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业为何“不吹不行”?

    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披露已收官,其中食品、饮料行业业绩颇为醒目。

    统计食品饮料行业销售费用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发现,广告费用合计高达93亿元。

    光明乳业(600597,股吧)净利润2.4亿元,广告投入4.24亿元;伊利股份(600887,股吧)净利润18.09亿元,广告投入却达36.52亿元,广告投入基本上是净利润的两倍左右。财报显示,伊利股份去年一年的销售费用达72.9亿元,是营业成本中最大的一项开支,而其中广告的花费就超过了一半。

    “酒香也怕巷子深”,像青岛啤酒(600600,股吧)、贵州茅台(600519,股吧)、古井贡酒(000596,股吧)这些酒类企业,每一家去年投放的广告费用都在数亿元之巨。洋河股份(002304,股吧)的财报显示,2008年至2010年,洋河投入的广告促销费用分别为1.07亿元、1.43亿元和4.35亿元。

    动辄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的广告投入,不得不让人思考:消费者每喝一杯酒、一瓶奶,其中有多少是付给了广告呢?

    光明乳业去年就曾两次提高产品售价,今年3月,光明入户奶全部40款产品中又有35款提价,涨价幅度平均达3%。伊利等企业去年也纷纷上调旗下乳制品价格。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乳企销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广告大范围、高频度的“轰炸”。

    “羊毛出在羊身上。”上海广告业资深人士徐涌表示,广告费用都会折算到销售支出中,并最终计入产品价格中,让消费者埋单。“所谓的品牌效应在白酒行业被过分放大了,一些高档白酒成了奢侈品,特别是年份酒价格更是高得离谱。”徐涌称,是畸形消费行为助长了酒和乳制品等快速消费品价格的飙升。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也表示,乳制品行业也有过度包装的趋势,产品的名称越来越“洋”,广告投放频次越来越高,价格当然也越来越贵。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目前大多数企业并未理智地看待广告营销,过度的广告投放反而导致不少广告无效,这极大地耗损了公司财产,因此,企业这种广告营销意识是不可取的,应及时回归理性。

    徐涌则称,由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出现,消费者了解商品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最终决定其购买行为的还有其他因素,比如一些电视购物广告,尽管长时间地对观众进行“狂轰滥炸”,但消费者并不一定会信以为真。因此,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通过消费者的口碑传播,而不是依赖最终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广告,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