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削减成本上升 双重压力纺织行业应对良策
纺织行业属于“两高一低”行业,是我国“节能减排”政策重点调控的对象,其发展空间不断受到政策的限制,在人民币加速升值及利率持续走高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下,其利润不断被挤压,同时由于煤电油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致使生产成本不断加大,最终导致纺织行业面临利润削减及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行业风险加剧。
出口退税减少行业利润
2007年起,纺织品出口退税正式开始执行11%的退税率标准,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5月,出口退税率下调共影响行业利润16.9亿元。6月18日,国家决定将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下调6个百分点,预计下半年,服装和粘胶纤维行业将减少盈利49.9亿元。利润的大幅减少,将给纺织行业银行贷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人民币加速升值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
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呈加速态势,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1月至5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影响纺织行业利润约113亿元。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出口企业报价难度加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持续加息加大行业负担
目前我国进入加息时代,今年以来已经加息四次,贷款利率的提高增加了企业贷款的难度,同时增加了贷款资金使用的成本。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调利率累计影响行业利润4.8亿元。这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尤其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来说,沉重的利息负担将严重削弱其盈利能力,导致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
成本加大盈利能力削弱
近年来,我国纺织行业的生产原料、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逐渐上升。1-5月,我国煤电油价格同比增长3.3%,工人工资同比增长10%以上,棉花新滑准税率的实施使中国棉花每吨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2000元以上,纺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通过产品价格转嫁成本的难度加大,盈利能力被大大削弱。
中金亿分析:
出口退税的下调及人民币升值加速,导致纺织品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出口利润明显减少,这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2007年煤电油等纺织品原材料价格的持续走高、工人工资的提高及棉花新滑准税率的实施,使得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明显加大,制约了利润的增长;目前我国银行利率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使得贷款利率不断走高,提高了纺织企业贷款的难度并增加了贷款资金使用的成本,使得企业负担加大,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有可能有亏损的风险。所有不利因素的积聚,导致纺织行业面临利润削减及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使纺织行业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中金亿分析师建议银行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严把贷款准入关,慎重考虑技术落后服装企业贷款。在市场形势与政府产业导向的双重引导下,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已呈在所难免之势,而此次出口退税下调并不设过渡期,也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这一产业升级趋势,并带来了较大的产业整合压力。
在此背景下,依靠落后技术、走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势将被市场淘汰。由此,银行应慎重考虑技术落后服装企业的贷款,对新开工的技术落后项目或追加投资、改扩建项目等应持审慎态度。同时重点支持品牌服装企业发展。一般来讲,品牌服装的附加值较高,适合消费者需求,抵御政策及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企业自身发展看,提升产品附加值,对利润增长的作用最为直接。此外,许多地方政府明确提出,服装产业要注意打造品牌。因此,品牌服装的政策及市场风险较小,且发展前景广阔,银行应重点支持。
其次,做好贷款的风险预警工作。根据客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对客户的授信总额、资产负债指标、盈利指标、流动性指标、贷款本息偿还情况和关键管理人员的诚信状况等,设置授信风险预警线,随时监控客户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定期对担保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严密关注担保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果担保人财务状况出现重大变化,经营业绩严重下滑,导致担保能力不足时及时采取措施,可向借款人提出更换担保单位,充分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如为资产抵押的贷款,也应定期对抵押的资产进行核实验证其合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