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百事可乐 天府可乐发起品牌追讨战
传票称,中国天府可乐集团公司(重庆)诉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侵犯技术秘密案,
端详着这张姗姗来迟的传票,天府可乐集团总经理钱黄百感交集。“我们一定要将‘天府可乐’品牌,从百事手中拿回来。”
追讨品牌的战争
天府集团向百事公司追讨“天府可乐”品牌的战争,始于2008年。
是年
此言一出,众声喧哗。彼时,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八大民族饮料品牌,除上海“正广和”外,重庆天府可乐、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大桥、广州亚洲等民族品牌都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入旗下。这些品牌无一例外均掌控于两大跨国巨头之手。
彼时的李培全早已退休,但仍然挺身而出,出任天府可乐集团品牌顾问,指导天府可乐进行品牌追讨。
随后两个月,天府曾6次向百事可乐公司快递信函,希望能商洽有关“天府可乐”商标归还事宜。但每次去函都石沉大海,百事可乐均称“没有收到任何信函”。
2008年12月,李培全按捺住愤慨,走进位于上海西藏中路的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他给百事送上第七份商洽函,但被百事方面告知:与天府的纠纷已委托律师处理。
百事代理律师接手处理这事后,于2009年6月向天府可乐提出了一个坐下来商谈的前提:天府必须先发表一纸声明,就此前对媒体发表的与百事合作的言论进行道歉,以恢复百事声誉。
“这样的屈辱要求,我们不能接受。”钱黄称,自此双方的和谈大门紧闭。
起诉书说,1994年天府可乐与百事合资,中方占股40%,但出资中并未包含“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档案。在合资关系终止后,合资公司仍长期使用这些技术秘密。天府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归还原告所有的“天府可乐”配方及生产工艺的技术档案,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
而事实是,整个合资过程,百事公司都落户九龙坡石坪桥,属五中院管辖范围,去年4月才搬至渝北区。“这是百事在打太极,想拖时间。”钱黄说。
让钱黄欣慰的是,重庆市五中院最近驳回了百事公司提出的管辖权异议,确定
天府集团资产归零
事实上,天府可乐与百事的恩怨情仇,长达16年,源自两者的跨国联姻。诞生于1981年的天府可乐配方,由天府可乐集团和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1985年天府可乐被国务院定为国宴饮料,被誉为“一代名饮”。
回忆起天府可乐发展鼎盛时期,李培全仍自豪不已:“我们曾在全国拥有108家装瓶分厂,合资之前8年,累计税利达到6000万元,占有中国可乐市场75%份额。”
但在当时大举进入的国际饮料巨头面前,国内饮料企业并无竞争优势。1994年1月,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以4∶6的股比宣告联姻,总投资1800万美元成立“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入股。
然而,这场看似美好的跨国婚姻,让天府可乐陷入漫长的噩梦。
天府和百事双方在合资合同中,首先明确了建立合资企业的目的是发展天府牌系列饮料。同时表示,以后根据市场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生产部分百事品牌饮料,但天府可乐所占份额不低于50%;合资企业要为股东创造最佳经济效益。
结果并非如此。双方合资后,百事利用其控股权和经营权,从广告到销售,全力推广百事品牌饮料。
“整个过程步步为营,最终将天府品牌蚕食。”李培全说,天府可乐系列饮料销量骤降,合资第一年销量占74%、第二年51%、第三年下降到21%,到2007年仅占0.5%。
李培全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资不久,百事可乐就能在重庆大面积铺货,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八成以上。”
天府集团在财务监管上对合资公司更是失控。钱黄表示,由于合资公司经营连年亏损,天府集团不仅未得分文,还背上了近3000万元的债务,银行贷款已超过1亿元。
但百事却从合资公司获得丰厚利润。李培全称,其利润来源有两大渠道:首先是百事公司向合资公司出售浓缩液的收入,据估算仅在双方合资前10年,这笔收入就高达1.5亿元。其次是百事品牌增值,利用合资公司以高成本对百事品牌进行市场推广,占有市场。
2006年,承受巨大经济压力的天府集团将手里的股份作价1.3亿元卖给百事。至此,天府集团以品牌消亡、市场尽失、资产归零为代价,换来了账面上的零负债。
重新崛起希望几何
对天府可乐的起诉,百事一直保持缄默。
目前,天府集团只剩下20多名留守员工,机器设备等均已失去,生产无法开展,连续9年沦为重庆市级特困企业,依靠重庆轻纺集团每年下发100多万元固定资金维持生存。
坐在陈旧的办公室,钱黄盼望开庭日子快点到来:“只要种子在,就能发芽、扎根。我们只要追回品牌,天府可乐就有复生希望。”
“前期,国内多家著名企业表示过对天府可乐的神秘配方和品牌价值非常感兴趣,欲展开多种方式的合作。”钱黄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天府可乐品牌尚有余威,只要能要回品牌,重新抢占市场没太大问题。”
但更多人对天府可乐品牌的重新崛起心存怀疑。他们的理由是,当年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瓜分的7个民族饮料品牌中,除了天府可乐外,其余6个目前均已免费退还,但至今未能重新跻身名牌行列,市场上也难觅它们踪影。
“今天众多年轻消费者对天府可乐品牌显然相当陌生。”部分人士担忧,即使天府可乐索要品牌成功,也难免延续沦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