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助力皮件产业发展 力争“无制革”
浙江省平阳县近年来统一了“宁愿发展速度慢点,也不要污染的GDP”的思想认识,全面实施“生态优化”战略,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十一五”以来,平阳环境保护工作成绩显著。水头制革污染成功摘掉了“国字号”污染帽,平阳县污水处理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环境保护部要求的整改目标,并解除了区域限批令。按时完成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任务,“十一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平阳县环保局被省政府授予“十一五”污染减排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建成了两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县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进入“十二五”以来,平阳县更是以锐意攻坚、强势推进的昂扬姿态,快马加鞭地大跨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绿色责任审计实施意见》,确定“十二五”全县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依托,轰轰烈烈地深入开展“省级生态县”创建,全面实施以文化培育、产业改造、江河整治、绿满城乡、优美乡村、节能低碳、设施保障为载体的“七大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力争3年后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无制革”
加快皮革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技术,构建资源集约节约型、生态环保型产业体系。
日前,平阳县县长王中毅率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调研全县制革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并召开座谈会,研究制革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和措施。
王中毅指出,制革产业转型升级是从根本上解决制革生产污染环境问题的需要,是拓展全县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需要,全县上下要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下大决心,加大力度,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完成制革产业向皮件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无制革”。
王中毅要求,下一步要加快皮革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以制革生态化、皮件多元化、产品品牌化、企业集团化、链条完整化为重点的“五化”发展水平,强化“六突出六着力”措施:
突出集聚集约,着力构筑要素集聚平台。强化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构筑四大产业集聚区块,即制革园区、皮革制品园区、宠物食(用)品园区、明胶生产基地。推进旧园区改造工程,改变水头、腾蛟园区普遍存在的脏、乱、差、无序违章建设局面,把现在混杂于居民区内的企业迁移出来。
突出产业融合,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坚持产业链整合,立足制革、皮革制品、宠物、明胶等产业环节发展基础。
突出绿色环保,着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提高行业的环境意识,努力化解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大力推广成本较低、技术先进、治理效果好的环保技术,积极推进企业工艺流程改造,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构建资源集约节约型、生态环保型产业体系。
突出品牌引领,着力提升市场控制能力。坚持品牌化经营,充分利用好“中国皮都”和“温州皮件”的区域品牌优势,采取品牌授权、品牌合作或品牌联盟、嫁接国外品牌孵化为自身品牌等多种途径,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控制力。今后5年,将每年重点扶持10家企业进行品牌营造,每年实现自主开发100个新产品,其中50%以上的品种实现批量生产,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龙头带动,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坚持资源有效整合,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强强联合、大小联合、资产重组等途径,培育和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中小企业配套能力高、上下游企业协调分工的大、中、小企业协作体系。
突出政府服务,着力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坚持以功能配套为导向,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咨询等功能业态,联动发展科技服务、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等,形成功能全、效率高的配套服务体系。
力争5年后实现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每年投入1600多万元,在60多个行政村开展这项工程建设,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平阳的薄弱环节,特别在广大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十分明显。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5月,平阳县全面启动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建设。工程总工期为5年,建成后全县603个行政村将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受益人口将达到68万多人。
工程建设以来,平阳县环保局本着又好又快的工作原则,即质量优先、速度加快,主要分四步走。
首先细化方案,强化责任。平阳县环保局专门成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领导小组,出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方案、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指导手册》,制作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办事流程卡,理顺工作步骤和程序。
其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本着“经济适用、资源利用、分类处置、接管优先”的原则,平阳县环保局对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行政村,生活污水优先接入城区、镇区收集管网系统。对位于山区或人口分布比较分散的行政村采取人工湿地、沼气利用、小型污水处理厂等“经济型”污水处理模式。
再则精选模式,全面推广。平阳县环保局在南雁镇堂基村开展分散式人工湿地试点工程建设,在全村比较分散的居民房前屋后,建成5处分散式人工湿地,很好地解决了农村污水收集难问题,并作为典型模式在全县范围推广。
最后严格验收,强势推进。平阳县环保局认真对照验收标准对主体工程、纳污管网收集率、集水井建设、出入水口的水质等进行现场仔细查看,力求工程保质保量。同时,结合生态县目标任务,分批有序推进,以每年投入1600多万元,在60多个行政村开展这项工程建设,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日前,随着第一批、第二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通过验收,平阳县鳌江镇梅源办事处的13个行政村、青街乡的11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超1250吨/日,处理率达60%以上,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受益人口达2.49万人,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目标。
2011年,平阳县全面推进9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行现场踏勘和选址,并确定污水处理工艺。现已完成50个行政村工程设计,目前已进入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阶段,整个工程总处理水量为3737.5吨/日,总投资额约为3190万元。
据悉,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同时,平阳县在2011年还全面启动了水头、萧江、东海3个区域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力求全面提升全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覆盖面。
发布环保监督实施意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监管”和“服务”两轮驱动,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严打击、重处罚。同时,进一步在主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寓服务于监管全过程。
2011年上半年,平阳县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从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平阳县高压执法的力度和强度:
开展6号和7号环保“雷霆”专项行动、3次重金属交叉检查专项行动、两次县级飞行监测行动、8次夜间突击检查国控、省控企业行动。共责令限期整改排污企业61家、停产整治排污企业47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7件。特别是对平阳县创新添加剂有限公司开出了迄今为止最高的罚单35万元。此外,还依法取缔了一大批非法废塑料洗涤、小烂板、褪色布加工等生产点。
据悉,为扫清“省级生态县”建设进程中的障碍,大跨步地向生态强县进军,今年以来,平阳县环保局以“基层执法监管责任强化年”为抓手,坚决贯彻“铁心减排、铁腕治污、铁面执法”的“三铁”要求,对环境违法行为做到零容忍、严打击、重处罚。出台了领导带班、全天候值班、“5+2、白加黑”等制度,确保执法人员24小时在岗,随时处理突发情况。推行夜间巡查错时制,以白天检查和夜间抽查相结合、固定检查和突击巡查相结合,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管理,把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做到人人有责,责任到人。整合司法力量,联合县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实施意见》,重点在建立涉及侵害环境民事案件信息共享制度、规定案件调查取证制度、规定督促起诉制度、规定支持起诉制度、规定公益诉讼制度五大方面,加强合作推进环境执法工作。
在做好环境监管的同时,平阳县环保局还进一步在主动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寓服务于监管全过程。一方面实施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服务,降低受理门槛,建设项目环评、排污许可证申领、污染防治设施拆除和闲置许可等申报材料,分别由8项、7项、2项减为4项、3项、1项。压缩审批时限,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间、向大气排放可燃气体和入海排污口设置许可审批时间,分别从7天、5天缩为4天、3天。方便基层群众,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试运行和夜间建筑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全部委托给基层分局、站所办理。截至目前,共有250家企业享受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实惠,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速31%。另一方面,全力转作风推行即办制。平阳县环保局建立健全限时办结、AB岗、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举办2011年环境工程管理高级培训班,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建立环保“三废”台账及有关环境管理制度。通过深入企业开展指导服务,水头宝利污水处理厂、金塔污水处理厂、金园污水处理厂先后开展了氨氮A/O处理工艺的改造,提高了排污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此外,平阳县环保局还建立健全局领导联系行业协会工作制度,局班子成员深入电镀、化工、宠物等协会,分别召开环境民主恳谈会,听取收集各类建议和意见,现场解答企业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推行了环境信访纠纷案件跟踪服务(即解决环境信访纠纷案件后,还定期与信访者取得后续联系,了解处理后的有关情况)。2011年上半年,共调处各类环境纠纷207件,办结率100%,比2010年同期下降87件,降幅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