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规为商业地产投资降温

8月23日,上海银监局发出商业地产信贷风险提示,要求禁止个人消费信贷用于购买商业用房。同时,上海各商业银行必须在商业用房竣工验收成为现房后,才能对买房人发放商业贷款。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但主要针对住宅地产,特别是一线城市的住宅地产受到了严重打压。一时间,商业地产成为了开发商规避政策风险的“避风港”,大型开发企业纷纷宣布大手笔布局商业地产的发展规划。企业加大投资必然造成局部市场的热潮兴起,开发企业的动向也在影响着投资人的投资方向,楼市热钱开始向北京等一线城市中不限购的商业地产涌入。

据亚豪机构统计,今年前8个月北京商业地产销售面积达276万平方米,达到了近10年间的次高,仅略低于去年同期,但同时创下10年来的最高成交价,每平方米平均售价达到23942元。另外,今年前8个月北京商业地产的销售市值高达661亿元,相当于同期住宅地产销售市场值的48%,这一比值也是近10年来的最高值。由此可见,在住宅地产成交低迷的情况下,商业地产一枝独秀,量价齐升,市场的投资热情也开始向商业地产转移。

但是,在商业地产投资热情高涨的背后,不能不看到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据亚豪机构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商业地产存量面积959万平方米,就算按照今年较快的销售速度来计算,也需要至少28个月才能消化完成,沉淀的资金金额高达2296亿元。可见,开发商在进军商业地产过程中存在着非理性投资行为,加大了风险。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中房地产市场发展最成熟、房价涨幅最快的城市之一,首开制约商业地产发展的调控政策先河,这对全国将产生示范作用,其他一线城市和商业地产发展过快的城市都有可能跟进,为商业地产投资热降温。但是,我们也看到,上海的政策主要在于提示风险,而非打压商业地产市场的发展。

上海新政策要求“禁止个人消费信贷用于购买商业用房”,这有利于降低个人商业投资的资金杠杆。由于银行对个人消费信贷的投资上限一般不超过50万元,因此禁令对于房款总额低的小面积商业会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标的额大的大型写字楼、商业物业则没有影响,因而对整体商业地产市场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此外,政策还要求,上海各商业银行“必须在商业用房竣工验收成为现房后,才能对买房人发放商业贷款”,而之前则是在结构封顶后便可发放。这项新规对于开发商自持或出租经营的商业地产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销售型商业地产则会产生重大影响。商业地产从封顶到竣工验收比一般的住宅地产周期要长得多,一般会达到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工程费用、财务成本、管理成本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贷款发放时间延后,对开发商的资金门槛要求更高,阻拦了一部分企业投资商业地产。但对于计划投资商业地产的小业主来说,项目在竣工验收成为现房后才开始每月向银行还月供,这时商业地产已经可以直接对外出租获利,无疑减少了投资压力,有利于促进当前商业地产的销售。

综合来看,本次上海出台针对商业地产投资的风险提示,旨在提高企业投资商业地产的门槛,为企业投资商业地产降温,对于个人投资者不仅影响不大,反而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