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卫产品出口形势严峻 行业亟待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我国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在克服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之后,虽增速回落,但实现了平稳增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佛山陶瓷产品出口25587批,同比增长13.23%,出口货值总金额7.05亿美元,同比增长23.25%,其中卫生陶瓷2422.37万美元,同比增长6.34%。据海关统计,河北唐山2012年上半年出口各类陶瓷产品19822万美元,同比增长6.9%,其中卫生陶瓷出口12742万美元,同比增长9.8%。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协会了解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陶瓷砖(装修效果图)、卫生陶瓷产量及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陶瓷砖产量为42.8亿平方米,增长3.8%,出口量超过5亿平方米,增长11.4%,出口额25.8亿美元,增长27.6%。卫生陶瓷产量约为7000万件,同比下降9.2%,出口量约2600万件,减少2.9%,出口额4.12美元,增长7.6%。整个陶瓷行业亏损额增长47.7%。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分析认为,目前整体的需求在下降,很多企业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感觉到压力比较大。
 
    下半年的出口形势,有关专家的解读是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对外贸易增速下滑,出口形势严峻。究其原因,一则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二则国际贸易摩擦全面增加,出口增长困难逐步加大;三则企业的综合成本仍趋上行。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叠加效应,让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形势一路阴霾。
 
    近来,在订单减少、利润减少、现金流紧张,及成本加大、外需减少的情况下,大批传统制造的外贸型企业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国内代工企业的外迁,国内陶瓷卫浴企业和品牌出现倒闭、停产的现状,更令陶瓷卫浴业的出口雪上加霜。据有关人士透露,过去一年中,陶卫行业企业数量减少了10%,100多家企业消失了。另据中国陶协佛山办负责人透露,佛山一半以上的陶瓷企业由于库存增加,纷纷提早关窑,全部窑炉关闭的企业约占15%。佛山品牌陶企今年上半年的整体销售大约下滑了5%~20%。据行业媒体报道,泛夹江陶瓷产区(包括丹棱、洪雅、沙湾等地区陶瓷企业)目前已有超过50%的陶企停线。

    陶瓷卫浴企业由于内需减弱、外贸受阻,导致库存高企,加上生产成本上涨,资金流陷入断流的险境,国际市场则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的情况下保持低迷,短期内的产品出口状况仍不容乐观。一系列现状及未来分析预测,都表明我国陶瓷卫浴业的外向型模式和粗放低成本竞争格局已经走到尽头,外贸形势更趋严峻,陶瓷卫浴业的“中国制造”面临考验,必须积极推进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
 
    陶瓷卫浴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局限于出口的需要,更是着眼于行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不仅涉及政策层面的优化企业生存环境,金融、税收等配套服务,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以及产业政策导向、相关标准完善,为陶瓷卫浴产品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撑,更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下大力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包括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等,以及通过创新转变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在设计、品牌、渠道等方面提高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
 
    陶瓷卫浴业的外贸发展模式要转型升级,更多是作为主体的企业,以全新的思路,由内而外,由企业内部的转型升级,推进企业在国内市场、出口市场的转型升级。

    这其中的关键环节还在于企业本身。
出口市场中,陶瓷卫浴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导致价格竞争频发,低价出口又相继导致反倾销的干扰,出口市场受阻导致企业库存增加,生产线被迫停产,面临资金流干涸,企业无力从事研发创新,仍以模仿为主,引发新一轮的产品同质化竞争……陶瓷卫浴企业身陷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出口贸易自然一年不如一年,最终身陷万劫不复之地。   
     现阶段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某种程度上讲,依旧承袭了“以量取胜”的余威,但从长远的可持续的出口形势分析,虽然陶瓷卫浴的“中国制造”短期内不可能被东南亚等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所取代,但毕竟现行的出口模式被冠以“贱卖国土”的指责,且在能源、资源、人力、成本、节能减排等方面早已不堪重负,如果不能及时推进陶瓷卫浴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面临的必将是生存挑战。不管是从企业角度,还是从政府决策层,都对推进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强烈要求和预期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和规划、法规。据报载,8月24日至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广东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就当前经济走势特别是稳定外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进行调研,称下一阶段出口仍将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性,要求从完善稳定出口政策,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出口稳定增长。
 
    所以,陶瓷卫浴企业在“十二五”的战略转型机遇期,不管是为应对出口形势严峻的考验,还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都是陶瓷卫浴企业不可回避的必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