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中村改造大力提升人们居住条件和品质

         城中村,不仅是西安,更是中国大部分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自1978年改革开发后的30多年时间里,经济逐步开始发达的地区城市的建筑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了“都市里的村庄”。

在西安,几乎绝大多数非本地生长的人,都有租住“城中村”的经历。而如今,城中村已经普遍被认为是城市里“脏、乱、差”的地方。村民们乱打乱加、未批先建、批后乱建,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严重的影响了城市面貌,且扰乱了城市总体的规划布局。

据西安市城改办数据统计,在西安市,共有行政村624个,其中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城中村286个,人口约37万人。其中,作为改造工作重点的二环以内,有行政村72个,涉及农业人口2.5万户,8.98万人,集体土地2.3万亩左右。

自西安明确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后,在西安的城市发展和规划中立即掀起了一场人居变化的热潮。随着这一历史机遇的到来,诸多知名房企也积极加入到城改房的建设中来,深度介入城改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城中村改造迎来了新一轮的开发热潮,自此进入大规模的建设期。

据记者了解,2012年西安市城改办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良好,截至5月底,共开工29个项目,31588套,其中城中村改造已开工25个项目,27605套。

城中村改造

积极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在民间,城中村基本被认定为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标签之一。城中村曾经给年轻人和外来打工者带来了非常便利的居住和生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城中村的位置却越来越尴尬。

城中村改造,不仅是在推动城市的发展变化,更是为村民生活条件带来了多方面改善。村民从平房搬进楼房,居住面积翻了一番,水、电、暖、气、路等配套齐全,居住舒适度不断提高,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福利等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也随之一路升高,改造后的城中村会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新社区。

因此,在确立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重振汉唐雄风”发展目标以后,西安全面启动了城中村的改造计划。在此过程中,催生了一大批城改商品房的开发和销售,全城都掀起了一场城改项目的热潮。

        随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被国家正式任命,城中村改造商品房受此影响,目前已进入到一个热火朝天、四面开花的集中开发阶段。

一大批建筑面积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的大型城改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在西安的东西南北城筹备并崛起,宏府·麒麟山、风憬天下、凤城庭院、浐灞·新天地、香槟国际城、东泰·城市之光、高山流水·星币传说、天朗·蓝湖树……一系列大盘已经或准备入市,为改变城市面貌,提升人居品质而在努力。

大牌地产企业

纷纷抢滩城改房市场

从2012年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公布的100个改造名单中,相当一部分是西安本土企业,如天朗地产、宏府集团、君昱实业、雅荷地产等,外埠品牌企业也介入开发,甚至包括上海绿地、中建地产、重庆兴达集团、秦皇地产等国内著名房地产企业。

从早期到现在,城中村改造开发从量变发展到了质变,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尤其是在西安房地产开发业迅猛发展,土地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情况下,不少房企为了获得优质土地,都将目光转向了大多位于繁华地段的城中村。

据了解,城中村改造项目不仅仅在数量上规模庞大,从50万平方米到100多万平方米不等,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大盘的开发理念,在整个小区的规划、商业和生活配套以及全新生活理念的倡导方面,均实现了深层次的质的飞跃。

“城改房十大优居社区”评选

7月26日起,西安晚报联手西安市城改办等相关政府部门,对西安市城改商品房进行系列报道,并盛情推出“西安城改房十大优居社区”评选活动,将经过甄选,推出“城改房十大优居社区”候选名单,接受市民评选。

同时,本报也将在8月9日推出“改变城市 改变生活 解惑西安城改商品房”特刊,对西安市近年来的城中村改造进行宣传解读,对西安市大量的正规、合法的城改商品房项目进行宣传,对西安的城改房市场现状进行深入报道与宣传;对在西安进行城市改造建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关注;对市民所关心的“城改房能不能买”、“城改房能不能办理房产证”、“城改房与小产权房有何区别”等热点问题进行剖析与解答,向市民介绍、解读城改商品房的办证手续、合理合法性以及城改商品房的各种优势,为大力推进西安城中村改造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欢迎房企和读者热情参与,积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