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集体收缩战线 本土超市面临市场机遇

前不久,家乐福公开宣布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一场沸沸扬扬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而同为外资超市的乐购也有被中粮收购的传言,沃尔玛更是明确宣布将放慢在华开店速度。一度在中国零售市场上高歌猛进的外资超市,为何集体收缩战线?

首先是欧债危机导致融资困难,以往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快速扩张、实现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遭遇阻力。事实上,两年来,家乐福的全球步伐都在放缓,已经先后撤出韩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泰国、希腊等国市场,并将在年底退出新加坡,所以家乐福从中国退出的传言并非毫无根据。

其次,外资超市以大卖场业态为主,而这种业态的利润率在持续下降。中国市场的店面租金、人力等价格不断上涨,外资超市内部的经营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让外资超市利润不断摊薄,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忽视,那就是10年来本土超市的快速成长和成熟。华润万家、物美、永辉等一批本土超市龙头企业开始崛起,他们立足区域市场,积极进行差异化竞争,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本土超市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业绩不断刷新。“好邻居”等社区便利店不仅零售商品,还提供简餐、代缴水电费等便民服务;“苏果”等农村超市极大方便了农民购物,更使得现代流通方式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永辉”等专业超市,集中销售生鲜等特定类别商品,做精做专。

外资超市在中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新型商业模式的魅力。10年前,超市特别是大卖场,凭借统一配送、统一供货、开架售货、顾客自选的经营和销售方式,快速获得市场认可,甚至培养了消费者新的购物习惯。外资超市依靠成熟的管理模式、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超国民待遇加速扩张。

但是,随着本土超市在经营理念、管理技术和资金水平等方面的不断追赶,外资超市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同时,外资超市屡屡曝出价格欺诈、食品安全、进场费等负面新闻,也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风光一时的外资超市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

外资超市在中国市场放缓发展速度,为本土超市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的超市业态正在从大卖场向中型超市转变,这也是本土超市实现突破的市场机遇。

从零售业发展规律来看,作为超市主要业态的大卖场正面临发展拐点,综合超市和标准超市等中型超市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位于城市核心商圈的大卖场虽然货品齐全、价格低廉,但是同质化严重,租金等成本不断上升,毛利不断降低。考虑到时间、交通等成本,消费者现在更倾向于到靠近社区的综合超市和标准超市购物。

虽然外资超市在大卖场业态占绝大比例,但是本土超市在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精品超市等领域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虽然这些细分市场起先是本土超市另辟蹊径的生存机会,但是随着市场变化,这些昔日的星星之火未必不能形成燎原之势。

要抓住市场机会,本土超市必须紧密把握我国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做足差异化优势,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从品牌形象、商品结构、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进一步深耕细作。应该看到,我国零售市场空间很大,具有本地化优势的本土超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