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悲观脱胎换骨 百货协会为行业寻发展
一年一度的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不断引导百货行业走上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今年高峰论坛将结合国家拉动内需的大方针,探讨在行业现有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经营水平和企业效益,从而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年一度的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简称“高峰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很快第8届论坛就将如期开幕。回首过去,我们看到,高峰论坛在中国百货业最彷徨不定的时刻拉开帷幕,坚定而及时地指明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驱散了当时弥漫在行业头顶的悲观气氛,引导百货行业从此走上了积极健康的发展道路。此后,每一届高峰论坛都针对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方探讨和研究,推动着中国百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与此同时,依靠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高峰论坛这个大平台的扶持和帮助,一些处于成长期的民族品牌也得以有机会与百货行业进行更加有效的对接和合作,顺利跨过成长的瓶颈,进而爆发出更大的潜能。
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后,突破旧机制束缚的中国百货业一度发展势头迅猛,但1996年,到达第一个发展顶峰后,全行业开始走下坡路,销售增幅下滑,利润滑坡。这种下滑趋势一直延续到2002年。当时,一家知名的国际咨询公司甚至放言,中国百货业已经成为夕阳产业,五六年内行业将成为外资企业的天下,只有20%~30%的中国百货公司能够活下来。这一时期,行业信心低迷,对未来充满疑惑,悲观情绪四处蔓延。
“当时大家对百货公司生死存亡的问题争论很激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针对当时的情况,协会决定召集业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各大百货公司老总,召开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2003年2月28日,第一届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会议主题是“中国百货业是夕阳产业吗?”讨论内容直指问题核心。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经理许小年指出,传统百货业的衰退并不等于百货业没有发展前景,百货业态将长期存在。上海一百集团董事长张新生就传统百货的创新战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商集团董事长牛刚则介绍了大商集团发展百货连锁的计划。
在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主持下,这次峰会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中国百货业不是夕阳产业,通过经营管理创新和规模化经营,中国百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从这一年开始,明确目标后的中国百货业踏上蓬勃发展的新里程。
从2003年开始,高峰论坛成为一年一度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吸引着国内外百货经营巨头和各国百货经营研究专家纷纷赴会论剑。除了在每年的峰会上发布《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外,针对中国百货业经营中出现的核心问题,高峰论坛每年都确定一个主题,引导和推动行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005年,中国百货业全面复苏,整体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统计显示,从2003年~2006年间,全国限额以上连锁百货企业的门店数量平均增长幅度为35.1%,其中2006年的增幅是超市、专业店等5种业态中最快的。如今,中国传统百货业经过一番痛苦的脱胎换骨之后,已蜕变为具有先进理念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百货。
由于高峰论坛每年都能给这些参会的行业高管们很多最新鲜的信息,带来很多启发,所以,很多人从第一届开始,年年都来参加会议,再忙也要抽出二三天时间到现场听听各种观点和想法。
3月26日,第八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将如期开幕。“今年我们把世界上最好的百货业者请来了,特别想给大家一些新的东西。”范艳茹告诉记者,高峰论坛将结合国家拉动内需的大方针,探讨在行业现有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经营水平和企业效益,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助推民族品牌崛起
2007年3月22日傍晚,参加第五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的150名百货公司的高管们应邀前往北京总部基地的大礼堂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话剧秀。这场独幕话剧讲述的是北京服饰品牌依文如何历尽艰辛打造优秀民族品牌的故事。演出现场极为隆重,舞台上下灯光布置美轮美奂,故事曲折生动。与此同时,依文的员工身着崭新的工装,随时随地回应与会代表的问题和要求……
在此之前,很多百货公司的高管甚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依文这个品牌,但这个现场活动结束后,见多识广的百货精英们被深深打动了。从此,国内的大百货公司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打开了大门,依文品牌和企业也顺利完成了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过渡。据了解,目前,依文及其所属品牌已经进入了全国200多家百货公司,成为男装行业的翘楚。
“非常感谢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说,高峰论坛给了依文一个机会,让百货业的同仁们看到了他们是如何在用心做品牌,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巨大进步。
2006年,高峰论坛开始与国内品牌合作,帮助这些品牌打开百货商场这个重要的销售渠道。从白领、依文、爱慕到自然堂,当时,这些国内知名品牌都处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时刻,通过跟高峰论坛和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合作,这些品牌都顺利打开了进入商场的通道。目前,它们都已成长为各自行业的领军品牌。去年和高峰论坛合作的自然堂2009年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15亿元增长至30亿元,足足翻了一番。
“我们非常乐意牵线搭桥,帮助国内品牌有效利用百货商场这个渠道。不过,品牌商同时也要努力跟进,继续做好后续的各项具体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范艳茹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很多品牌没能好好利用协会和高峰论坛这个平台,非常可惜。她说,高峰论坛在选择合作企业时会事先对企业的情况进行认真仔细的考察,几届合作企业虽然在当时都处于比较稚嫩的成长期,但这些企业做事非常认真,产品质量好,品牌文化独特,因此,高峰论坛的助推产生的效应也比较大。
今年高峰论坛的主要合作企业是杭州珀莱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中国百货协会已经对这个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现代化生产基地的化妆品公司进行过考察。杭州珀莱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企划副总监顾新益告诉中国商报记者,2009年前珀莱雅的销售渠道大多是通过超市和化妆品专柜,并且已在全国拥有了1万多个销售网点,但依然非常希望能拥有商场的销售渠道,使品牌得到更好地提升,以迎合珀莱雅“大品牌,大未来”的战略目标。“借本次赞助峰会的机会,我们希望让众多百货商场的高管及政府官员们,关注到珀莱雅目前良好的发展状况及远大目标,把品牌的基本个性、理念通过这个平台渗透到各层面。”
顾新益说,目前很多国内化妆品品牌遭遇相类似的情况:商场渠道的拓宽比较艰难。“商场对国内品牌缺乏了解和认同感,不愿意和品牌商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品牌本身就很难与商场的高层进行交流。通过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品牌商可以和商场的高管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效果比较好,沟通成本比较合理。
“百货协会在前面像向导一样,领着品牌走过升级阶段,当品牌真正做起来之后,往上托一把,使之能与百货公司有更好、更深入的沟通。”顾新益说,品牌进入商场之后,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提高销量及与商场的互动,同时,如何通过现在的商场让更多的商场理解你,等等。他表示,高峰论坛之后,珀莱雅还将与中百协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充分利用协会的资源,全面提升珀莱雅的美誉度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