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EO杨元庆:享受登顶的愉悦过程
10月12日,上海浦东展览馆的一个大厅被联想集团布置成一个巨大的时尚秀场,“8”字型的纯白色T台在周围黑色帷幕和屋顶银色射灯的映衬下愈发显得魅惑而神秘。即将上演的是一场科技与时尚相结合的饕餮盛宴。
晚上8点,随着动感音乐第一个走上T台的居然是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他身穿黑色修身西服,黑色的领结和西装上衣口袋露出的红色丝巾,让他浑身洋溢着时尚范儿。
在大家的讶异声中,他像模像样地走着模特步,并站在舞台中央。
“这是我第一次走T台,作为开场模特儿,相信我的不专业表现,会把随后亮相的主角——我们的新产品,衬托得更加魅力十足、光彩夺目。”这完全不同于大家平时在各种场合见到的杨元庆,他略带幽默的话语引来现场嘉宾的阵阵欢笑。
杨元庆所说的新产品,便是当晚的主角——联想新推出的四款平板笔记本电脑Yoga、Lynx、Twist和Helix。但是,在场的嘉宾更期待的是,对于Gartner前一天刚刚宣布,联想已经超越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电脑厂商一事,杨元庆有何感言。
“享受登顶的愉悦过程”
北京时间10月11日凌晨,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公司IDC和Gartner分别发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的全球电脑行业报告。Gartner的报告显示,联想季度出货量刷新历史记录,达到近1380万台,并以15.7%的市场份额,超出惠普0.2个百分点,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
IDC的报告虽然说明联想的全球市场份额也是15.7%,但由于IDC的数据计入了工作站产品,所以联想仍然落后惠普0.2个百分点。
这样的结果让人感觉有点尴尬——联想到底是不是全球第一呢?
11日早晨5点半,联想内部相关人员召开了电话会议,最终的结果是决定低调处理此事——不搞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只是给相关媒体发了一篇 “联想关于PC行业最新排名的声明”的新闻通稿。在第二天晚上的新品发布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齐聚上海,大家都期待着联想的掌门人能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但现场的结果让一向爱捕捉新闻热点的媒体同行们失望了。杨元庆在谈到两家机构给出的不同结果时只是淡然地表示:“没有关系,只是给我们更多一点时间去挑战自我,去享受登顶的愉悦过程。”
增长的趋势更重要
一年前,IDC和Gartner发布的数据均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联想PC出货量已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此后,联想多位高管在不同场合均表示过,联想超越惠普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只是时间问题。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陈旭东更是幽默地表示:“联想超过惠普,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联想何时能坐上全球PC第一的宝座,也成为媒体同行经常讨论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按照近期的发展趋势,联想的这个目标在2012年内就会实现。联想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低谷后,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IDC的统计,联想已经连续三年在全球主要PC厂商中保持最快增速,连续14个季度超越计算机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Gartner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销量同比下降8.3%,其中惠普、戴尔、Acer分别同比下降16.4%、13.7%和10.2%,联想则逆势同比增长9.8%。在美国市场前五大PC厂商中,惠普、戴尔、苹果及Acer的季度出货量同比分别下滑19.3%、15.9%、6.1%、28.2%,只有联想同比增长6.1%,仍保持积极的增长态势。虽然联想所处的行业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但我们的发展却一直是马力十足,热力四射。”杨元庆在发布会上对联想的发展信心十足。
当全球第一PC厂商的桂冠已经是囊中之物的时候,对于联想而言,目前是第一还是第二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联想人更应该关心的是,在PC+时代,联想如何延续其在PC领域的增长态势,在更多的产品领域获得持续的成功。
惠普绝地反击
显然,在联想的眼中,只有IDC和Gartner两大权威机构同时认定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才能算是实至名归。IDC数据中联想与惠普的微小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惠普在工作站产品上的出色业绩(IDC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作站,而Gartner的统计则不包括),另一方面,惠普在全球范围内的绝地反击也拖住了联想登顶的脚步。
“曾几何时, 中国惠普也算是联想和神州数码(微博)的师傅之一,HP WAY(惠普之道)曾经是相当受人尊重的企业文化之一。 可现在,中国惠普的员工还要学习联想高管创造的企业文化。呵呵,本已学会游泳,却还要搬着石头过河,这是新的成功学吗?”这是一位中国惠普前员工在新浪微博上发出的感慨。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对于联想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惠普并没有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惠普员工告诉记者,在惠普高级副总裁兼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简称PPS)中国区总裁仪晓辉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惠普PPS部门正在采取各种积极的、有侵略性的举措,试图重新提升惠普电脑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我们现在整天都忙死了。”他表示,惠普在很多方面都在学习联想的做法,这和仪晓辉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
仪晓辉曾任IBM PC业务的中国渠道总经理,联想并购IBM PC业务后,曾先后担任联想中国Think业务总经理、联想中国笔记本业务总经理、联想中国区商用事业部总经理、联想集团副总裁等职务,后被调任为联想HTK(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地区总裁,并于2012年6月1日加盟惠普。在联想多年的历练,让仪晓辉熟知联想电脑业务的各种战略规划和运作手法,也让惠普在与联想的博弈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地祭出各种有效的招数。
此前,惠普高层在是否放弃PC业务问题上的摇摆不定,对渠道合作伙伴的伤害是巨大的。在明确不放弃 PC 业务后,惠普已经接二连三地发布了多款重量级新品。9月21日,惠普在北京发布了新款超极本HP Pavilion 14/15。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款产品的价格居然只有3999元。发布会上,仪晓辉还请来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声名鹊起的丁丁和李代沫助阵,以彰显惠普产品的亲民形象。
一位联想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惠普近期在渠道合作伙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巨额资源支持渠道商与联想抢单,同时给各级销售人员施加压力,要求渠道商压货。
第一的价值
杨元庆:你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什么峰吗?
记者:珠穆朗玛峰。
杨元庆:第二高峰呢?
记者:不知道。
杨元庆:所以这就是第一的意义。
杨元庆与某媒体记者一段关于“世界第一的意义”的对话,通过微博很快被传递开来。
的确,说起世界第一高峰,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乔戈里峰)的知名度就要相差很远,能知道世界第三高峰是海拔8586米的干城章嘉峰的人恐怕就更少了。
在杨元庆看来,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毫无疑问是有相当大的意义,我认为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更有意义。在高科技的领域,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上,一家中国企业通过竞争,通过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它毫无疑问会带动我们品牌的建设,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品牌建设,甚至会带动整个国家的品牌建设,在全世界树立起好的中国的品牌形象。”
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对联想的价值还将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联想在全球各个区域市场的影响力,在拓展渠道合作伙伴、与各类供应商的议价谈判等方面的好处也都不言而喻。
“在国外一些市场,联想产品的销售占比还不够高,有些人也未必对Lenovo的品牌有多少了解,但以后在跟他们介绍联想品牌的时候就简单多了,只要说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品牌就足够了。”陈旭东坦承,对于能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在联想内部大家都是比较兴奋的。“如果你是联想员工的话也一定会兴奋,甚至不是联想员工的很多中国人也会很兴奋,所以我们还是会做一些庆祝的,但是总体上还是会比较低调。”他表示,如果第一的头衔已经是囊中之物,就不会觉得那么刺激了。“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作为我们下一步发展的起点。”
业内也有一些声音质疑联想此次登顶的意义——靠别人逐步淡出市场得来的第一有什么意义?PC已经是一个没落的行业,得了第一又能怎样?的确,PC产业已经度过了其高速发展时期,已经增长放缓,有研究机构甚至预测,全球PC行业出货量将在201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看,惠普、戴尔等厂商都在把关注的重心逐步向服务器、存储等高端商用产品和软件方面转移。对此,联想有着清醒的认识。
“在PC领域,我们要不断改善我们的利润;在PC+战场,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视,我们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步会逐步进军海外市场;大力发展企业级产品也第一次列入了联想集团的年度规划,我们已经和EMC合作进军存储市场,服务器业务也将走出国门。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的战略重点。”陈旭东介绍说。
平板笔记本电脑定义未来
“我们再一次用好的业绩证明了我们的成功方程式,那就是清晰的战略、创新的产品、高效的业务模式以及多元化的团队和文化。这些是我们切实可依的成功法宝。这些成功法宝将会保障我们成为全球个人电脑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杨元庆特别强调了联想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看法。他认为,在绝大部分厂商把个人电脑已看作大宗商品时,联想却一直孜孜以求,不断进行创新。多种技术架构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过去只有Wintel,现在ARM、Android的兴起则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新形态的产品层出不穷,PC正从过去仅有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形态,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丰富多彩的形态演进,“它们像缪斯一样,不断带来新的灵感”。
平板笔记本电脑,联想在业内第一次提出这个全新的产品类别。它是从英特尔近一两年倡导的超极本延伸而来,是传统形态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融合,借助Windows 8的支持,它很可能成为电脑产品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针对这个名称,陈旭东解释说,平板笔记本电脑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超极本,只不过联想在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和体验后,希望让这类产品在产业中有一个更清晰、形象的定位。
此次联想推出了四款平板笔记本电脑产品,包括针对消费市场的可360度自由翻转的IdeaPad Yoga和IdeaTab Lynx,以及针对商用市场的可旋转折叠的ThinkPad Twist和分体式的ThinkPad Helix。其中13.3英寸和11.6英寸显示屏的两款Yoga产品将于10月23日首先在中国上市发售,销售渠道包括全国上百家联想专卖店和各类网络销售平台。
人们对全尺寸键盘和大屏幕显示的需求依旧,因此翻盖式笔记本电脑将不会消失;而同时,人们对平板电脑上触摸的体验又欲罢不能,这使得两种产品都有充分的理由存在。
“如何让用户在选购时避免左右为难,在携带时又很轻巧、不累赘呢? 既有大屏幕和全尺寸键盘,还能具有轻薄灵巧的外形,超长的待机时间;既能翻盖,又能触摸,还能在不同形态之间自由切换,拥有丰富的应用……一台电脑,多个角色,相信那会是所有用户梦寐以求的产品。”对于联想新推出的创新性产品,杨元庆显然偏爱有加。“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模式。我想做一个大胆的预测:不久的将来,平板笔记本电脑将成为电脑领域新的标准、新的主流!”
据记者了解,Yoga是联想从2004年就开始研发设计的一款创新形态的电脑,其第一代概念产品曾于2005年获得国际著名的红点最近设计奖项。当时,Yoga的显示屏和底座是通过一个可锁定角度的软皮相连接,而不是现在的转轴设计。2012年初,Yoga作为全新设计的全球第一款多模式超极本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发布,其屏幕可以360度翻转,一直翻转到笔记本键盘的背面,让人将其当作一台平板电脑来使用,还引入触控、手势等多种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陈旭东透露说,联想已经在这个产品上申请了十多项专利,以防止其他厂商跟风模仿。
联想成功的关键
2000年8、9月间,时任联想集团CEO的杨元庆带领联想高管专程赴IT圣地美国硅谷取经,考察结束之时立下“联想在十年内进入世界知名品牌行列”的宏愿。从这个时候起,联想国际化征程已经正式开始。在经历了一段多元化的探索后,联想将业务聚焦于电脑业务,并在2004年12月,正式宣布收购IBM PC业务,开始了真正的国际化之旅。
而现在,联想已经成为全球PC领域的领导厂商,其国际化战略取得初步成功。目前,在联想集团执委会的9名执委中,有6名来自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样多元化的高层组成,使得各个国家的员工特别愿意发挥自己的力量去为公司工作。因为这样的企业能够给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做到一定级别就到头了。
在经历了一段阵痛的磨合后,联想的全球化战略逐渐清晰:两大市场(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两种客户(商用客户和消费类客户)、两大产品集团(Think产品集团和Idea产品集团)被清晰地划分出来。在此基础上,联想合力形成两个“拳头”——以Think产品集团为“左拳”,主打成熟市场和商用大客户;以Idea产品集团为“右拳”,主打新兴市场和消费类客户。前者打的是保卫战,在巩固市场的同时,更关注业务的赢利能力,保证利润最大化;后者前期不以赢利为目的,而将重点放在占领市场份额、获取市场认知度上。
待联想的国际化逐步走上正轨后,要想再继续扩大规模,持续并购就成为联想的核心战略之一。面对日本这个“全球最封闭的市场”,无数中国企业不得其门而入,而收购日本NEC,帮助联想一跃成为日本PC市场的NO.1。2011年6月1日,联想集团宣布收购德国Medion公司,这是一家在西欧拥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在消费电子领域相当领先的企业。并购之后,联想成为德国市场第三。9月5日,联想宣布收购巴西消费电子厂商CCE公司。这次收购使联想在巴西的份额接近翻番,成为巴西市场第三,并在当地获得了生产制造基地,提高了Lenovo的品牌知名度。联想能取得目前的业绩,与这些成功并购来的企业密不可分。
在稳固和拓展PC全球市场的同时,联想将疾驶的战车又开进了更具挑战性的移动互联市场。2011年1月,联想正式成立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紧接着,联想发布了一系列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产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最新的市场报告,联想已经超越诺基亚,以11%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手机厂商,同时,联想也已经是国内安卓系统平板电脑的第二大厂商。
杨元庆曾经发誓要让联想从全球PC行业领导者上升到PC+领域内的领导者。也许那一天并不遥远。
链接:联想对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融合演进的理解
PC+时代,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作为两类重要的个人计算终端品类,在用户的信息生产和消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用户对使用体验需求的变化,这两类产品的形态也在不断融合演进。
笔记本电脑的演进:
联想认为笔记本电脑产品分为传统笔记本电脑、触屏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笔记本电脑三个发展阶段。传统笔记本电脑通过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采用了经典的人机交互方式,是信息生产、内容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触控技术的普及,用户习惯于通过触控体验来浏览内容、实现应用,这便催生出了触屏笔记本电脑,但在传统笔记本电脑形态下,其触控功能无法发挥最大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平板笔记本电脑应运而生。
平板电脑的演进:
联想认为平板电脑分为了平板电脑、带外接键盘的平板电脑、平板笔记本电脑三个阶段。平板电脑轻薄便携、交互自然,但缺少稳定快速的信息输入方式,更多用在休闲娱乐场景中,局限性较大。为了弥补信息生产功能上的不足,可以外接键盘的平板电脑随之出现。这种可外接键盘的平板电脑,尽管丰富了产品的功能,但在便携性上打了折扣,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在平板上集成更多笔记本电脑功能,是用户的普遍需求,也让平板电脑的形态不断变化,进而演化出了平板笔记本电脑。
记者手记
为联想的成功喝彩
总有一些人,见不得别人的好。
在联想被Gartner的报告称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时,又有人跳出来不断地质疑——这个第一有意义吗?联想有创新吗?联想有利润吗?公司有竞争力吗?一位业内知名的互联网分析师甚至拿联想和腾讯的市值做对比,想以此说明联想的第一并没有什么价值。
互联网是个充满创新的行业,但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作为支柱。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各有其价值,低毛利、低附加值的行业比比皆是,但这些企业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创造着价值。如果简单地以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实体经济,那么很多企业早就都应该关门歇业了。
从20万元起家,到国内电脑第一品牌,再到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联想的成功是任何人无法抹杀的。和同时期起步的很多同行厂商相比,联想不仅是其中的胜利者,更是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成功典范。
在成功并购IBM PC业务后,联想真正开始了其国际化进程。贝恩咨询公司的分析显示,1996年至2000年,在他们调查的7个发达国家的7500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实现持续赢利。而企业不成功的并购案例则比比皆是。联想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将当年13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提升到现在的300亿美元。这样的成绩放在全球范围也是可圈可点的。
其实,联想人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短板。努力提升盈利能力正是联想在成为全球第一后要更加关注的问题。在PC+时代,联想向移动互联方向的转型已开始初见成效,联想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业务向全球扩展。而向企业级业务转型,将是联想面临的更大挑战。
让我们给联想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相信联想会回报给中国产业界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