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商业地产的秘密?!
过去的十年,恒隆是最热衷投资内地的港商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陈启宗与恒隆在内地建起了上海滩地标“恒隆广场”与中国人流量最大的商场“港汇广场”。4年前,陈启宗认为港汇广场与恒隆广场应该进入到上海之外的其他中国内地城市。彼时,他对内地充满了信心,认为未来的上海,就是今天的纽约,中国的诸多城市存在着恒隆的机会,他坚信这个国家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长。
即便是在今天,陈启宗对于内地的市场依然看好,他笃信这是世界范围内成长最好的国家,并且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这是他选择以商业地产切入内地的原因,他是第一个在内地二线城市兴建大型地标性商场的香港发展商。
但金融危机前后,内地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变化让62岁的陈启宗开始重新思考。他的思考并非仅仅局限于商业机 会,他遵循历史经验,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可能不经历调整而维系黄金时期的发展步伐,周期性调整必然出现;同时他不断调整自己对国内政策的理解,并在政策的变量中寻找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答案。 他激烈地批评当前社会充斥的“建筑垃圾”,毫无美学意义,纯粹是“视觉污染”,但同时他又会从现实的社会环境来理解产生“建筑垃圾”的时代背景,他认为在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背景以及社会认知水平下,“建筑垃圾”的产生是必然的事情。
这便是陈启宗对中国商业地产判断的一个时代基础:方兴未艾。
无论我们对陈启宗商业思维是否赞成,陈启宗接掌后的恒隆在商业层面是成功的。
陈启宗在2010年恒隆集团年报中宣布,恒隆迎来了新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与其父在上世纪70年代在香港创立的恒隆第一个黄金时机相仿。上世纪70年代,恒隆是香港“地产五虎”之一,但1982年之后,恒隆一度落后香港一线房地产商,1992年,陈启宗接手恒隆之后选择进入内地,并在上海兴建恒隆广场与港汇广场,放弃在香港土地市场获取土地。
这一战略导致恒隆避开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并积蓄了资金。1997年之后,陈启宗和李嘉诚成为香港土地市场仅剩的两个买家。
与上世纪90年代的战略抉择类似,恒隆今天的选择并不意外。陈启宗曾认为自己成功的秘密是保守。2007年,陈启宗首次赴大陆与国内房地产行业进行深入接触,有媒体问他,最好的投资方式是什么?陈启宗回答道:“城市核心,全资付款,买一套最好的房子。”
这也是陈启宗经营商业地产的理念,在有足够消费力的城市当中,选择最好的地段,用最好的设计,做最好的商场和写字楼。此种经营理念的下,陈启宗呈现出了港汇广场和恒隆广场,现在这两个综合体项目每年为恒隆带来超过20亿元的租金,且还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商业地产尤其是商场核心的商业理念是通过为商户提供好的营业环境,为商户们带来最大的收益。商业地产是一门“帮助别人做生意的生意”。 这使得恒隆对商业地产项目的选择极为苛刻,陈启宗甚至将地方政府领导的水平纳入其考察范围内,只有有好的领导、有足够的商业氛围和消费群体且能够提供给恒隆最好的地块的城市他才会选择进入,在这样的苛刻条件下,过去三年,恒隆依然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商业地产商。 陈启宗认为,恒隆取得成绩的核心是,稳健财务基础上的强大资本能力以及恒隆历来追求的细致化的设计能力。如陈启宗所言,商业地产尤其是商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但是你不要和我竞争,因为我的能力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