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谈行业知识产权

今年3月,《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暂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5月,2012年缝制机械行业知识产权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行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节奏明显加快,一方面说明,在行业科技持续进步的今天,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及应用问题对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中缝协积极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加大力度引导和推进企业间知识产权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减少专利纠纷,维护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如何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水平的提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何烨。她指出,完善知识产权的环境与制度,不仅要加强舆论引导,更要将知识产权工作置于关乎行业创新发展和生死存亡的高度予以重视。

    知识产权是产业转型关键

    问: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知识产权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现阶段转型升级有什么重要意义?

    何烨:知识产权工作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已由规模扩张主导的经济高速增长期,转入结构调整和质量效益主导的经济平稳增长期。一方面,原来靠自身成本发展的优势不复存在;另一方面,真正的高端技术我们还未掌握。加快知识产权建设,提高行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有利于推动行业从主要靠拼成本、拼环境、拼资源,向靠拼科技、拼创新、拼人才转变,这对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将知识产权工作置于更高的位置,发挥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这是关系下一步发展成败的关键。

    问:您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随着行业发展环境与阶段的改变,我们跟随模仿、消化吸收之路已走到尽头,行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途径需从“总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变。那么知识产权工作在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烨: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也对现有知识产权发展的环境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要让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去,就不应该再依赖低成本、低价的优势,企业需要从更高的起点去创造,真正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和价值。这其中,“模仿跟随”的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的转变,为最重要一环。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行业、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大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国际话语权。因此,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我们要积极推动原始创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究开发以及国际合作、并购、参股等方式,掌握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切实改变装备制造业在科研、生产、服务等方面相互割裂的现状,企业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培养装备制造业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要培养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系统设计的高端技术人才。

    问:从最开始的纯粹模仿,到跟随式创新、自主创新,十余年的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如同中国缝制机械行业一样,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绩有目共睹。

    何烨:多年来,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斐然。以“十一五”期间为例,首先,五年间专利数量大幅增加,累计新增各类专利5538项,占行业已有专利总量的60.5%,较“十五”同期增长了45.1%。

    其次,专利权人的格局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的五年,专利权人由“十五”期间内资、台资、日资及欧美缝机企业的百家争鸣,演变为目前的中日争辉。此外,科技创新的含量大幅提升。2010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到了164项,在创下行业新高的同时还首次超越了日本缝机业。2011年发明专利数量统计中,国内企业在前十位中占据了七席,显示了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2011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进一步优化了行业知识产权机构,原临时性议事机构———行业知识产权工作小组经行业讨论并入协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成为行业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由科技委办公室负责。今年,行业还讨论通过了《行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管理办法》,对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创新投入、人才和制度制约行业发展

    问:目前行业知识产权纠纷已从国外企业与国内大企业之间,转向国外企业与中大型国内企业之间和国内企业相互之间。出台《纠纷调解管理办法》也从侧面说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从整体看,知识产权工作都存在哪些难点?

    何烨:难点一直存在,也是桎梏着行业知识产权发展的一些“顽疾”。其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自主创新不可避免存在风险,有可能导致失败,没有人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在当下企业赢利普遍微薄的状况下,思想上是否有接受失败的准备,有敢于加大投入的魄力,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其二,专业人才匮乏。在大部分行业骨干企业中,虽已设置知识产权岗位,但企业知识产权事务基本都由企业技术人员兼任或通过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协调解决。熟悉行业技术发展情况,而又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且能熟练运用知识产权规则的高层次人才在行业中依旧十分稀缺。

    其三,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缺乏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有效保护,以至于企业不敢、不愿主动创新,难以形成激励发明创造、聚集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的客观环境。

    问:您认为当前行业知识产权工作迫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何烨:我们亟待在一些观念上进行转变。首先,我们要重视专利数量,但更要强调质量。在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情况下,以“数量”决定优势,不符合知识产权产生的内在规律,也给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给企业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专利而言,行业核心竞争力应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以及国际专利申请上。

    其次,我们要注重创造,更要强调运用。知识产权创造固然重要,但知识产权只有转化实施,成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如在英国著名大学中,获得授权一年以上且未能转化的专利,学校往往选择放弃。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转化运用才是专利的生命所在。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高校专利转化率偏低问题,企业更应扩大思路,积极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通过专利技术转让、许可和交叉许可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

    最后,我们要加大引导,更要强调保护。多年来,中缝协通过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重奖重大知识产权发明创造者等措施,进一步突显企业的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

    《行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管理办法》的出台,CISMA展设立知识产权办公室,都是在有针对性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规范、约束和减少、避免知识产权侵害案例的发生。
合作开发、并购重组等加速行业创新升级

    问:那么,下一阶段行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实施重点是什么?

    何烨:下步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舆论上大力宣传引导,积极配合国家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和部署,加大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学习和宣传,通过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协作构建有利于行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舆论和工作促进环境。

    二是加快构建行业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平台。依托工信部、发改委等相关部委项目计划,积极申报行业专题项目,组建行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开发专用数据管理软件,配置知识产权研究、服务专业团队,构建行业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平台,加强行业在知识产权信息方面的传播、研究及运用。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与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专业基础人才,同时根据行业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引进高端、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优化行业人才结构,切实加强行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提升行业知识产权开发、管理、保护、运用的整体水平。

    问:目前,行业知识产权合作开发、专利互享或是知识产权成果有偿使用等双赢合作凤毛麟角。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态环境确实令人担忧。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何烨:知识产权合作是大势所趋。企业个体也不可能开发所有的技术,不可能所有的产品都从无到有完全自主开发。即使我们的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此造成了行业知识产权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行业资源也面��严重浪费。

    所以,我们的企业没有必要闻听“授权”、“许可费”就为之色变。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技术入股、专利转让、专利实施许可等多种方式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合作。中缝协正在充分利用行业现有渠道,以研讨、论坛(讲座)、座谈、专题交流等多种形式,构建行业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平台,形成良好的行业交流机制,引导和推进行业各企业之间交流和合作,减少专利纠纷,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扩散转移。

    问:近几年,行业内一些企业的海外并购,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缝制机械企业品牌海外影响力。而国内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也风生水起。那么从并购中获得知识产权,是不是也可以看做企业未来知识产权工作新的增长点?

    何烨:未来,随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入,企业兼并、重组的案例一定会越来越多。通过整合并购,获得知识产权,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并购,不仅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还可以同时获得将这些知识产权迅速市场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技术集成和市场整合,有选择地从外部取得所需的可用技术和战略方向技术,减少自主研发投入风险和提前占领市场的优势。

    同时,从并购中获得专利技术,还能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有效解决侵权之困,并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如世界五百强的思科公司约30%的发展,来源于通过并购获得技术,并进行技术集成和进入新市场,提高效率与反应速度。

    其本身并没有投入很多的研发人力与资源设备,但在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上市的速度和新技术发展方向上,远远领先主要竞争对手。这些都值得我们行业企业去借鉴思考。

    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反映,更是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的最强大的内生动力。从初始的纯粹模仿,过渡到跟随式创新、自主创新,经过二十余年的风雨历练与积淀,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如同全行业发展轨迹一样,从小到大,由弱至强。

    未来的发展中,知识产权工作必然为行业企业在形成科技、经济和知识产权核心竞争优势方面作出新的贡献,行业知识产权工作正在进入厚积薄发的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