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十年医药梦:借力北药集团谋药业帝国

 4月2日下午,北京国际饭店警戒森严,一场签字仪式在此举行,北京市领导、华润集团(下称华润)高层以及有关部委官员出席。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与华润集团总经理乔世波签署了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涉及华润对北京医药集团(下称北药)的整合。

  2000年前后,华润在国内率先刮起并购旋风,高调树起打造央企医药平台大旗,为此承接了几大国企重组。动作之大令全国药业瞩目,但是此后的整合之路一直迤逦曲折,收效远非预期。

  在华润医药平台陷于胶着之际,竞争对手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称国药)后来居上,而华润心仪的上海医药集团(下称上药)股权亦旁落他人,新上药组建问世,与国药集团构成掎角之势,令华润左右受敌。

  兵临城下,形势紧迫,整合北药成为华润打造医药平台的关键之举,并为日后加速扩张奠下根基。

  城下之盟

  4月6日,华润、北药所涉上市公司齐齐发布公告,披露华润与北京市签署了《关于共同发展医药产业和微电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要点是,华润旗下医药和微电子业务总部落户北京,在北京打造国家级的生物医药和微电子产业基地;北京市政府支持华润医药与北药的整合,将提供政策扶持;华润拟加大在京投资力度,在京建成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形成完整的医药产业链。

  目前对外公开的合作仅为粗略框架。知情者对本刊记者透露,细节尚待敲实,基本原则为华润医药获持北药100%股份,作为对价,北京市国资委持华润医药30%股份。“条款与两年多前的方案无实质性区别,无非新瓶装旧酒。”这位知情者说。

  华润牵手北药,可溯源至2006年2月华润重组华源集团(下称华源)。华润由此接手了华源所持北药50%的股份,北药另50%的股权分由北京市国资委、其旗下北京国资委经营公司所持,分别为20%和30%。

  此后,华润一直试图改变与北京市国资委平分北药的格局,希望受让后者手中股份,进而全面控股北药。接近华润医药的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无力做大医药,但又不甘在医药领域自削势力,因此提出持华润医药母体股份之说。

  这一方案非华润所愿,华润遂向国务院、国资委等诸多方面寻求支持,以期北京市国资委所持北药股份比例降至31%,由华润绝对控股北药,持有69%股份。

  华润总部盘踞香港、深圳多年,一直享有深圳市给予的诸多优惠与便利,也不愿将医药总部迁入北京。“在衙门云集的京城,多有压迫感。”该人士说。

  然而,就在华润与北京市的谈判迟迟难有进展之时,央企另一医药平台国药集团猝然诞生,令华润压力陡增。

  2009年9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一纸批文,同意国药集团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下称中生集团)合并重组,中生集团整体并入国药集团。

  国药集团、中生集团均为国务院国资委所辖央企,前者是中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后者是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制品生产供应商,两者联合,成为中国医药企业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

  更让华润焦急的是,2009年10月15日,上药集团重组方案落定,并于2010年2月1日获监管部门批准,于是新上药集团成形,占据了医药老二之位。

  两大医药集团的相继崛起和快速扩张,令华润倍感威胁。

  “若不尽快摆平北药,抢占更多医药资源,机会就会流失。”接近华润医药的人士说,华润最终接受了北京市的方案。

  将医药、微电子总部落户北京,可增加北京市的税源,同时北京国资委在华润医药持股,既可坐拥华润医药旗下各项医药资产,未来股份又不会被稀释摊薄。故上述人士又说,“对华润而言,这一合作出于无奈,属城下之盟,不足对外炫耀。”

  华润野心

  华润历来以强势文化著称,习惯控股并购,但在其志在必得的医药业,并购却屡屡失手。

  早在2000年左右,华润便锐意进入医药领域,先后选择了一系列并购目标。2001年,华润拟收购东北制药集团,因其潜亏窟窿太大而放弃。2002年,华润与山东鲁抗、上药集团、华北制药等接触,均无结果。

  2003年,华润转战云南白药(000538.SZ)得手,成为其控股股东云南云药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在此后云药集团重组中被迫黯然退出。

  一路收购,一路坎坷。直至2004年9月,华润在东阿阿胶(000423.SZ)方有斩获,从山东聊城国资局手中获得东阿阿胶29.62%股份,股改后股份降至23.14%,保持住控股股东地位。

  2005年,华源危机爆发,被华润视为一次绝好的收购机会。最令华润动心的是华源手中50%的北药股权和40%上药集团股权。华润希冀借重组华源,一举揽获这两大医药资源。

  上药当时在全国医药行业销售额排行榜上位列第一,旗下上市公司上海医药(600849.SH)是全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已拥有一个立足上海、覆盖华东、辐射全国的药品分销体系。

  北药输液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用药生产基地。2004年北药集团销售收入占北京医药行业的39%,商业销售收入占48%,旗下拥有双鹤药业(600062.SH)、万东医疗(600055.SH)两家上市公司,另有紫竹药业,还有北药股份、安徽华源、昆山医药、新西北双鹤四个商业流通企业。

  经华润力争,获国资委授命,承担起重组华源和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重任。于是,2007年国资委又将另一个央企三九集团重组的任务交给华润,三九集团旗下优质的医药资产三九医药(000999.SZ)亦进入华润医药的版图。

  华润并不满足于此。华润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医药属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华润意欲将医药孵化打造为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按华润“再造一个新华润”的规划,未来规模扩张、利润来源,主要冀望医药。

  2008年左右,华润将报告递到国务院国资委有关领导案头,提出将国药集团并入华润医药。

  上药以生产西药原料为主,北药多集中于生产西药仿制药,三九的优势在中成药,东阿阿胶则是生产中药、保健药的企业,国药则是全国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与华润手中资源结合,无疑将成为一个完美的医药平台。

  后起直追

  然而,现实击碎了华润的梦想。由于未与国药集团管理层沟通,在管理层的奋力抵抗下,这一提案不了了之。

  知情者告诉本刊记者,国药管理层此时醒悟,在央企减户趋势下,现在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若要想生存就需尽快做大做强。

  惊醒后的国药开始快速行动,一方面筹划赴港上市,一方面加强并购,齐头并进向前推进。

  2009年9月,国药成功将中生集团纳入自己麾下;同月23日,国药控股(01099.HK)成功挂牌港交所,募资87.3亿港元。2009年其营业收入为650亿元,在129家央企中排名第50位,利润总额排名第38位。

  由此,国药一举坐上中国医药领域的头把交椅,搭建起一个新的最大的央企医药平台。目前,国药还在谋划吞并另一国资委直属央企——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与此同时,在上海市国资委的安排下,上药与上海实业集团(下称上实集团)联手整合医药资产,组建新上药集团,以上药集团旗下上海医药(600849.SH)为医药资源整合平台,通过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并入上实集团和上药集团的医药资产。新上药年销售收入预计在300亿元左右,仅次于国药集团。

  “华润与上海市的谈判很僵,既然拿不到控股权,华润就主动撤离了上药。”知情者说。

  失去了上药,华润手里重量级的医药资产仅剩北药。北药2009年销售收入269亿元,在中国医药企业中排名第三。拿下北药,则华润医药2009年的收入即可增至337亿元,超过新上药,在规模上排名国内第二位。“没有北药,华润医药就没有体量。”知情者说。

  华润对自身的医药团队亦做出反思,董事长宋林认为,其医药团队缺乏思路,没有战略,对收购的企业亦没有实质性的整合。

  据了解,华润医药团队将作出大换血。知情人透露,集团总经理乔世波拟让出华润医药总经理之位,由集团副总经理、战略管理部总经理李福祚接任。乔世波2007年担任医药总经理,此次让权被视为对整合不利承担责任。

  此外,华润医药旗下拟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原医药团队进入这个公司,处理三九、华源遗留问题,将非医药资产剥离到这个公司。华润医药将成为一个超级战略业务单元(SBU),旗下华润三九、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东阿阿胶等均成为一级利润中心。

  “至于下一步发展思路,待新团队组建后,或有奋起直追的大动作。”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