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调查:秋装上市价格普涨一成

    联播头条,首先来关注财经频道从今天开始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走基层边疆行”。为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财经频道经过近两个月的策划,启动了以“穿越国境线”为拍摄线索的大型系列报道活动。财经频道30多位编辑笔者和主持人兵分六路,已经分别奔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

    我们的这六路人马将沿着部分国境线,走入基层,深入我国边境地区的农村、学校、集贸市场和边境口岸,以财经频道的专业视角,看边境贸易的发展,看边疆百姓的民生,感受边疆经济生活中的蓬勃活力。目前各路人马正在一线紧张采访,节目也正在源源不断传回。我们先来看看各路笔者今天发回来的报道。

    笔者谢颖颖,这里是穿越国境线云南线的第一站瑞丽了。我身后这里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瑞丽口岸,而在口岸的后面看到国界碑的后面就是缅甸的境内了。在1987年的时候了,国务院在瑞丽也是设立了国家级的口岸,而后面也就是我们说到的缅甸的国家级的口岸木姐。

    笔者欧阳智薇,地处祖国北大门的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接壤,在长达4200多公里的边界线上,分布着18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二连和满洲里,是我国对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我们穿越国境线内蒙报道组,今天将从呼和浩特出发,行程3000多公里,带着您去全方位领略既有草原情怀又有异域风情的边城风貌。

    笔者马洪涛,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北仑河的入海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的竹山村,这个地方既是中国的大陆海岸线在西南方向的一个终点,也是我们中国的陆地边境线在西南方向的一个起点

    笔者章艳,我们穿越国境线新疆线的摄制组,将会带大家穿越新疆最美的地方伊犁河谷,到达我们与邻国哈萨克斯坦最繁荣的城市阿拉木图最近的口岸霍尔果斯,会路过非常险峻但是牛羊满山坡的果子沟景区,还要途径美丽的赛里木湖,到达一年四季都刮着八级大风的中国风力最大的口岸阿拉山口口岸

    笔者窦岩,穿越国境线东北段,我们从长春出发,第一站就到达了珲春,珲春来自满语,是“边陲、边疆的意思,这里与俄罗斯陆路接壤,与朝鲜临江相邻,是我国唯一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城市,

    笔者于婕,财经频道穿越国境线报道组现在来到了西藏,我身后就是布达拉宫,西藏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与不丹、尼泊尔、印度等五国接壤,具有很好的边境贸易传统。

    西藏吞巴乡:古法制香年入千万

    今天我们财经频道笔者走基层、边疆行的第一站,就将从西藏开始。对于美丽的西藏,每一个去过的人,都对西藏的藏香,感受深刻,细细的一根藏香是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原料调制而成的,藏香里的沉香、紫檀香,是在越南和柬埔寨生长的,豆蔻产于印尼,黄檀香则产于印度。但这些世界各地的香料,最终在西藏汇聚成了独特的藏香。随着边境口岸的不断发展,藏香的原料进口和国际市场的拓展,使得西藏的藏香开始香飘海外。我们来跟随笔者,走进西藏的藏香的原产地,来看看那里百姓生活的最新情况。

    笔者于婕,沿318国道一路向西,就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一进村子就能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藏香香气,这里就是尼木藏香的原产地吞巴乡,我身后的水磨就是制作藏香的第一个功臣,已经有1300年历史了。把这样的一段木头绑在水磨上,木头就会一点点被磨成泥,磨完了可以再换一块木头,而这些泥就是制作藏香的原料之一。

    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不仅是闻名藏地的尼木藏香的原产地,还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在这里,村民们依然保留着手工制香的传统。这些水磨全部是村民私人所有,家里有这么一口水磨,一年下来制作藏香的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元。村民德琼从13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藏香,已经做了20多年了。他说,把磨好的木泥拍入木模后就形成了香砖,香砖一部分卖给藏香企业贴牌出口,一部分自己留着手工挤制藏香。靠着藏香的收入,德琼家盖起了这座新房。

    西藏吞巴乡村民德琼表示,家里的开销,孩子的学费都是从藏香的收入来交

    整个吞巴乡有200多户人家在从事藏香制作,在乡里常能看到几家人围在一起捆扎做好的藏香。不少人家的大门口还挂着乡里颁发的“藏香专业制作户”招牌。去年,吞巴乡的藏香收入达到1100多万元,他们还成立了藏香合作社,准备推出统一商标,推广尼木藏香。

    西藏吞巴乡制香村民说,(一天)手工制作能做100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