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具被召回:生产商在薄利中挣扎
中国制造,这四个字意味着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胜者姿态,同时,它也是廉价商品的代称,甚至,它也会与“血汗工厂”联系在一起。这一次中美之间玩具召回的风波,正一点点把其背后两国贸易长期的抵牾扯到台面上来。中国是世界第一玩具出口大国,广东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68%。“广东制造”,几乎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此次风波,广东制造必然首当其冲。本报今日起推出连续报道,以玩具风波为切口,试图展示中国产品特别是“广东制造”在进军世界市场时的光荣与梦想,趔趄与伤口。更希望以此作浅薄探讨,能对广东制造、中国制造更为响亮地立于世界有所裨益。
被过滤广告
“劳动成本在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但玩具采购商和委托加工商不仅没有相应提高玩具价格,反而在压价,造成玩具生产商处在边缘利润中,稍不留神便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一些生产商不得不在原材料上动脑子用低价料,因而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
中国玩具甲天下 广东玩具甲中国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玩具出口国,2006年中国向世界各个国家出口玩具总数220亿件,玩具出口金额约占全球的30%。到2006年,我国玩具出口产值70亿美元,其中广东就占了50亿美元。从数量上说,中国出口玩具数量约占全球的60%,广东占中国出口量的68%。
“中国玩具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水平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尽管近期连续出现玩具被召回事件,但2006年出口30万批中,仅有29起被召回,所占比例极微。
8月23日下午,深圳华强北儿童世界商场3楼,李女士正在给女儿挑选一款汽车玩具。她的身边就是芭比娃娃柜台,婚纱芭比、变换发型芭比、浴袍芭比……它们看起来都很可爱,它们大部分的“出生”地都在中国广东。然而,芭比娃娃中的一种——“芭比娃娃和无敌风火轮赛车”,还有更多的产自中国的玩具——比如玩具火车——被美国商人认为对儿童身体有害。8月14日,美国玩具商美泰公司因油漆铅超标问题和磁铁易被儿童吞食隐患,召回近1900万件中国产玩具。这是美泰历史上召回数量最大的一次。两周前,这家公司已经向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召回96.7万件中国广东制造的塑胶玩具。
由于其中有部分产品在中国国内销售,美泰公司在国内多个城市的直营店率先将这些玩具撤柜。
不只美泰,6月1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和美国玩具公司RC2联合发出公告,召回RC2公司经营的150万件中国生产的玩具火车,召回的理由同样是油漆中所含的金属铅可导致儿童中毒。以上三次召回中国玩具累计超过2100万件。
美国的玩具业在大洋彼岸振动了蝴蝶翅膀,立刻在中国,特别是广东这个以“世界制造中心”著称的省份,刮起了一场风暴。中国制造的可爱玩具们霎时成了可疑的“潜在杀手”,近年来利润已经摊薄的广东玩具生产商们噤若寒蝉,8月11日,遭遇召回的佛山一家玩具公司的副董事长自杀。2007年这个炎热多雨的夏季,以玩具业为代表的广东制造遭遇“严冬”。
召回:质检、设计不到位,“品牌商同样有责任”
尽管佛山市利达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树鸿在业界享有不错的名声,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在96.7万件玩具被美国经销商召回后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和事业。
张树鸿就是最早到内地投资的港商之一。1993年5月8日,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386万美元。7年之后的,张又投资佛山市恒景玩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5万美元,经营电子电动玩具、塑料玩具。
张的发展其实是广东玩具制造业的一个缩影,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来一补”企业发展到现在,深圳、东莞、佛山的玩具业已经成为中国玩具制造的集中地。
被过滤广告
此次连串“召回”事件中涉及的另一家中国玩具企业是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作为广东制造业重地的东莞,玩具业亦占有重要份额,东莞玩具占了广东出口玩具的七成。在香港制造业向内陆转移的时候,东莞与香港逐渐形成“前店后厂”的模式,东莞玩具产业集群渐趋成熟,90%以上的产品向欧美出口。来自东莞市玩具协会的资料显示,东莞目前工商登记的玩具企业有3000多家。
汉胜木业制品厂坐落于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村,是香港利成行有限公司(RC2)旗下的产品制造厂,主要为美国RC2公司贴牌生产玩具。今年6月份,它所生产的150万件玩具火车被认为油漆中含有对儿童有害的金属铅。
此次美国公司的“召回”涵盖了该厂2005年开厂以来的所有产品。“因为上游的油漆商是固定的,他不承认自己的油漆有问题,又因为不知道具体是哪批油漆、哪种色料有问题,所以只好全部召回。”该厂一名姓张的负责人说。
据称,从3月份美国开始调查时“汉胜”就已经开始自我整顿。国家质检总局8月8日披露,中国的监管部门将加大对涉事的东莞汉胜木业制品厂的管理力度,暂停其产品出口,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责令该厂整改,待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出口。
“汉胜”公司那位张姓负责人称,在合作中,美方提出对原材料的要求,由“汉胜”负责采购。一般情况下,玩具制造商都会要求油漆供应商每年做一次符合国际标准的检验,必须是第三方化验结果,如国际认可的公证行、化验所、国家商检部门等,“但不能做到每一批油漆都化验,因为费用很高,而且时间要5天至10天”。
在成品后,美方聘请的中方品检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测,但只能做物理方面的检测,而且是抽检。之后,即将出口的商品还要到国际认可的第三方品质检验机构进行化学检验,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化验所等等,检验合格后,才能到海关去报关。“但同样不能做到每批都检验,因为费用很高,所花时间又多。但在出入境检验监督局报检时,也可以通过”。“质量不达标的产品也有可能被销往海外,包括外商在内,各个环节都有责任。”张先生说。
谈及召回事件,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表示,首先是生产厂家有责任,没有把好采购原料的质量关,没有根据品牌商国家的标准要求去验货。“但品牌商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卓明说,“因为产品出货时,质量控制和检验工作不到位。按通常的惯例,产品必须要检验确认合格才能够验收办理出关。”
李同时指出,美泰召回的玩具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小磁片有容易脱落的危险,这是属于产品设计不当的范畴。这批产品主要是在2007年前生产销售的,当时符合美国标准,但最近美国玩具标准做了修订后,就不达标了。这批产品召回的责任跟产地、生产商没有任何关系。”
隐忧:利润摊薄,部分工序转交小作坊
但实际上,东莞虽然拥有不少玩具知名企业,出口大量优质产品,却未能摆脱质量安全的阴影。东莞产业链条盘根错节,加之小作坊丛生,质量问题始终如悬在头上的利剑。
记者近日接到报料称,东莞茶山增埗卢屋村的一片出租屋中,暗藏一家黑玩具加工厂。“黑厂的材料都是从收购站买回来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废料,再生产儿童玩具。”
在增埗卢屋村村民小组后面,记者寻找到这家黑厂。“我专门从大厂里接单,大朗、桥头、石排、茶山都有厂交给我们做,大部分玩具都是销往国外。我们拿回来加工,专门赚加工费。这一行,
我做了15年了。”黑厂李老板称,材料都是大厂直接提供。李老板拿来一个名叫“怪物”的玩具,告诉记者:“我是从大朗一家玩具企业接来的单,这个产品销往日本迪斯尼乐园。”记者在该玩具上看到迪斯尼的英文标志。此外,在该加工厂内记者看到其他玩具,如米老鼠也有迪斯尼的标志。“都是按照大厂的要求来做的”。
“你要什么样的款式,我都可以帮你生产。就是牌子货,我都可以帮你弄来。”李老板说。
茶山镇工商部门目前已经将该厂取缔。“这个工厂没有牌照,是典型的‘三合一’式黑工厂,安全隐患极大,如果不及时取缔,后患无穷。”执法组的负责人说。
被过滤广告
业界人士表示,实际上从数字上看,就可以知道无牌无证小作坊的猖獗。东莞工商登记的玩具企业只有3000家左右,这不可能是一个准确数字。部分企业出于利益考虑,将前期工序和劳动密集型部分转交给小作坊,是东莞玩具声誉的最大隐忧。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珠三角其他玩具制造地也并不鲜见。近年来,由于原料、人工等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为主的广东玩具制造业利润被迅速摊薄,企业竭力缩减成本,含铅超标油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涂到玩具上的。另外,出口退税大幅降低甚至取消等国家政策的调整,更对玩具企业影响至深。在深圳,近年来玩具企业每年以10%的速度死掉,目前深圳仅剩1200多家。
尽管发生了召回风波,东莞玩具界人士对“东莞制造”的质量仍显得很有信心。东莞市玩具界一资深人士表示,东莞玩具企业90%以上都是做贴牌加工,即使是最著名的龙昌国际、伟易达等企业,至少也有70%的产品是贴牌的。“贴牌加工不等于质量差,实际上东莞的制造水平是很高的,产品质量在世界上都算好的。”
“中国玩具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产能力、生产技术水平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李卓明表示,如果中国的玩具没有质量保障,没有信誉,就不可能占世界玩具市场那么大的份额。尽管近期连续出现玩具被召回事件,但2006年出口30万批中,仅有29起被召回,所占比例极微。上述召回事件也没有动摇美国品牌商继续在中国生产玩具的信心,美泰公司已表求“不会因为利达公司生产的玩具出现问题,就停止在中国制造玩具”。
李卓明同时指出:“当前劳动成本在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但玩具采购商和委托加工商不仅没有相应提高玩具价格,反而在压价,造成玩具生产商处在边缘利润中,稍不留神便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迫使一些生产商不得不在原材料上动脑子用低价料,因而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更大的责任在于采购商,你想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吃草,总想自己占便宜不让对方得到好处,哪会有双赢的好结果呢。”
应对:逆境中酝酿“洗牌”,淘汰不规范
“近期美国大规模召回中国生产玩具,这将是对惠州玩具生产企业的再次考验。”8月22日,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较于东莞和深圳,目前惠州只有出口玩具的生产企业近100家,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产品主要有塑胶玩具、电子玩具、布绒玩具等。2006年,经惠州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的出口玩具货值1.6亿美元,主要出口美国、欧盟、香港三大市场。
这并非惠州玩具企业第一次接受考验。2002年,欧盟委员会修订了玩具安全指令计划,主要是对玩具的安全和环保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指令对玩具定义大幅扩大,将某些儿童的运动用品,如溜冰鞋、家用儿童运动器材、充气水池等,都划入玩具范围,其中,在大宗输欧玩具中,惠州生产的布绒玩具受到较大影响。布绒玩具手工制作的工序较多,保持产品一致性的难度较大,尤其是眼、鼻等小零件的结合强度经常出现问题而造成危险,目前在欧盟发现的不合格玩具中,布绒玩具的小零件不合格约占60%。对此,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惠州市外经贸局等部门专门与玩具企业协调,共商应对办法。
为应对此次美国大规模召回行动,惠州还将成立出口玩具质量排查小组,对辖区内的玩具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
东莞也采取了措施。8月20日,东莞检验检疫局专门召开了出口玩具质量工作会议,宣布今后凡是在东莞生产的玩具,必须在东莞辖区范围内的检验检疫部门报检。以前,非东莞的贸易商在本地生产,但不在本地报检,是行业内一种普遍现象,现在这种行为成了打击重点。
这样的“考验”同时摆在了全广东的玩具制造业面前。深圳玩具行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指出,从长远来看,这是一次洗牌,不规范的企业会被淘汰,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是有利的。
东莞市玩具协会名誉会长、龙昌国际集团主席梁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既然是国际标准,业界就一定要遵守。不管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大家按照同一个标准做事,加强自身的管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梁麟希望政府能够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出口方面把好关,可以让许多遵纪守法的企业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现在的形势对我们玩具出口企业极为不利。”广东省检验检疫局局长仲德昌说,玩具召回事件必须要让本地企业产生危机感。他着重指出,接下来其他出口国家还有可能采取行动,这场玩具质量风波还不会马上平息。
此次玩具召回事件已被舆论认为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过大造成中美贸易摩擦的外在表现。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觉着这种行为是不理智的:“不合格、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在哪个国家都有,但不能以偏概全、蓄意扩大化,中国的玩具占美国市场的份额这么大,试问中国玩具产业受损,对美国又有什么好处?中国玩具制造的地位,目前在全球是无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