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报收官 蒙牛蝉联中国乳业“三连冠”
相继披露的光明、三元等年报,无不显示乳业市场已全面回暖。业内专家指出,中国乳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跑步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成为第三乳业大国。如何从做大转向做强,身为乳业“三连冠”的蒙牛,其成功的“绿色发展战略”为中国乳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阐释了全新的“绿色典范”。
生态草原战略 争当“绿色冠军”
资料显示,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中,蒙牛2009年销量及销售额荣列中国市场同类产品第一;而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中,蒙牛液态奶也位居中国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的榜首。
不论是年报,还是官方数据统计,蒙牛漂亮的业绩背后,透射出的是其“绿色战略”在新一轮竞争中的强大领导力。蒙牛总裁杨文俊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对中国乳业而言,下一轮竞争不仅仅是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的竞争,也将是对“绿色冠军”的争夺。
代表中国乳企首次跻身2009年度全球乳业二十强,蒙牛成立十年就完成民族品牌迈向世界的一大步,实现了与雀巢、达能、明治等世界乳业巨头构建第一阵营的壮举。相较于发达国家乳企所拥有的瑞士、荷兰、新西兰等得天独厚的草场资源,蒙牛自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的“生态草原计划”历经数载,成效斐然。
据了解,蒙牛目前参股建设的万头牧场已达11座,牧场奶源占到绝大部分,远高于同行业30%的平均水平。此外,引进外国专家的动物福利理念饲养奶牛,产出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高品质原奶;建设世界上最大的畜禽类生物沼气发电项目,利用牧场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发电,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0万千瓦时的电。在全球热议气候危机的争论中,蒙牛率先交出了生态环保与企业效益并行发展的“绿色答卷”,实现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科技研发投入 与世界一流接轨
“从法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以科技研发带动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乳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蒙牛在欧洲开展‘绿色研发’,不仅有助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跨越世界市场的‘绿色贸易壁垒’,也暗含乳业凭借‘绿色制造’,实现全球化竞争战略的意图。”前驻法大使、著名外交家吴建民表示。
在“中国制造”加快向“中国智造”的转变过程中,蒙牛也早早开始行动,将研发费用所占比例提高到国际一流乳企水平。据不完全统计,蒙牛平均9天申报一项专利,平均6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同时斥资12亿元建立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产基地,蒙牛依托中国最大乳品科技研究水平,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技术上,都确立了独一无二的领先优势。特仑苏、真果粒、未来星、果蔬酸酸乳、冠益乳等一个个高附加值的明星产品,也为中国十三亿人打造了一条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牛奶矩阵”。
蒙牛负责人透露,蒙牛集团海外工作站(巴黎)已经正式挂牌成立,合作方是全球顶级企业——逾百年历史的全球领先的益生菌种公司丹尼斯克公司。中国乳业首次海外建站开展“绿色研发”,为带动民族品牌“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强化管理创新 “三项费用”见证新领先
年报显示,蒙牛2009年三项费用中的管理费用为56.3亿元,下降了5%。美国掌管基金最多的华人基金经理厉旭辉指出,我们应该更关注年报中所反应的三项费用,因为这三项费用体现了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前景与持续经营的能力,更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
细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每个企业的发展根本,蒙牛推行的OEC管理模式无疑是业内最好、最有效的模板之一。在OEC管理中,企业推行“日清日高”的原则,每个员工都要对自己每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其结果与当月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在这种管理背后,体现了企业从上到下的高效工作,同时以行业内最高的平均薪资水平来吸引优秀人才,蒙牛实现了目标、激励、效率的良性循环,将企业文化和管理带上世界一流企业的水平。
在绿色经济转型的大潮流中,中国乳业乃至整个民族品牌都面临一场艰难的长跑,无论是挑战还是机遇,蒙牛等领军企业已经开了个好头。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目前全球的企业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是一个迈入世界级巨头企业行列的重大契机,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以‘蒙牛速度’来把规划尽快转化为实际行动,迅速调整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