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电企业突破“围城” 家电业流行黑白配
一直以来在家电市场,彩电都是占尽了风头,无论是大众消费者还是专业媒体,都被铺天盖地的“液晶、等离子、LED、3D电视”等字眼深深吸引,用一个最时髦的话来形容就是“最拉风的是彩电、最风光的是黑电制造商”。而白电领域则只有空调在每年的旺季促销期能够冲击一下公众的视线。只有业内人士了解由于利润和核心技术的原因,黑电企业的日子过得有多苦,白电企业的日子过得有多舒心。正因为如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黑电企业纷纷突破行业“围城”,冲击白电领域,在家电业内掀起了一股黑白配风潮。
黑电企业杀入白电领域
今年3月中旬,创维一口气推出了47款冰箱,从此在白电领域又多了一个黑电巨头的身影。事实上,早在2010年初,创维就投资成立了独立的创维电器公司,专门负责冰箱、洗衣机等白电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
创维总经理吴启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维主要还是想做大,更重要的是创维看好白电市场,白电市场有空间,有几千亿元的市场。”吴启楠告诉记者,同以往一些黑电品牌进军白电靠的是并购方式不同,创维将选择自建基地。原因首先是创维不缺渠道;其次创维将产能定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更愿意自主独立建设产能;再其次,白电业经过这么久的发展后,技术是比较稳定和成熟的,创维有能力招募一些精英加入。
与此同时,早已进军白电但是一直业绩不佳的康佳也正奋起直追。2010年,康佳集团白电事业部成立,康佳集团营运管理中心原副总监赵坚出任事业部总经理,而在此之前,康佳白电业务的销售一直由多媒体营销事业部统管。据记者了解,位于安徽滁州的康佳白电新工业园一期项目在现有4条冰箱生产线的规模上,新建4条冰箱生产线,建成后,康佳冰箱将拥有8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300万台以上。另外,二期计划新建3条洗衣机生产线,年产能可达100万台以上。一期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整体工程将于2013年6月前全部建成投产。
在康佳滁州基地的白电规划中,冰箱业务占80%-90%,剩下的为洗衣机业务。“空调业务暂不考虑。”赵坚表示,康佳白电产品主要针对国内三四级市场,“基地建成后,我们希望把产品往高拉,进入一二级市场,将来是个全覆盖的状态。我们期待白电产业成长为彩电之后的第二大主营业务,三五年内达到几亿元的利润规模。”
不仅黑白配上演频繁,就连专注白电单线产品的企业也在向大白电领域扩展,格力上马冰箱项目,志高空调也开始重视冰洗业务,美的推出小天鹅品牌空调,威力从洗衣机扩张到冰箱和空调……白电利润几乎比过了厨电和小家电,成为了家电业的香饽饽。
跨界发展实为追逐利润
创维和康佳等都算是中国彩电业的佼佼者,为何还要涉足白电呢?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利润,黑电利润不如白电。
最近各企业相继公布的2010年年报也证明了这点。白电三巨头中,美的电器全年共实现净利润31.27亿元,同比增长69.24%;格力电器的净利润更高达42.76亿元,同比增长46.76%;海尔前三季度净利润已达20.9亿元。
反观黑电的利润,则让企业黯然失色。2010年,TCL集团多媒体业务全年共亏损8.57亿元,将整体净利润拖低至4.3亿元,同比下降8.0%,其余主要国产彩电企业暂未公布年报。
国内彩电企业近年主业的盈利状况的确不如人意。TCL集团从2007年至今,净利润维持在4亿至5亿元。康佳约为2亿元上下。厦华的去年三季度显示,去年1-9月净利润6139.3万元,同比减少35.22%。目前仅公布了2010年中期财报的创维数码,去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下降38.22%至3.54亿港元。而创维数码3月15日公布的最近销售数据显示,2月份公司实现电视机销售总量27.6万台,同比下跌39%,电视机销售总额亦同比下跌52%。
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赵慧智指出,黑电企业盈利整体输于白电,在技术升级和创新方面,黑电企业的挑战更甚于白电,企业成本上升压力更大。同时,黑电在从传统液晶电视向LED电视转型的过程中,前者库存压力较大,而各企业为了清理库存采取降价措施,也是导致黑电企业盈利情况不佳的原因之一。
观点一
跨界可实现黑白资源互补
一直以来,中国彩电企业都被别人“掐着脖子”度日,面板产业链上游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尽管近年黑电企业也在不断往上布局,但要真正触及顶端,还面临着资金、技术和政策等众多关节。于是,为了打开另一片天,黑电企业选择了白电这位“近亲”。
相比之下,白电中的冰洗产品技术已被国内企业基本掌握,而且白电和黑电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就有不少交叉。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像康佳、创维等进军白电可以充分借助彩电方面的基础,发挥渠道资源、品牌溢价等优势。
此外,黑电和白电还能相互配合。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对记者表示,企业黑白产品在财务上的表现是资金流入的时间段差别,黑白互补可以完善并均衡企业全年的资金流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摆脱相对单一产品季节性的限制。
家电营销专家洪仕斌认为,黑电企业开拓白电市场或有建设专卖店的考虑,因为单一产品不足以支撑一个乡镇专卖店。记者走访乡镇市场时发现,现在在三四级市场,海尔、美的等专卖店比较多见,但很少能够看到单一黑电品牌的专卖店,主要原因就是白电销量有所保证,单一黑电产品则没有这样的保障。(王峰)
观点二
跨界之路注定不平坦
虽然白电在利润和技术上有着黑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黑电进军白电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这从黑电巨头康佳进军白电12年步履维艰就可见一斑。
12年前,康佳进军冰箱产业。然而2009年,康佳的白电业务销售收入仍然只有9.65亿元,占总营收的7.4%,主要销售地在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依旧处于起步阶段。
即便像长虹、海信、TCL在内的老牌彩电企业,虽然都在白电板块投入不菲,然而从市场收益来看,仍难和海尔、美的、格力这些传统白电企业抗衡。
黑电企业初涉白电,往往选择三四级市场入手,在一二级市场逐渐饱和并往改善型方向发展的时候,三四级市场的蛋糕还在膨胀中。尤其是自2009年家电下乡实施后,农村市场原来的潜在需求逐渐得到兑现,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农村冰箱、洗衣机的保有量约为城镇的4至5成,因此市场空间较大。
然而,随着近年白电资源的重组整合,科龙、容声、美菱、华菱、荣事达、小天鹅等一批单领域的佼佼者纷纷停靠不同的大码头,白电行业逐渐形成海尔、美的、海信、格力等巨头。
“白电看似馅饼,实际埋伏着陷阱。如今家电业已到了集团军作战的阶段,要应对业已成熟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将摊上高成本,弄不好,新的没做好,旧的被拖累。”洪仕斌分析道,利润是动态的,高利润可能会因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策略而改变。但话又说回来,“企业不做那是等死,做可能是找死,但做,至少有一线生存与发展空间。”
现实就是如此让人无奈。单一产品作战必然面临着经营成本、利润的压力,需要寻求有限多元化道路,来壮大自身规模、提高抗风险和渠道议价的能力。但业界人士质疑,黑电企业做白电,不仅新领域做不好,还会分薄对主业投入。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对记者表示,一个领域的拓展需要品牌的认知度、产品成熟情况、渠道质量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黑电企业进入白电市场,研发经验和销售经验都略显不足,目前白电市场格局稳定,海尔、美的已经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后来者要站稳脚跟还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