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饮料集团:欲借力资本打造饮料产业航母

    用世界的眼光衡量,食品饮料行业是孕育承载大品牌的行业,国外的如美国可口可乐、法国依云、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国内的如汇源、娃哈哈。

    用本土优势分析,崂山矿泉水系出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水源地——崂山山脉,具有106年的悠久历史,华东葡萄酒、青岛葡萄酒产自世界七大黄金葡萄种植海岸——北纬37度的黄海之滨,大自然的厚赐,赋予了青岛饮料集团三大品牌最稀缺、珍贵的品牌基因。

    从步入危境到复活振兴,从重回市场到占稳青岛、挺进全国,12年的艰苦创业,青岛饮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欣归纳为十个字:扎实打基础,精心做品牌。进入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青岛饮料集团迎来了做强、做大的战略期,张正欣快速启动了以“四做”为主要标志的十年战略规划:品牌协同,稳健扩张,做强、做实、做大、做久矿泉水和葡萄酒两大核心产业板块,打造饮料产业知名品牌,打造中国饮料产业航母。

    这是宣言,是豪气,是12年积累沉淀的底气,更是一位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

    每一个成功品牌光环的背后都有一双看不见的推手。对于活跃在今日高端矿泉水市场、高端葡萄酒市场的崂山矿泉水和华东葡萄酒来说,张正欣不仅仅是优秀的品牌推手,还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品牌医师。

    三救品牌施妙手

    张正欣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先后任职青岛晶华玻璃厂团委书记、青岛益青国有资产控股公司外资部部长,曾经主导了可口可乐等一批重点外资项目的谈判和引进,较早培养起了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意识和品牌运作理念。1998年1月,张正欣主动请缨,赴任崂山矿泉水公司总经理,接手当时负债高达1.8亿元、风雨飘摇的百年品牌——崂山矿泉水。

    崂山矿泉水始创于1905年,源自世界三大优质矿泉水水系——青岛崂山山脉地下117米深的花岗岩隙间,具有和法国知名矿泉水同样的品质。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瓶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崂山矿泉水就作为国宴用水,专供国家领导人和外宾饮用,独享“国水”的美誉,并长期出口东南亚、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巴拿马及中国港澳地区,至今依然保持全国出口量第一的桂冠。其中,作为绿色碱性保健饮品的崂山白花蛇草水畅销东南亚近50年。但是到了1997年,崂山矿泉水发展停滞,年产销量仅有7000吨左右,负债高达1.8亿元,公司滑入危境。

    张正欣接手崂山矿泉水后,全面分析了国内外饮料市场品牌发展规律,从盘活市场营销入手,广纳营销人才,招募崂山矿泉水加盟站,启动终端市场渠道建设,开发适合市场消费时尚的新型包装,崂山矿泉水迅速恢复了生机,到1999年,崂山矿泉水大桶水日销量已达上千桶,瓶装崂山矿泉水品种达到10多种,稳居青岛矿泉水销量第一品牌。

    张正欣在短时间内盘活困难企业的能力,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和肯定。1999年11月,他再次临危受命,接手当时亏损达5000万元的华东葡萄酒公司。

    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青岛市最早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葡萄酒企业。

历史上,华东葡萄酒品质出众,多次在国际、国内的葡萄酒大赛中斩获大奖。但是,到了1999年,公司资不抵债,外商提出撤资。
    张正欣接手华东葡萄酒以后,提出了“二次创业,重振华东”的战略,对华东葡萄酒的优势劣势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带领市场开发人员开展了一项缜密的市场调查,认为华东葡萄酒在市场上无所作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张正欣结合世界葡萄酒尤其是法国葡萄酒长盛不衰、称霸世界的奥秘,制定了华东葡萄酒的发展策略:定位高端,打造酒庄精品葡萄酒的高端路线。投入资金对华东·百利酒庄进行了精心打造,聘请专职园艺工人、扩建半地下式华东大酒窖,引进先进的发酵设备,重金聘请世界酿酒大师指导葡萄酒的酿造。2000年,张正欣亲自主导开发出了当时中国葡萄酒市场上第一瓶价位超过100元的华东至尊系列葡萄酒,为华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高端葡萄酒消费市场,奠立了华东葡萄酒在今日高端葡萄酒市场的地位。

    青岛葡萄酒始于1912年,中国第一瓶大香槟、第一瓶威士忌、第一瓶白兰地均诞生于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青岛葡萄酒步入发展的巅峰,1985年的产量、产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成为中国葡萄酒业的龙头。但是到了1996年,青岛葡萄酒停产倒闭,无奈退市。

    2005年春节刚过,张正欣向市委市政府上书请战:励志图谋,复活百年品牌青岛葡萄酒。张正欣认为,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刚刚启动,青岛葡萄酒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老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退出市场已经十年了,再不复出,将会被市场彻底遗忘。当张正欣勘察青岛葡萄酒厂原址,发现埋藏在地下的百年大酒窖依然酒香馥郁时,他再次发现了青岛葡萄酒独特的品牌“卖点”——百年酒窖文化,借助于文化卖点和情感记忆复活,借力华东葡萄酒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渠道,青岛葡萄酒在复出第一年,产量就突破了30万箱,百年品牌重放光彩。

    从1998年到2005年,在张正欣三大品牌七年复出大战中,还有一个华彩的插曲——曾经的中国八大可乐之首——崂山可乐一夜间重新占领市场的传奇。

    1953年,国家组织科技人员在青岛汽水厂(即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的前身)开发出了中国第一瓶碳酸饮料——崂山可乐。作为中国民族可乐的代表,崂山可乐多次获得“省、部优”产品称号,销量居“中国八大可乐”之首,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青岛汽水厂一度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的“四大金刚”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鼎盛时期,崂山可乐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青岛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在“洋可乐”的冲击下,崂山可乐的市场日渐萎缩,1997年被迫停产。2003年以前,在益青国有资产控股公司的努力下,崂山可乐曾复出过两次,但均以失败告终。

    最终,重振崂山可乐的任务落到了张正欣的肩上。他给崂山可乐设计的复出路径是——打健康牌,崂山可乐使用的崂山矿泉水采自崂山地下一百余米的深层花岗岩隙间,并且加入十多种中草药成分,口感美妙,绿色健康。2004年3月,崂山可乐悄然“重出江湖”,一夜间在全市2000多家店铺上架,引起业内震动。复出当年,崂山可乐销售量达到近30万箱。

    从重振崂山矿泉水,盘活“死”市场,打造渠道组建营销队伍,到慧眼打造华东葡萄酒高端定位;从提炼青岛葡萄酒百年酒窖文化底蕴到准确定位“健康型”崂山可乐核心卖点,张正欣像一位杏林医圣,把脉开方,一品一策,先后复活了三大品牌,创造了中国品牌发展史上的传奇,一次又一次为青岛救活了最可宝贵的城市财富——品牌,奠定了青岛成立青岛饮料集团,做强做大饮料行业产业的决策。

长久以来,青岛尽管拥有优质的水源地和葡萄种植带,但是由于众多不规范小厂家的蚕食,造成了珍稀的地方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矿泉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品牌合力,放大规模效应,打造一个大型的、规模化、专业化的饮料行业集团,势在必行。

    组建集团帆正扬

    2006年初,为进一步增强青岛市饮料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打造饮料产业知名品牌,青岛市政府作出了组建青岛饮料集团的决定。新组建的青岛饮料集团按照国有独资公司设立,列市直属企业管理,由市国资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张正欣出任青岛饮料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根据青岛市的最新调整,青岛饮料集团目前下辖六大企业——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青岛华东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华东·骑士酒堡(蓬莱)有限公司、青岛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青岛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青岛日清食品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饮料集团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以行业命名的集团。青岛饮料集团组建后,专注于“水”和“酒”两大核心业务,迅速整合旗下各公司的优势资源,制定了“三年做山东、五年做全国,打造国内知名品牌”的发展战略,以华东葡萄酒和崂山矿泉水为龙头,以大青岛市场为根据地,占稳山东,布局全国。围绕集团发展总目标,张正欣将三大品牌整合到集团大平台上协同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市场定位和品牌运营策略,从资源整合、品牌联动、渠道协同、规模扩张、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借力发展。

    崂山矿泉水定位高端,做中国的依云。一方面集团加大高端产品开发,一方面斥巨资整合优质水源基地,成功打造了仰口、北龙口、崂峰口、崂东口、崂石口五大生产基地,对崂山矿泉水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崂山矿泉水从1998年的年产销量不足1万吨,到2010年产销量突破30万吨,在全国矿泉水行业位居“三甲”,���口量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一;荣膺“中国包装饮用水行业百年品牌企业”,是国内惟一发展历史超过百年的包装饮用水企业,产销量在全国矿泉水行业稳居“前三甲”,出口量一直雄踞全国同行业第一,是国内惟一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中国矿泉水行业标志性品牌等巅峰荣耀于一体的矿泉水企业,荣登世界品牌实验室2010中国500强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

    华东葡萄酒定位高端,青岛葡萄酒定位中端,与华东葡萄酒形成市场互补。为了保证华东、青岛两大品牌葡萄酒的原料品质,集团在蓬莱投资3亿元建立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打造贵族酒堡——华东·骑士酒堡。2010年,华东葡萄酒年销售量与销售收入比1999年分别增长1876%和1758%,利税增长1625%,综合经济指标从全国的第三十几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四位,进入中国葡萄酒产业的第一梯队。华东葡萄酒在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基础上,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从2000年开始,华东用3年的时间在青岛区域市场上重新建立起华东葡萄酒的强势地位,从2004年开始,华东展开“大青岛”攻略,同步布控山东市场,率先启动全国市场。青岛葡萄酒复出以来,年均增幅达到39%,成为岛城大众葡萄酒的领军品牌。

    目前,青岛饮料集团旗下的崂矿、华东、青葡三公司均设立了技术研发中心,高水准的技术研发力量,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行业尖端科技,加快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大品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常年推出创新产品,引领消费时尚。

集团打造了青岛食品行业第一个物联网示范基地,启动了96656客户服务系统和先进的“宅配”渠道建设,三大品牌初步构建起了抢占沿海重点中心城市、布控全国中心市场的全国战略格局。
    “把企业发展好,是企业家首要的、最大的社会责任。12年来,青岛饮料集团始终致力专注和专业,紧紧围绕葡萄酒和矿泉水两大核心产业,扎实打基础,精心做品牌。探索积累了集团大平台下各个品牌协同联动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多品牌运作模式,为集团实现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实现规模化裂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资本造就大品牌,企业成长中的最大助力是资本。当企业度过了生存期,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后,资本就成了企业成长的最大助力。”——张正欣

    欲借资本造“航母”

    从1998年接手盘活崂山矿泉水至今,时间的年轮为青岛饮料集团镌刻下了12个鲜明而厚实的印记。12年来,无论面临任何挑战,崂山矿泉水和华东葡萄酒年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经济风云变幻、竞争白热化的快消品领域可谓是行业奇迹。

    12年一个轮回,站在“十二五”崭新的起点上,面对旗下品牌良好的成长性,张正欣没有采取守势,而是积极谋求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路径。他清醒地将自己和团队从过去12年的成长经验中抽离出来,在2010年实施了“归零发展”战略,坚持归零发展,稳健经营,积极作出战术调整,应对困难和挑战,综合施策,趋利避害,强化成本理念、坚持稳健、精细、精益运营,积极应对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继续保持了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