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扩复合加速器打造CBD传媒新高地

  在采访董玉梅的近一个小时里,这个眼神中都透着精干的女人嗓音几度沙哑,“说了太多话了”。放下水杯她总要抱歉似的补上这么一句。12点半,正是午饭的时间访问结束,董玉梅说她要去吃“工作餐”,随行的同事告诉记者,利用午饭的时间,她还安排了和企业的交流。忙,就是这个传媒操盘手一天的全部内容。

  昨天

  传媒企业自发形成集聚

  整整20年前,第一机床厂、第二印染厂、雪花冰箱厂、北京吉普车厂……北京人脱口叫得出名字的工厂,几乎都坐落在今天的CBD境内。当时没有一座楼超过10层,烟囱倒是有十几根。当时进入这个区域的主体人群是产业工人,进出这里的车辆主要是运货的大卡车。每天下午七点以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寂静。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外机构开始进入朝阳区,这里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第一站。国贸的建设成为北京东部涉外办公领域全面启动的一个标志。随后,以国贸大厦为核心的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正式规划。从2001年对外公布详细规划以来,不到10年间,一批精品商务楼宇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人民日报社、北京青年报、华夏时报等平面媒体广泛覆盖,以及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东迁消息尘埃落定等等,是这些触及到了CBD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神经。当董玉梅提及这些时,荣耀仿佛立即跳跃在她的脸上。“CBD区域内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具备了打造文化传媒产业的基础。央视新址的确定更让CBD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董玉梅告诉记者,随着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东迁,这里成为来自上海、广州等地文化创意产业抢滩的热土,不少电视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如电视制作、广告代理、出版、印刷、广告、动漫、网游等产业都纷纷自发涌进CBD。每天新诞生企业10余家。从这时起,政府才对CBD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才发现在这片区域内已经自发地形成了传媒产业的集聚。

  在记者与董玉梅交谈的席间,她从日常使用的笔记本里抽出了一张已经“满脸皱纹”的A4纸,边看边告诉记者:“根据我们2007年底的调查显示,CBD地区以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电影为主的传媒产业,从业单位173家,占全市同行业的17.6%;实现收入68.4亿元,占全市同行业总数的9.6%;上缴税金4.8亿元,占全市同行业的10.4%;从业人员1.9万人,占全市同行业的13.9%。”也正是由于CBD自身具备这样的实力,经北京市政府的审批,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于2008年4月正式挂牌,从此也标志着朝阳区已经成为北京市传媒产业发展的高地。

  今天

  传媒当家,商会架桥

  作为第二批正式挂牌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以来,CBD中心区域内的传媒氛围日益浓厚,在推动CBD区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董玉梅介绍,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区域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巨大,已经成为北京“十一五”期间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目前,北京CBD区域内及其周边地区聚集了文化传媒单位近千家,文化传媒产业总收入近190亿元。已经进入中国的167家国际新闻机构聚集于此,其中包括CNN、VOA、BBC、维亚康姆、《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国际传媒机构。中国最具权威性的国家级报纸《人民日报》和重要的区域性日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区域性的重要电视机构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国国内最大的三大因特网门户网站新浪网、搜狐网和网易,均坐落在CBD及周边地区。

  围绕这些机构的几千家上下游企业不断跟进,形成规模效应,发展为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等教育院校坐落于此,积聚形成广阔的文化创意及经济人才资源库,造就了文化创意产业先天享有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北京CBD的一些重点项目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载体,将聚合国际国内各类传媒行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链上传媒企业的服务中心、传媒行业的信息交流中心、影视产品交易中心和传媒人才交流中心。

  为了发展区域内的文化创意产业,CBD管委会促成了CBD50家传媒机构及个人发起并成立北京CBD传媒产业商会,定期向会员单位介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论坛和讲座等形式宣传政府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共同要求,提出有关传媒政策的建议,促进和推动CBD区域内国际传媒产业和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发展。

  董玉梅告诉记者,CBD传媒产业商会现在已经有70余家会员单位,商会除了沟通政府和企业的交流,同时也为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创造了条件和平台。

  明天

  东扩复合加速器打造传媒新高地

  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从2008年正式挂牌到今天,如同整个传媒行业的特性一样,飞速而稳健地发展着,而无论拥有着怎样辉煌的昨天和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里的明天都聚焦了所有的关注。

  据董玉梅介绍,经过近10年时间的发展,CBD中心区的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绿化均已完成规划的80%,第一轮建设基本完成。目前,CBD的范围是建国门外大街以北、东大桥路以东、西大望路以西、朝阳路以南。“CBD的发展空间已经基本饱和。”而这也就使得CBD东扩成为了2009年甚是火热的大新闻,让各个关注着这个区域发展的产业伺机而动。

  CBD东扩的相关事宜从2009年年初开始研究,“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CBD的建设也在提速,作为管理者时刻要未雨绸缪,规划引领建设,我们要对CBD做通盘的考虑,包括为一些可能成为未来朝阳行业的企业做扩展储备,在CBD这个区域,传媒产业的崛起就是我们首要考虑的一方面。”

  2009年3月份,CBD东扩上报北京市政府申请,5月底东扩方案规划审批获准,沿朝阳北路、通惠河向东至东四环这片约3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北京CBD东扩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国际金融以及高端商务等产业。而今后10年,朝阳区预计投入约70亿元用于东扩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7月份开始,朝阳区发布了对CBD东扩规划进行方案征集的工作,邀请了在城市规划和超高层建筑方面有突出成绩,并具有丰富商务区规划设计方案的7家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参与CBD东扩规划方案的征集活动。”

  在北京CBD第十届国际商务节上,由7家全球顶尖设计公司推出的CBD东扩区规划方案首次亮相,最终美国SOM建筑师事务所的1号方案获得一等奖。该方案以新旧CBD的整体性规划,对低碳、交通等方面的设计以及可操作性胜出,方案经过进一步的修改后将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董玉梅表示,CBD东扩的建设并未因金融危机影响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了建设步伐。关于东扩之后CBD传媒产业集聚区的传媒产业特性,董玉梅告诉记者,在未来,东扩的这一部分在打造传媒产业特性上将更加有的放矢,“目前的东扩布局,除了空间规划,同时也在进行产业规划,关于如何推动、发展传媒行业的新课题,传媒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一些配套差别的调研也正在进行之中,传媒行业的一些制作室可能对于楼层的高度、隔音等有特殊要求,这些管委会都会进行调研,为传媒企业量身定做办公空间,如针对传媒企业客户特点,提供挑高近7米的单层办公空间,以满足一些制作公司需要搭建室内摄影棚、小型演播室的特殊需要”。

  “其实除了大型传媒企业的集聚,我们也开始关注一些自身有发展潜力但目前规模还比较小的传媒企业,从他们的角度希望能进驻CBD,而我们也愿意为这些有着良好发展势头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董玉梅告诉记者,目前CBD管委会正在筹备为那些因商务成本高而无法进驻CBD传媒产业集聚区的传媒类企业打造一个“传媒产业加速器”,由政府通过政策从租金等方面加以支持,帮助这些企业更快地成长起来。“2010年初这个加速器应该就会挂牌了,目前地点已经基本确定,具体的规划还没有出台,但已经有不少企业和传媒机构来进行过接触,我们惟一发愁的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空间提供给他们。”

  经过十年的发展,北京CBD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传媒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格局,特别是在传媒文化产业方面,区域的聚集效应逐步增强,产业优势日益突出,产业环境逐渐改善,发展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CBD内的传媒企业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今年以来,朝阳区提出要把北京CBD打造成为中国传媒产业高地的目标,进一步加快了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在CBD东扩区,朝阳区将积极构建以高端总部产业为发展重点,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平台,以集群文化产业为特色的高端产业发展格局,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