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之星严控加盟不求第一 不急于上市

 随着如家、7天连锁酒店相继上市,人们对经济型酒店的爆发式增长充满关注。另一家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开中国经济型酒店之先河,却一直没有独立上市。随着锦江之星经济型酒店资产置入锦江股份,势必对锦江之星的发展和锦江股份的未来业绩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其中,对锦江之星起重大作用的无疑是锦江之星总裁徐祖荣。

  作为1979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徐祖荣在中国第一所旅游高等院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接受了现代酒店管理教育。随后,他被分配进入锦江酒店集团,在酒店行业一干就是30年。从基层到管理层、从国内到国外,徐祖荣对酒店的方方面面体验颇深。

  1993年,当锦江把在美国加州的一处餐馆处理后,负责打理的徐祖荣准备回国。回国之前,徐祖荣在访友过程中,被入住的叫“inn”的酒店所吸引。他发现,这种酒店主要提供床位和早餐,房间里设施非常简洁,提供的物品很有针对性,几乎没有什么多余。

  这次旅行,萌生了徐祖荣创建经济型酒店的意念。1996年初,当锦江集团决定建造一个低档的、没有星级的、大众化的酒店的时候,徐祖荣接下了这个任务。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1997年,锦江之星梅陇店正式对外营业。客房不铺地毯、不铺(木)地板,就铺一种叫Armstrong的特殊耐磨材料;客房的每一张床下面都让水泥裸露着,这样就节约装修费用。房间内配备一大一小两张床,可住1~3名客人。

  徐祖荣将房间定价为每天158元。3个月后,入住率就达到了90%。而当时的星级酒店入住率尚不及45%,锦江之星一举成名。中国第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品牌横空问世。

  简约难求

  “奢华容易简约难。”徐祖荣在谈到锦江之星时多次提到,装修豪华气派是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求节约成本,且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很难。

  在当初的徐祖荣看来,经济型酒店在空间的布局、各种豪华的设备等等则尽可能地省略,以此来降低成本,降低房价。锦江之星节俭的是,通过高质量的安全环保体系的投入,减少后期的维修成本;通过设计,提高酒店的档次;通过人事安排,提高员工做事的效率等等。或许这样的简约本身是极尽奢华。

  酒店专业出身的徐祖荣善于从酒店本身上来做文章,经济型酒店由于价格便宜,成本降低。不过对客人来说,降低的只是空间和非必需用品,但是质量和档次还是严格得到保证。徐祖荣深信,要“敬畏消费者”,最后酒店发展如何,消费者说了算。

  不争第一

  最初7年,锦江之星的扩展步伐不急不徐,门店增加了20家。不过,2002年始,随着如家等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迅速崛起,经济型酒店竞争激烈,锦江之星也加快了扩张速度。

  2006年,对手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门店规模已经与锦江之星相差无几。2007年,拥有26家连锁酒店的七斗星寻求出售,如果并购成功,锦江之星才能保住行业老大的地位。但是徐祖荣却放弃收购,七斗星被老对手如家收入囊中。于是,锦江之星也把行业老大的地位拱手相让给如家。

  压力面前,徐祖荣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徐祖荣看来,锦江之星是产业资本,如何做好酒店,需要扎扎实实地做,更重要的是可持续发展。徐祖荣认为,排名是按照房间数量来排的,它就是一个排法。但是大和多,不一定健康。

  做酒店出身的徐祖荣自信地认为,锦江之星是一个专业公司,它是按照自己的能力来发展,认为每年发展100家可以了,而当能力再增长的时候,能够有能力每年发展200家就做200家,但是绝对不能超出能力去做事情。

  徐祖荣的想法是,锦江之星希望能将旗下的品牌做大做强,所以更需要酒店以质量为先,当能力跟不上的时候,就要把速度慢下来,同时要视市场而定。按照发展规划,2010年,锦江之星签约酒店将达到600家,3-5年内将发展到签约酒店1000家的规模。

  严控加盟

  为了实现如此快的扩张速度,仅仅自营店的发展是不够的,锦江之星必然要求并购、扩大加盟店等方式。

  对此,徐祖荣认为,公司的迅速扩张不排除对外收购的可能性,但对于并购,锦江之星会非常审慎和理性,不会为了并购而并购。

  而对于加盟业主,锦江之星保持了严格的审核标准。比如理念是否认可、项目、物业情况以及业主诚信等等。锦江之星要求加盟店能够有自营店一样的服务标准。同时明确了退出机制,对于未按标准运营的酒店给予处罚,直至取消加盟资格。

  同时,锦江之星正在进行总部管理的转型。这个转型将包括公司整体架构的调整以及管理程序的调整。总部将完全能支撑1000家店的规模。“跟世界上优秀的连锁企业比起来,我们的差距就在总部的能力上。”徐祖荣直言不讳。

  徐祖荣说,锦江之星倡导的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人们出行不一定非要去住豪华酒店,而锦江之星提供的产品、服务是不能简单地以‘便宜’二字来衡量的,它更有高品质的保证。”

  对锦江之星来说,徐祖荣追求的或许是产业稳定发展的复利,而非资本扩张的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