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革业加快产业调整 注重产品深加工
我国制革行业存在制革生产集中度较低、制革生产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任务仍然较重等问题。据统计,截止2008年,全国制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仅788家,从业人员15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轻革产量前5名依次是浙江、河北、广东、山东、福建等,此座次一直延续至今。
制革工业是动物生皮经脱毛、鞣制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再经涂饰和整理,制成具有不易腐烂、柔韧、透气等性能的皮革产品的生产活动。制革产品即成品革是真皮鞋服、皮具、箱包、汽车及沙发内饰等的主要面料。牛皮革是皮鞋的优良原料之一。制革行业处于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上游为畜牧养殖,下游为皮革产品生产企业。
随着产业转移及结构调整等政策引导,中西部一些地区制革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轻革产量增速在20%以上除山东外,其余均均在中西部。广西省轻革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轻革总产量3.8%,同比增长20.6%;四川省占3.6%,同比增长33.4%;甘肃省占0.3%,同比增长28.7%;湖北省占0.2%,同比增长34.2%;重庆占0.03%,同比增长75.7%。
当然以上仅就轻革产量及增速而言,具体到各省,制革工业内部结构不尽相同,差异较大。如河北羊皮革居多、浙江以沙发革、家具革、汽车内饰革为主,福建以二层革见长,四川、广西、重庆则以猪皮为主要原料。而甘肃的牛皮鞋面革则异军突起。
目前,我国原料皮资源、皮革产品产量和出口均名列世界前茅,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皮革生产大国。我国皮革行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在产业链、劳动力素质、社会稳定、资金充足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本世纪头二十年仍然是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皮革是畜牧副产品深加工产品,因而,我国国内皮革资源分布与全国畜牧养殖产业区基本一致。按照制革原料来源分析,牛皮占50--60%。据中国皮革协会统计: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轻革(猪牛羊革)产量6.9亿平方米(折合牛皮2亿标准张)。2010年,全国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轻革产量7.5亿平方米(约折合牛皮2.2亿标准张)
根据最近五年市场情况,鞋面革需求逐年呈上升态势,而服装革则有所下降,包袋革需求也在小幅增加。从原料来源占比分析,牛皮革增加,羊皮革、猪皮革有一定波动。从产品结构和档次看,生态革、植鞣、半植鞣革在逐步增加,附加值及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也在逐步提升。预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升级需求,这一趋势在未来五年将更加明显。未来五年,成品革中中高端产品将达到65%。
2011-2015年,制革市场下游需求较大,但受制于国内畜牧业发展如牛存栏长期缓慢爬升这一客观实际,未来五年,国内原料供应不足依然是制约制革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制革资源越来越依赖和受制于国际市场,这是制革业将长期面临而又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此,应该依托国内,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提高国内畜牧业水平,优化畜禽品种,推广科学养殖,集中屠宰,改善原料皮质量,提高开剥率,增加原料皮供给数量,逐步消解制革资源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