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化明显 “云电视”难避市场冷遇
国庆黄金周市场,彩电市场在多个层面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是,不少彩电厂家在极力在市场上主推“云电视”卖点,但实际情况是,消费者和商家对于实惠的型号更买账,更愿意选择和推广价格已经普遍下滑、更为实惠的LED背光源电视,包括价格已经骤降的普通LCD液晶电视,而市场先锋级的热卖产品智能电视、“云电视”等相对不受重视。
这边厢,厂家在极力推广,大肆宣传;而那边厢,消费者和市场却有点“不解风情”,甚至毫不领情。这种“一头冷,一头热”的局面,是否意味着智能电视、“云电视”等热点与市场实际的需求背道而驰呢?
消费者VS商家:
实惠才是硬道理
消费者黄先生在国庆期间买了一台42英寸的LED电视,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就是价格便宜,42英寸的LED电视售价三千多元,黄先生表示:“这个价钱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今年国庆期间LED电视的最低促销报价,32英寸LED液晶电视低至2221元,40英寸LED液晶电视低至3332元电视,几乎比去年同期跌了一半。反观部分厂家主导宣传的代表着主流发展趋势的智能电视以及更高层面的“云电视”,则相对没那么火爆。“我购买时没考虑过这个类型,目前还用不到。”黄先生说。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类似的持同样态度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消费者的这种趋向也得到了商家的认同。广州国美总经理高集群分析认为:“目前LED型号的比例大概是三成到四成左右,主要原因就是近一年来价格跌得很快。”而对于厂家和媒体广泛炒作的智能电视、“云电视”等,高集群表示:“这是后一个阶段的事情。”
厂家的销售数据也显示LED型号的销量节节攀升。根据TCL集团发布的月度销量公告显示,在“金九银十”的9月份,TCL多媒体LCD电视机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34.1%达131.9万台,其中LED背光源液晶电视表现亮眼,9月销量达62.3万台,同比增长234.9%;前三季度LED背光源液晶电视销量已达270.9万台,同比增长698.2%。
另据市场调查公司中怡康不久前公布的《2011年彩电市场半年简析》调查报告,LED已经成为市场主流产品,零售额市场份额已经突破六成。预计2012年和2013年,在价格的指引下,LED的比例还将提高。
自主VS外资:国产品牌主导“云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主打智能电视以及“云电视”的厂家,主要是国产厂家。创维、海信、康佳、TCL、海尔以及长虹在“金九银十”旺季之前纷纷发布了自己的“云电视”计划,而外资品牌,除了三星在智能电视上显得比较积极,夏普、索尼、松下、LG等其它主要外资品牌都还是坚持3D画质为先。
索尼电视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庆期间的推广还是以3D为主,我们认为智能电视时机未到。”对于智能电视等相关概念,索尼、夏普等品牌不约而同地表示了较为一致的谨慎态度。
不过,智能电视、云电视等产品在国庆期间的表现也不算差。
广百电器等卖场以及TCL厂家方面透露的国庆销售情况显示,部分“云电视”型号一度卖断货。有关卖场人士则表示:“其实‘云电视’和目前同样是市场热点的3D、LED等卖点并不矛盾,有些云电视产品本身就搭载了3D、LED功能,这是彩电不同性能在各自特点上的表现,并不构成直接竞争。”
不过,该卖场人士也坦言,从消费趋势看,消费者主动选择“云电视”的倾向还并不很明显,以价格为主导的实惠型消费观念更胜一筹,“目前在时机上,‘云电视’等概念产品还是有点早,价格也相对贵一些”。
今天VS未来:“云电视”着眼于未来
中怡康在近期的调查报告中认为,“目前LED成为大众产品,竞争转向3D和智能电视。”这意味着,智能电视是厂家布局未来的重要棋子。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应当跳出传统电视范畴来看,‘云电视’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针对平板电脑等IT互联产品。”
根据中怡康的数据,传统电视正面临三大尴尬境地:一是现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无论是时间还是人,电视的生命力正在被电脑手机等新媒介侵蚀;二是电视取代收音机成为老年人的第一媒介,但对年轻人群、高学历人群的影响力则每况愈下;三是看电视的人越来越挑剔,现在高节奏生活环境下,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不断挑战观众的耐性。
海信内部举办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引起了很大震动:看电视的人越来越老、越来越少、越来越挑;65%以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看电视;美国一家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今后几年中,放弃电视可能成为大势所趋。
当苹果、GOOGLE、微软等IT、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产品时,传统电视机产业的围墙已经被推倒。“如果电视将死这种提法由IT厂商、通信企业或网络公司明确提出来,那才真正令人沮丧。”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如是说。帕勒咨询机构董事罗清启分析认为:“现在很多国产品牌主导‘云电视’,是在未雨绸缪。现在IT等电子行业变化很快,如果有一天市场环境真的变了,彩电企业再转身,恐怕就来不及了。”
当下的消费者并非不看电视,而是年轻消费者将原本锁定在电视机“大屏”前享受视听的时间和更多碎片化的时间,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小屏”上。智能电视可以人机交互、多平台交互、用户自主扩展、应用丰富,有很强的吸引力。
时间VS机遇:“云电视时代”还要多久?
未来电视终端将进一步被“泛化”,即有屏幕的地方都可能具备电视功能;同时,“云后台”支撑终端的运营模式将颠覆现有模式。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云电视产品更强调厂商云平台和内容服务的竞争,厂商除了卖硬件之外,还要为消费者提供庞大的“云端”服务。
对于“云电视”的未来,业内也有专家持谨慎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夸父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直言:“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智能电视名不副实,属于概念营销。”他认为,彩电企业在“云电视”上有所迷失:“电视是用来收看电视节目的,不是用来上网冲浪的,电视的电脑功能再强大,也只能作为附加功能出现。电视企业别迷失了自己!智能电视是传统彩电企业为IT企业抬轿子、为自己掘坟墓。”
他同时表示,智能电视是IT巨头谷歌、微软发明的,而不是TV巨头三星、索尼发明的,这实际上意味着,在智能时代,谷歌、微软、苹果才是主角,传统彩电企业已经退居配角。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消费者观念中,彩电企业技术实力无法与IT企业相比。《北京商报》的一则报道显示,消费者将个人电视产品当成IT数码产品,72%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联想、微软、苹果等传统IT巨头的产品,理由是技术好;只有28%的消费者选择传统彩电品牌。
另一个方面,目前很多电视机厂家都在制造“云端”后台服务。但是“智能电视的‘智能’部分(指内容),应该由电视台来提供,而不是电视制造商提供”,“电视在变,电视台也必须变。向智能内容领域延伸,而不是抱残守缺于传统电视节目,是电视台转型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