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家具展盯防国人 中国家具为何缺国际大牌

    动辄几十万元一件的家具却依旧卖得风生水起,主打洋品牌的达芬奇家具曾经占据了国内高端家具近半市场,深受富人们的喜爱。而在其产地作假、材质作假、标签标识不合规、产品质量不合格等一系列问题近日被曝光后,部分购买者最关心的依旧是其洋身份,“只要是意大利产的就行”。

    身为家具制造大国,中国家具出口额已经在世界家具贸易中占据了近三成份额,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却拿不出一个知名品牌与洋品牌抗衡,在达芬奇家具通吃中国高端市场的背后,是国产家具品牌缺失的伤痛。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昨天在其微博上表示,纵容抄袭仿冒打击了我国家具业建立国际品牌的可能性。

    国际家具展盯防中国人

    “10年前我去米兰家具展,当时展台上的资料可以随便取阅,但近两年听说不少中国设计师被拒绝进入部分展位参观。”上海家居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关荣告诉记者。“不少国际知名品牌,甚至是已经在国内设立了专卖店的品牌,在国际家具展上需要参观者出示名片才能放行,还一定会问‘你来自哪里’,如果是中国人对方就会摆手拒绝你参观,并称是因为没有邀请函,而不少欧美设计师明明给了名片就能进入了。”一名曾经参观过米兰家具展的设计师表示,在国外家具展上,中国人成为了被盯防的对象,因为中国是一个抄袭大国。“眼睛一瞄,明天就出仿品了。”

    而在中国上海和广州举办的国际家具展上,“禁止拍照”的提示牌几乎成为每个展台上的必备品,除了洋品牌依旧“看人下菜碟”,部分国产品牌也不愿同行入内。“我们在家具展上一般只接待国外客户,因为担心国内外贸公司来骗取资料,然后把我们的新品拿去给其他公司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走自主设计之路,却因为国内大环境不佳而举步维艰。

缺创新爱抄袭成致命伤

    “中国家具缺少创新原动力。”家居业内的资深专家祝申生将这一条放在了家具业诸多不足的首位,而这恰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达芬奇事件不是偶然的,甚至可以说是家具业内的潜规则,把外国家具拿过来改造一下就生产销售,是不少没有设计能力的小厂小作坊的惯用手法。”祝申生表示,家具业入行门槛低,三五个有手艺的木匠就开出一家小作坊,这类生产规模小的企业没有自主设计的能力和意识,通常都是通过仿冒来出货,同时因为小厂小作坊众多,政府部门也难以监管。“一张检测报告就能打遍天下,不管工厂背景如何,只要付得起租金就能进入知名的家具商场销售,稍作包装后就能成为‘知名品牌’。”

    “此外,原创设计还要面临风险成本的问题。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家具企业来说,一旦投入巨大成本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商业价值,对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重制造轻设计的风气经久不散。”再加上我国家具业的诚信环境不佳,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更担心花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设计出来的新品成为被仿冒的对象,从而“为他人做了嫁衣”,索性全程复制来得经济便捷,形成了恶性循环。

    徐关荣则指出,中国家具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生产和出口大国。2010年我国家具出口达337亿美元,占世界家具总产值的25%,出口增长比率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30%,成为世界第一的家具出口大国。但在此背景下,因为中国家具仅仅是中国制造而非原创,使得至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在总量为7000亿元的中国家具业中,大企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几十亿,但在总量中依旧不到1/10,不但国际品牌树立不起来,甚至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内第一品牌。”

    再给中国家具10年时间

    从粗放型管理向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方向发展,从30年的高速发展向调整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在为国外代工已经做到世界第一后,中国家具的自主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十年的功课。

    “我们有最先进的家具生产设备和数量众多的熟练工人,中国家具在制造技艺上绝不会比洋品牌差,但我们需要的除了创新还有时间。”徐关荣表示,和国外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家具品牌相比,中国企业在近20年中成长起来的,其企业文化、家具艺术、工艺沉淀均不及百年老店,要做出足以传承的企业和文化,还需要静下心来进一步打磨。“也许再过10年、20年,中国的家具品牌会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