酒王、红红大高粱等品牌,成为了稻花香集团进军500亿元的有生力量。未来5年,稻花香集团旗下的白酒企业将达到50家,两大主打品牌稻花香和关公坊,则在5年后分别剑指100亿元和50亿元的销售规模。
但在湖北省经信委轻纺处处长黄敏鸿看来,稻花香集团的发展速度不仅仅是个案,鄂酒军团中的龙头企业枝江、劲酒、白云边、古隆中、黄鹤楼、石花、黄山头、楚园春等都已经描绘出宏伟的发展蓝图,鄂酒必将在5年内取得瞩目的成就。
2000年,在行业发展的低谷期,鄂酒异军突起,步入“黄金十年”。
2011年,湖北省规模以上的白酒企业有15家,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居全国第三位。除了与排名第一的四川省1380亿元营业收入相距较大,其与排名第二的山东省的300亿元差距不大。而从产量上来看,湖北省白酒产量是32.4万千升,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地区第二位,鄂酒的“黄金十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放眼全国,在“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大旗下,川酒大军得到了长足发展,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成为百亿级企业,一些二线品牌也步入全国性扩张;黔酒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白酒看贵州”的规划,黔酒的众多品牌被寄予厚望;苏酒在洋河和双沟整合为“苏酒集团”的带领下,整个版块取得长足发展;徽酒在营销创新的引领下,规模超十亿元的企业不断壮大。
2011年,四川省规模以上白酒产值1380亿元,约占四川省工业总产值6.6%;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产值290亿元,约占贵州省工业总产值5.2%;鄂酒规模以上白酒产值约260亿元,仅占湖北省工业总产值0.9%。与此同时,鄂酒产量70%左右在湖北省内消化,全国市场仍存有很多空白,单一品牌销售额均在50亿元以下,无一家企业独立上市。
鄂酒的二次爆发需要寻求规模企业的引领。鄂酒“四大家族”中稻花香、劲酒、枝江、白云边已超30亿元,但离茅台、五粮液等龙头企业仍差距较大,尤其在省外市场品牌力较弱。一些走出来的鄂酒也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的突破上,在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高端产品上难有建树。鄂酒还有一个现象,“四大家族”之外的其他品牌,单体不足5亿元的规模,销售市场过于集中,也使鄂酒整体不够强大。
湖北省经信委轻纺处起草的《做大做实做强全省白酒产业行动计划》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联合、重组、股份收购、出让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区域白酒产业的整合,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鄂酒军团做大做强。
“湖北酒企的做大做强,除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之外,整合成为了目前快速发展的重要之举。”黄敏鸿说。
目前,湖北省经信委轻纺处起草的《做大做实做强全省白酒产业行动计划》已经完成,并上报湖北省政府,即将以省政府的名义印发各地。据了解,文件的主要内容是用4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湖北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达到50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3到4家,过20亿元的企业5到6家,过10亿元的企业10家左右,并形成1到2个国内知名品牌和一批优势品牌。
湖北省政府本着扶优扶强的原则,选择规模大、自主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5~1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同时,企业之间的联合重组成为重点,选择成绩较好的白酒企业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产品为龙头、产业链上下之间联合重组的路径。支持稻花香集团等白酒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联合、重组、股份收购、出让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区域白酒产业组合,协调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组建鄂酒集团。
业外资本对鄂酒的参与将助推鄂酒的整合。业外资本的进入让鄂酒有了新面貌。在资本的推动下,鄂酒的集结成军也就为时不远。
目前,鄂酒还没有形成像其他产区一样的风格特色。例如黔酒的酱香,苏酒的绵柔,鲁酒的芝麻香。白云边虽是《浓酱兼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和标杆企业,但其他鄂酒企业的兼香产品凤毛麟角,未形成鄂酒整体风格。另外,鄂酒处于长江名酒带中上游,这条本应该与赤水河名酒带、黄淮名酒带齐名的名酒聚集区却没有突出产区的优势,这也是今后鄂酒亟需统一的思想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