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董事长李东生:空调内销从武汉发力

    记者:在家电业,TCL最早实现海外并购,如今,回头发展国内市场,半年在农村布点6000家,是何原因?

    李东生:这两年,基于消费能力的提升,国内家电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国外,尤其是三、四级市场。

    今年1-6月,TCL国内实现销售收入163.63亿元,占61.43%,同比增长24.62%;海外实现销售收入102.75亿元,占38.57%,同比增长7.60%。今年全年,国内销售比例可能会达到65%。

    其实,我们应该更早加入国内发展,现在感觉比较遗憾。

    记者:几年前,TCL海外并购企业遇挫,有没有想过就此退出国外市场,为什么?

    李东生:做企业竞争就像打仗,很难讲你做这个决定就一定是对的,但是战斗已经打响,部队已经上去,那个时候你要考虑怎么把山头拿下,不能想退路在哪里。

    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国际化是必由之路。中国市场很早就与全球同步,很多产业的竞争已经比海外市场还要惨烈,利润低很多。要和国际一流的企业比拼,中国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能力和更广阔的视野,这在国内市场无法得到。

    记者:你们是怎样摆脱那段阴影?

    李东生:所有的挫折,都是宝贵财富。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明晰业务方向,提升现金流、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到今年,TCL基于工业能力、技术能力、全球化运营能力,搭建四大产业、六大业务的“4+6”的新产业组织架构,业务架构更为清晰。此外,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都有提升,研发、采购、生产及销售的全球化持续推进。

    李东生:海外业务将与国内业务并行。TCL选择国际化的战略并没有错,只是操作方面需要斟酌。经过多年调整,我们的海外业务已经比较稳定。

    TCL通讯的国际化已经宣布成功,已跻身世界前七位。7月份,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增长92.25%,其中,在中国市场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增长39.65%,海外市场销量更是同比增长220.27%,欧洲、北美与新兴市场抓住市场需求增长,销量同比分别增长58.02%、2144.66%、165.32%。

    从未放弃武汉

    记者:7年前,TCL就进入武汉,不过,生产一度停滞。

    李东生:2005年,我们在武汉的基地投产后,当时的市场状况不太好,没能达到一期工程年产100万台的产能,每年大约只有30万-40万台。2009-2010年,停工一年,但是并没有撤离武汉。

    去年,由于产量的提升和企业战略改变,武汉基地已恢复生产。

    记者:这一次,TCL在武汉有何新的发展计划?

    李东生:武汉工厂从去年10月开始慢慢恢复,投入很多全新设备,能月产10万台空调,上半年产量约70多万台。

武汉东西湖区及其他领导鼓励我们扩产,所以,基地今年的计划上升为100万台,希望全年增产至110万—120万台。明年,预计可以达到200万台,第三年(2013年)能达到300万台。

    记者:武汉基地在TCL版图中处于何种地位?

    李东生:TCL在国内的空调工厂有2个:广东中山和武汉,去年销量分别是190万台和100万台。其中,武汉基地将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广东基地主要供应出口,并兼顾部分国内市场。

    目前,广东还是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将来,我们会把冰箱和洗衣机的基地移到武汉,进行产业扩展,建成年产数百万台,产值可过300亿元的综合家电基地。

    记者:合肥家电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家电基地,武汉与之毗邻,发展家电业空间还有吗?

    李东生:相对合肥,武汉有几点优势:物流条件佳。这一点很重要,家电体积都比较大,物流成本高。

    此外,武汉本身工业基础强,家电基础材料,如塑料、有色金属等需求旺盛,技术人才聚集,在精密电子加工方面也具有优势。我觉得,武汉家电业还有潜力可挖。

    扎堆是家电发展必经之路

    记者:这几年,国内空调前三强企业都在武汉设立整机生产基地,对于TCL来说,是竞争压力还是扎堆的良性效应?

    李东生:家电业需要扎堆发展,才能吸引大量产业配套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如珠三角、胶州半岛,都是如此。

    目前,武汉基地至少有1万-2万个配件从广东运输到武汉,运费很高,我们需要加强配套设施引进,才能将年产量推到140万-150万台。

    记者:我们打算怎样解决本地家电业配套不足?

    李东生:最近,TCL正联络相关配套产业,配合武汉基地扩产,达到最大产能。这些配套设施主要指空调压缩机,我们应该会与强势企业合作,直接在武汉生产配套,打造空调产业链。

    实际上,空调压缩机生产的费用投入比空调整机还大,但是产品附加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