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毛业发展迅速 制约因素仍存在

    以动物生皮为主要原料进行系列加工的工业。一般包括以生皮为加工对象的制革业,以革为主要原料的皮鞋制造业,以及其他革制品加工业,通常还包括毛皮加工业和配套材料(如鞣剂、涂饰剂等)、专业设备的制造业。随着革制品用途的日益广泛,合成材料的迅速发展,历来使用革的鞋、箱、包、袋、手套等,也部分采用了人造革、合成革等非天然革材料。

    肃宁毛皮产业链完整 散中心地位更加巩固

    目前,肃宁毛皮业已形成了珍稀毛皮动物养殖、市场集散、原皮鞣制染色、裘皮加工、制衣制件、出口贸易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初步成为全国的裘皮原料交易中心、裘皮产品生产中心、裘皮服装贸易中心、裘皮产品研发中心、裘皮产业信息中心和裘皮产品质检中心。

    裘皮原料集散中心地位更加巩固。尚村原皮交易市场占地187亩,建筑面积计划11万平方米,总投资1.25亿,现已投资9400万元,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尚村毛皮交易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裘皮集散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裘皮服装原料交易市场。全年成交皮张5000万张以上,裘皮年交易量占全国的60%~70%。獭兔皮交易量占全国交易量90%以上。2007年市场实现交易额69.65亿元。

    鞣制染色行业发展逐步规范。为了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肃宁县规划建设了鞣制染色园区,该园区位于小白河东侧,规划占地面积400亩,规模鞣制企业17家。鞣制行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整个毛皮产业链的完整,同时也为原皮交易和成衣加工提供了可靠保障。

    孟州毛皮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毛皮企业已达109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63家,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2010年毛皮及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58.3亿元,同比增长28.6%。世界著名公司UGG和西班牙革乐美等公司已入驻孟州与隆丰公司共谋大业。2010年隆丰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1.52亿元,出口创汇1.53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羊剪绒生产加工企业。

    出口创汇不断增长。2010年孟州市毛皮及制品产业进出口大幅增长,占全市出口额的82%。不仅如此,孟州桑坡毛皮业先后开发出了羊剪绒、碳化羊毛等新技术,推出了高档汽车座垫、羊毛被、服装等30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裘皮系列产品,改变了原有的产品结构,逐步提高了毛皮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桐乡企业推出环保型毛皮鞣制新工艺

    皮毛加工业中的鞣制工艺对铬鞣剂的利用率不高,废液含铬量高,对环境污染大。“鑫诺皮草”对现有皮毛湿加工设备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成功地发明了划槽循环加热设备,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设备可控性。同时,企业还针对现有加工技术生产周期长、工序繁多,对水、中性盐和硝酸资源消耗大、废物多、污染大等缺点,开发出一种完全不用中性盐、无需常规浸酸即可鞣制皮毛的节能环保型毛皮鞣制新工艺。

“以年加工兔皮400万张计算,用新工艺可比旧工艺缩短生产时间35%至40%,还实现了综合节能目标。”该企业负责人说,这项技术在全国属领先水平,此项新工艺每年可为企业节水1.2万吨、节盐1000吨、节约甲酸100吨、节约铬鞣剂12吨,节能达20%。

    通过节能改造,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实施新技术期间加工的20万张皮,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新增利润120万元。

    不过,目前,国内毛皮加工企业,大多数没有自主品牌,靠贴牌生产,产品定价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国外进口商手中,生产企业只能接到利润很低的出口订单,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也越来越低。有专家指出,缺少自主品牌、出口适应能力差及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等因素,是影响毛皮出口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