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面包先种小麦 粤彩电3巨头多头布局上游
“做面包的要先种小麦”
“中国彩电企业的困境说到底都是因为屏殇,当整个产业失去上游部件的议价权时,中国彩电行业就危险了,过去5年过山车式的表现让彩电行业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刻。”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表示。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TCL、创维、康佳三大彩电巨头已经抛弃了“做面包的不一定要先种小麦”的错误观点,多头布局上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彩电市场已经呈现明显的低价竞争态势,如果彩电厂商不能控制上游供应链,在未来竞争中将败下阵来,于是产业链条的延伸成为国内彩电企业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TCL、创维、康佳在内的多家彩电企业近年都更注重从附加值较低的后端整机制造,向高附加值的上游核心技术和关键部品方向转移。
1 液晶模组:全力自主出击
与大多数消费电子产品一样,液晶电视在国内的起步也是依赖整机组装而发家,不过,技术密集度高的液晶电视,其核心价值由产业链的上游所控制。业内人士分析,液晶整机的成本中,液晶模组占比约为10%-15%,液晶面板则占到了70%。
记者在采访TCL、创维、康佳等国产平板品牌相关负责人时了解到,这些国产彩电巨头当年选择液晶模组作为进军产业链上游的第一“攻击点”是必然的。尽管液晶面板占有七成的成本,而且也有更高的利润,但液晶面板的生产投资动辄上百亿元,国产彩电企业当时还未具备这样的投资能力,于是模组成了各大国产彩电巨头竞相投资的上游项目。
TCL在核心产业垂直整合方面走得最快。投资26亿元的惠州模组整机工厂,在2009年一期已经先后有6条生产线量产,全年生产液晶模组197万片。全部三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能在500万套以上的液晶电视项目,年产能在800万片以上的液晶电视模组项目,年产能在600万套以上的背光模组。
另外,TCL近年相继在惠州、成都、无锡、内蒙古及新疆建设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为核心的液晶产业园,已形成华南、西南、华东、华北、西北五大主要区域的液晶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对液晶产业链的掌控力度。
不仅是TCL,创维、康佳都已涉足上游,力求打通垂直产业链。在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看来,对上游企业进行垂直合作,是快速向上游渗透的捷径。毗邻LGD广州液晶模组工厂建设整机厂、投资入股LGD广州模组厂、共同投资成立研发公司,成功与LGD实现了战略合作,标志着创维在整合彩电产业链方面的构想已基本实现。创维通过参股广州LGD液晶模组工厂,使其对液晶电视产业链的控制比例从原来的不足30%提升到60%以上,而且保证了液晶面板的稳定供应。
康佳集团副总裁穆刚则表示,康佳斥资近9亿的昆山液晶模组厂已经投产,整机产能可达到年产360万台。据介绍,康佳液晶模组厂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约8.86亿元,总占地面积500亩,计划建设8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其中4条纯模组生产线、4条模组与电视一体化生产线,液晶模组年产能可达到720万片。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刚认为,长期来看,上下游一体化有助于企业构建强大的利润壁垒,提高企业在全球彩电领域的产品竞争力、成本控制及核心技术优势。
2 LED元器件:多种路径发展
随着LED电视的快速发展,参股上游企业,对供应链进行直接控制,是TCL、创维、康佳自主推动LED战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不二选择。自去年开始,这样的动作正越发频繁。
TCL集团与台湾上市公司宏齐科技旗下子公司今年6月携手成立合资公司从事LED器件封装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业务。就像TCL董事长李东生在自己微博里写到的,这项合作,“有助我们发挥协同效应,提升在液晶垂直产业链上的核心竞争力,也对珠三角光电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相比较增速正在放缓的平板电视领域,LED产业是快速奔跑的兔子,从上游的LED外延芯片,中游的LED封装,再到下游的LED照明应用,都充满了潜力。去年光就LED封装市场的总产值就达到270亿元,业界预计今年还将延续20%-30%的增速。这个钱,比生产电视来得好赚。
这么大一块肥肉,自然谁都要惦记着,创维是黑电企业中行动得比较早的,在以较低成本参股了LGD在广州的液晶模组工厂后,今年3月与晶元、台达电子投资6亿美元的LED芯片外延片基地也已经在增城开始建设。
“现在创维已经完成液晶模组布局,接下来将积极参与LED照明应用,并计划介入LED上游芯片封装领域。”杨东文表示,这一项目由晶元光电、台达电子和创维集团三方共同投资,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6亿美元,投入MOCVD设备60台,预计项目投产后年产芯片可达180万片,年经营收入12.8亿元,年创税2亿元。该项目将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LED外延片、芯片生产基地。
康佳参股的瑞丰光电在今年7月上市,康佳与其在LED封装技术与大尺寸液晶电视背光源应用的结合进行研发生产合作。2009年末,瑞丰光电引入康佳集团作为股东,持有25.87%的股权,是第二大股东。瑞丰光电是国内少数几家可批量提供电视背光源LED的企业之一。对于正在推动LED战略的康佳来说,无疑具有极强的诱惑。
据专家介绍,参股瑞丰光电,至少在三个方面使康佳获得巨大竞争优势,一是可以保证LED器件稳定供货,还可以保证康佳在LED电视技术上,第一时间跟上三星等国际大厂的最前沿技术;二是,康佳在LED电视上的新构想,可以通过瑞丰来实现;三是通过联合开发,还可能在LED电视上做到技术领先。
3 液晶面板:质疑声中不断前行
在完成了液晶模组布局后,液晶面板项目也终于扎根广东。记者最新获悉,10月12日,TCL集团控股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结束试生产进入量产阶段,而TCL多媒体的多款液晶电视已经开始使用华星光电生产的液晶面板。
深圳华星光电项目总投资245亿元,2009年由TCL集团和深超公司合资成立。其生产线覆盖26英寸至55英寸主流液晶面板领域,设计产能为每月10万张玻璃基板,年产约1700万块液晶模组。目前华星光电开始投入量产为32英寸液晶模组技术,现月产量为18000片,到今年底月产量将增长至3万片,至明年底将达到每月10万张的玻璃基板投入。
据华星光电CEO贺成明表示,华星光电在爬坡的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向国际液晶面板生产大企业看齐提高产品的良品率。对于目前华星光电的产品良品率,贺成明仍然没有给出确切数字。
同时,业内也有质疑华星光电8.5代产品盈利问题。贺成明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面板的盈利存在周期性盈利,至少在这两年内不会有很大的盈利。而在新兴技术OLED的逐渐成长下,LCD还能活多久也是一个谜。虽然华星光电执行副总裁陈立宜在接受采访时对现下的新兴OLED的对LCD冲击预测,LCD还能够火2到8年的时间,但是也表示,在如今液晶面板市场的低潮下,迎来低潮的拐点还需要全球经济和新兴市场的双重作用。
不过,贺成明明确告诉记者说,这些问题无法阻挡华星光电前行。“项目刚刚通过的时候,有人质疑资金从哪里来;基建完成后,有人质疑设备从哪儿来;设备装好了,有人质疑有没有能力生产产品;现在投产了,有人开始质疑良品率;到开始量产了,相信有人又会说产能过剩了怎么办。有了全产业链,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广东三大彩电巨头布局上游图
液晶模组
品牌 项目 地点 产能
TCL 模组整机一体化工厂 广东惠州 液晶模组年产 800万片以上
创维 参股 LGD模组工厂 广州开发区 ——
康佳 模组整机一体化工厂 苏州昆山 液晶模组年产 720万片
LED 元器件
品牌 项目 合作方 地点 产能
TCL LED封装厂 宏齐科技 广东惠州 LED 器件封装产品20亿颗
创维 LED外延片基地 晶元光电、台达电子 广州增城 年产芯片可达 180万片
康佳 LED器件封装 瑞丰光电 广东深圳 ——
液晶面板
品牌 项目 地点 产能
TCL 华星光电8.5代线 广东深圳 10月 12日投产,每月10万张玻璃基板
创维 参股 LGD8.5代线 广州开发区 项目暂时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