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巨头频出手 本土商超如何应对?
1月9日,TESCO集团在青岛试水自建购物中心“乐都汇”,并计划接下来在中国内地购地自建23座大型购物中心。几乎与此同时,家乐福在成都开设中国区最大门店,通过试水多元模式的新业态提升竞争力;泰国正大集团宣布融资约17亿人民币,将主要用于中国内地扩张零售门店;屈臣氏也与中国商业地产两大巨头大连万达集团、中粮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预计会为屈臣氏带来40-50个开设新店的优质网点。
一片杀气中,本土零售品牌如何接招?中国零售市场格局将现何种变数?
新业态圈地
日前在成都开张营业的家乐福是其2010年首家门店,也是其在华开设的最大门店。除了负一层8000平方米的超市“例牌”外,还在超市上层配有约2万平方米的近百家店铺,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等,一应俱全,这相当于与超市双管齐下吸引更多客流,与购物中心无异,而大规模店铺招租也能增加另一笔收入。
按照家乐福(中国)的门店拓展计划,“2010年家乐福在华仍将维持新开20-25家大卖场的速度。商铺区域较以往家乐福店有所扩展。单店规模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家乐福中国区公关经理陈波表示。
而其劲敌沃尔玛也已在华重启沉寂多年的山姆会员店业态。业界盛传,沃尔玛密谋开设的广州二店同样采用动辄两三万平方米的山姆会员店方式,或落子于荔湾区一在建商业项目。
与沃尔玛、家乐福相比,TESCO、吉之岛在华门店数量较少,但他们及时使出新的杀手锏——在中国购地自建购物中心,涉足商业地产。
1月9日,在青岛四方区人民路上,7.6万平方米的“乐都汇购物广场”迎来了开门红,该项目是TESCO集团在中国购地自建的首个购物中心,占据其中的TESCO乐购超市为9000多平方米。T ESCO中国地产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宝罗对媒体表示,接下来,TESCO还将在秦皇岛和抚顺推出两个体量更大的“乐都汇”项目。未来几年,TESCO计划在中国内地购地自建23座大型购物中心。而广东吉之岛公司董事总经理三浦隆司也向记者透露,日本永旺拟在市郊购置四五万平米土地,自建AEON-MALL(永旺购物中心)。
更为灼人的是,“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当其他零售商都在大举扩张之时,如果停滞不前,短期内,可能将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他人,长期来看,可能面临被新崛起的巨头整合并购的命运。”楚睿商业咨询公司CEO黄文杰说,外资零售的凌厉攻势还在于,沃尔玛、家乐福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这些物流基地除了可以支撑大店卖场运转,还可以同时配送小便利店,并无需额外增加投资成本。由此不难理解,沃尔玛、家乐福、吉之岛等巨头除了“大店挖潜”之外,同时也已在华撒网布点社区小便利店。
这意味着,“以往本土零售商通过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生活超市等多种业态瓜分的庞大的中国区域消费人群,也将被外资零售商所蚕食。如果说去年的外资超市促销降价是‘含蓄’抢市,今年的这一波圈地潮则是血洗中国区域零售商的‘阳谋’。”加盟经营一本土品牌便利店的许坚不无担忧。
关于超国民待遇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零售品牌很快启动应对战术,深圳华润万家集团的事务部总监刘铀军告诉记者,华润万家集团近年来都是采取与大连万达、万科集团等地产巨头结盟的方式,在中国“攻城略地”。
“地产公司与零售商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并不具备排他性,也不具备很强的约束力。”千色店营运总监杨海涛告诉记者,以大连万达为例,除了与屈臣氏签约之外,同时也跟千色店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大家都想争夺的良好物业地段,能否拿得到店还是要看企业自己的综合实力。”
问题是,“中国一线城市的良好地段已经争抢完毕,零售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三四线城市的较发达地区,而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招商引资世界500强企业意义重大,因此很多国际零售品牌可以获得‘超国民待遇’,在拿地、税收等方面获得优惠。”刘铀军认为,外资零售的毛利率本来就高于内资零售,如果各地政府再加以区别对待,节省外资超市的开店成本,那么这场较量注定是不公平的竞争。
本土超市的抗争
沿这条路走下去,已经掌握中国零售业格局的“沃尔玛们”会否给本土零售带来毁灭性打击?
“绝不可能。”刘铀军告诉记者,华润万家全国门店数量已经飙升到三千多家,一天的零售营收就达到2亿元人民币,这给华润万家进一步的门店扩张带来充裕的现金流。
“2010年,华润万家计划新开大卖场60家,中小型门店300家,Ole’高端超市6-8家。”刘铀军说,华润万家旗下品牌的业态已经涵盖了购物广场、大卖场、社区店、平价店、标超、便利店和服饰专卖店,今年六七月份,华润万家还计划在深圳开设首家品牌主题为“欢乐颂”的购物中心,将公司旗下苏果、中艺等多品牌多业态产品纳入“欢乐颂”中,“购物中心将会是华润万家未来的主攻方向,目前华润万家拟建的‘欢乐颂’已有十几个。”
此外,以物美、人人乐等为代表的本土超市则以上市融资获得发展动力。
“和强周期的行业相比,零售是一个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策略、管理能力的行业,我们应该充分信任优秀企业自身的调整、应对能力。而这不关乎外资还是内资。”千色店营运总监杨海涛说,千色店的定位是“美妆连锁店”,在经营品类方面也力求做到精准到位,避开超市业态包罗的日常生活用品,细分市场。
说到底,“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中国消费市场本身的容量很大,还不至于外资来了,内资零售商就活不下去。”广州零售商业专家杨军艇表示。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肖昕)
相关新闻
顶尖商场扎堆来袭 广州百货业奋力突围
随着农林下路“建和商业大厦”易主杭州外海集团,一度搁置的美东百货卷土重来。记者近日获悉,曾与广州友谊西塔店、广百太阳城广场店一同被业界誉为最受关注的广州三大本土精品高端百货的美东百货,新出炉的定位已调整为日韩风格的时尚休闲百货。
“尽管大批顶级商场的陆续扎堆给百货业带来了压力,但与其它业态相比,广州百货业仍有其独特优势。”世品国际商业管理公司、美东百货董事长谢仕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东计划尝试一种不同的竞争模式。
希望与众不同的还有新光百货。该公司总经理韦振杰近日向记者透露,考虑到地产公司转型做零售,新光百货未来的拓展模式可能参考银泰,跟资本合作走百货+地产模式。自广州国有百货业长期垄断市场的局面被摩登打破以来,后者就以摒弃综合百货“大而全”的经营理念,放弃“超市”和“家电”两大业态的行为为广州百货业的创新注入新鲜力量。如今面对本土百货出现的严重同质化危机,广州百货业再次准备奋力突围。
两极分化的市场空间
谢世平表示,高端商场人气冷清,而以日常消费品为主的大卖场则竞争激烈。中端品牌由于承租能力不高,前期投入有限,同时品牌供应商大多不愿意与购物中心“挨”经营艰难的开业前期,这为以招揽中端品牌为主的广州民营百货业提供了机会。
广州百货公司基本在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占有有利的商业地产,并有一定的经营基础,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百货公司合作都将是品牌商们不会放弃的一种扩张模式。
但国内本土品牌掀起的渠道直营变革以及与百货公司联营扣点的合作方式比例不断扩大,导致本土百货正出现严重同质化危机也应予以重视。“针对行内拖欠供应商货款的现象,新光百货接近年关会主动致电供应商进行货款结算,以避免供应商的资金积压。”韦振杰表示。而谢世平认为,百货公司未来更应该采用不同销售金额不同的扣点分成模式,对不同的品牌产生不同的吸引力。
细分市场开拓不同百货业态
“广州虽排名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位,但其零售业发展却未能与其消费地位齐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百货业人士透露,这主要在于广州商业主要集中于几大核心商圈,零售额则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店。而海珠区、荔湾区则缺乏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
谢世平表示,百货公司如果细分,还可以分为综合百货、主题百货、时尚百货以及生活百货,以不同的定位适应不同的商圈。但广州百货业基本都是以“大而全”为主的综合百货,这也是产生同质化的因素之一。
第一商业网总裁黄华军认为,目前广州百货业正面临着��围的机遇。广州百货公司大部分占据区域优势地位,是其它后来业态无法获得的先天性资源。不过,这些占据优势位置的公共交通或配套问题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目前为配合亚运会广州正展开一系列交通配套设施正在规划,此时,广州市政府应与商家协商,实现便利交通与现有商场的合理接驳,这样广州百货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巨大。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田爱丽)
视点
连锁超市必须具备一定规模才能产生真正效应,这种规模要求形成了零售扩张的内在冲动,这种内在冲动决定了连锁超市必须具有强大的“圈地能力”。
楚睿商业咨询公司C EO黄文杰认为,规模扩张的路径大约有三种:一是扩大单店经营面积,凭借自身的品牌号召力和超市的人气聚集力,采用“二手房东”的模式,将增多的面积分租给其他商户,增加收益;二是通过网点增加扩大总的营运规模,降低物流配送、采购等成本,提高毛利率;三是购地自建商业物业,通过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获得税收、拿地等方面的优惠,同时商业地产的长线投资也可获得可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