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二三线品牌面临洗牌 产能有过剩隐忧
行业观察
经历了去年爆发式增长的中国冰箱行业,如今心气正高。2011年3月,海尔宣布,合肥年产3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技改项目建成投产,至此,海尔冰箱在中国的产能接近2000万台。2010年冰箱产能接近千万台的美的透露,今年产能还将有约40%的增长。根据美菱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到2013年将实现1000万台的产销目标。海信年产能200万台的高自动化冰箱生产线已经于3月投入试生产。
在雄心勃勃的众冰箱企业眼里,仿佛“产能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而在如火如荼的扩产浪潮背后,企业考虑产能过剩的隐忧了吗?
产能有过剩隐忧
冰箱行业还在不断吸引着新企业的进入。志高将制冷产业链延伸至冰箱行业。康佳在滁州投资10亿元,目标是形成年产200万台高端冰箱的产能。创维全面进军白电产业,推出47款冰箱产品,其南京白色家电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将年产100万台冰箱。格兰仕宣布开拓冰洗业务,其中包括形成冰箱年产能400万台。
缘何冰箱成为香饽饽?业内人士认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近年来冰箱产业的高速增长和相对较高的利润空间,二是众企业对白电市场的未来预期良好。
然而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部部长胡晓红看来,这轮扩张风险很大,因为“加上最新和未来新增的产能,冰箱产能过剩是肯定的”。
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冰箱的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亿台。有机构预测,2011年冰箱市场规模将增长近两成。
二三线品牌面临洗牌
不过,部分一线品牌对于“过剩”的说法不以为然。海尔方面表示扩张产能恰逢其时。海尔冰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刺激下,国内冰箱市场增长趋势明显,未来市场容量可观。“海尔冰箱目前产能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有必要增加产能。”他强调。
美的制冷家电集团副总裁王金亮则认为,主流冰箱企业的产能不存在过剩的情况:“目前仍有黑电企业进军冰箱市场,说明冰箱行业的竞争还不够充分”。他直言,即便产能过剩,也来自一些“杂牌企业”。
对此,家电业资深人士罗清启表示赞同。他指出,目前行业领先企业的产能与销售量是基本吻合的,但是二三线品牌的产能将出现严重过剩。为这一观点做注脚的是,为期4年的家电下乡在部分地区将到期:第一批执行这一政策的3省1市(山东、河南、四川、青岛)将在2011年11月底到期,其他地区也将在2012年11月底到期。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农村市场需求减弱,部分品牌将遭遇寒冬。二三线品牌将面临洗牌。
仍需坚持价值竞争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专家并不主张对“产能过剩”过分渲染。中国家电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认为,国内的调查取样有片面性,产能未必像有些数据所显示的那么多。而彭煜也指出:“产能不等于产量”。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不应以未来的产能与现在的需求做比较,目前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和暂时的。“一些冰箱企业扩能是产业升级的需要,而高端冰箱市场规模的快速攀升,反过来也会助推整个冰箱市场的增长。”他补充说道。
洪仕斌告诉记者,虽然家电下乡已经释放了一部分消费潜能,但目前农村市场并不饱和,加以引导,可能还会爆发。至于将要到来的“后家电下乡时代”,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并不担心,他信心十足地说:“有没有政策,都会有市场。”
上述业内人士提醒,农村市场对冰箱的技术和品牌要求相对较低,具有价格优势的中小企业,应加快在这一市场的拓展,待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后,再挺进中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