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后”变成“眼镜一代”
陕西省2005年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38.6%、初中生53.9%、高中生71.4%、大学生85.3%。如果再不预防控制,“×零后”变成“眼镜一代”并非危言耸听。但在这个熟视无睹的问题上,或许,人们真的是“有意识,没行动”。
这是个见多不怪的现象,以至于说出来似乎连一点吸引力也没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眼镜,而中学生、大学生中的近视眼,眼看就要“普及”……
按理说,得不得近视、戴不戴眼镜,是个医学问题、是一个人的事;但当所谓的“眼镜一代”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逼现时,这一问题就不再是个体的事、不再单纯地属于医学或教育领域……
末代皇帝溥仪15岁那年,洋师傅庄士敦说他眼睛可能近视,要请个外国眼科医生来给“皇上”检查,还要配个眼镜。
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说,这个建议就像把水倒进了热油锅,在紫禁城里炸开了。都说这还了得!皇上的眼珠子能叫外国人看?还有的说皇上正当春秋鼎盛,怎么能像老头子一样戴眼镜呢!
过去了不到100年,皇帝戴眼镜不是新闻,越来越小的小孩戴眼镜也不是新闻了。
前不久,浙江义乌苏溪第一小学爆出消息——本学期该校出台一条参评三好学生的新规定:“视力保持在5.0以上的学生,或者已近视者一学期下来视力不下降,才可参评”。校长没想到,这条关于视力的新规居然吸引诸多眼球,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报刊转载无数,网友评帖数千。
这让人们再次想起两个月前一张照片带来的热议:新华社刊发了一幅温家宝总理与北京中学生一起上课的照片,本是反映国家领导人尊师重教,可眼尖的网友却发现,照片中6名学生有5个是“小眼镜”。青少年近视者之多令人堪忧。
不过,这几则新闻引发的关注就像袭来时突然而迅疾那样,很快就消退了。对于青少年近视这一社会现象,人们似乎又重新回到熟视无睹的状态中。网络上那些痛心疾首的发言。“再不抓学生的视力,中国将出现‘眼镜一代’”,也渐渐沉下去了。
只是,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解决。
多严重
“视而不见”乘公交竟搭错车
在众多家长看来,孩子近视是个很无奈的现实,“不知不觉中就近视了”。
西安小学,中午放学时分。三年级1班学生、9岁的张佳捷戴着眼镜,在众多学生中挺显眼。
小佳捷是今年暑假时才配的眼镜。她妈妈马艳萍发现,有天,佳捷在玩电脑时,那么近的距离,居然也眯缝着眼睛,而“以前看电视才眯的”。一检查,双眼都已是200多度的近视。
前几年,小佳捷刚刚看不清、开始眯眼时,马艳萍也曾带她到处治眼睛,给耳朵上贴药啦、按摩穴位啦,都试过了,但效果不明显。到头来还是眼睁睁看着娃戴上了眼镜。
戴上眼镜的张佳捷觉得“眼前亮多了”,不过也有麻烦事:下雨时镜片上都是雨点,吃饭时总会哈一层热气。与小佳捷同班的54名同学中,还有4个学生也有这种烦恼。
对15岁的西安第二十六中学高一3班学生付妙婕来说,这点小烦恼她目前还没遇到过。除了上课听讲,她平时不戴眼镜。但她因此常常对熟人“视而不见”,直到走得很近才猛然认出来,要么就是乘公交时搭错车,上学迟到。
付妙婕以前视力挺好的。从小个高的她小学时就坐最后一排,看黑板上的字没一点问题。可上了初一就看不清了,朝前调座位还是不行。到了初二不得不戴上了眼镜。不到3年,度数从开始的150,加深到220。
现在付妙婕班上54名学生,只有8人视力正常,41人戴眼镜,还有5人也看不清,只是还没配眼镜。西安小学校医郑丹出示了该校2007-2008年度的视力检测数据:1885名学生中,正常视力1236人,占65.57%;视力低下649人,占34.43%。别小看了这组数字——要知道,发生在5-12岁的小孩身上,是惊人的。这不止是一个学生、一个班、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现象。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1995年统计显示,中国近视眼人群超过3亿,人数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病率在世界排名第三,其中学生近视发病率日益增高,居世界第二。国民近视发病率排世界第一的是新加坡,460万人口,250万近视,约占55%。其次是日本,1.2亿人口,6000万人近视,占50%。美国青少年近视率达25%,欧盟一些地区每4名儿童中就有一人患不同程度的近视。
2006年9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中国视力不良人口已达8亿。其中小学视力不良率31.67%、初中58.07%、高中76.02%、大学82.60%。
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青少年近视眼防治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金敏真说,从2008年开始,该中心对西安后宰门小学、实验小学、育英小学、通济坊小学、青年路小学、西安小学等6所学校的学生,进行视力抽样调查,在截至目前15000人的随机样本中,患近视、弱视、散光等其他屈光不正视功能病症的有9000人,其中90%是近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患近视的比率逐步提高,平均比率大约从20%到60%。
2005年,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体育局联合进行《2005年陕西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在西安、汉中、延安等地的22所城乡中小学中抽样,近视发病率为67%。其中6岁91眼,近视发病率为2.2%;7岁92眼,8.7%;7-9岁263眼,17%;10-12岁449眼,37%。此项调查还在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19-22岁629眼,近视发病率为79%。
此次调查的视力不良率为:小学38.6%、初中53.9%、高中71.4%、大学85.3%,总低下率54.4%,比2000年增加了6.9%。
金敏真说,这是目前研究掌握的陕西省学生近视的最“新”数据,结果表明陕西“长期以来居高不下的视力低下率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城市小学生视力低下率急剧增加”。
谁惹祸
不能都“怪罪”到“课业重”上
小小年纪就给鼻梁上架副眼镜,究竟怪谁?
陕西省眼科研究所青少年近视眼防治中心主治医师、视光学硕士韦伟说,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不外乎两种:遗传和环境。一旦家长患有高度近视,极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单亲近视遗传的比率为20%,双亲近视遗传比率高达50%。
但遗传只是近视发病的一种因素,而且控制起来很棘手。韦伟认为,环境因素更该主动干预。
可环境因素也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家长马艳萍分析,女儿张佳捷近视,除了与其父近视、遗传有关外,课业重是重要原因——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小佳捷写作业写到凌晨1时多,有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3门课的作业,还有校外补习布置的英语作业。“趴在桌上一写几小时,眼睛能不近视吗?”
说起课业重与近视的关系,中学生更有“发言权”。西安市第一中学校医刘小蕴说,2008年,该校1770名学生中,近视占87%。“普通班”近视学生占60%-70%,而“重点班”只有极个别学生不戴眼镜,大多都是两三百度,最高600多度。
治疗近视的医生韦伟也是近视,高中时开始戴眼镜,到了大学,宿舍到点就熄灯,只能点蜡烛或用光线不足的应急灯看书。后来读硕士就比较注意了,这些年他的近视度数一直保持在275度。
西安市第一中学校长阎春喜念书念到了博士,他的近视200度,“但还真不是因为学习”。阎春喜说,主要是当年条件差,读高二时自己不注意用眼,躺在被窝打手电看闲书把眼睛搞坏了。
所以韦伟认为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怪罪”到“课业重”上。现在青少年大量接触多媒体影像技术产品,电脑网络、游戏机、手机、电视,本来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摄取,80%以上要通过眼睛来完成,而一旦对这些产品过度使用,加重眼睛负担,不近视都难。
付妙婕就是因为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没有作业,天天上网,一部400多集的动漫片,“一集23分20秒,一次看几个小时不停”。暑假过完了,眼镜就戴上了。刘小蕴的儿子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戴眼镜,现在500多度。刘小蕴觉得这也不能怪到学习“头”上,要怪只能怪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家长提醒也不听。
纠啥错
不当书写姿势是导致近视主因
如果把近视当做一种流行疾病来看待,它的流行已非常普遍。主治医师韦伟如是说。
恰恰因为它的流行,人人都以为了解,但认识却往往浅薄,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在意。
韦伟曾多次到西安一些学校进行近视预防知识讲座,但现实是“让孩子腾出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个知识,太难了。”
有一次,韦伟在一所中学的视频演播室对着镜头讲了近一个小时课,他以为画面传到了各个教室的屏幕上,学生们都会看到。后来问了几个学生,这才知道,“老师让他们用这时间背书了。”
比如一个简单的握笔姿势,所谓“手离笔尖一寸远”——
本报记者在采访时,请西安小学三年级学生张佳捷演示了她握笔的姿势。看上去,她握得倒是比较正确:右手大拇指与食指捏住笔的中下部大约两三厘米位置,但家长马艳萍“揭发”说,女儿平时写字不是这样,而是握得很低,在紧靠笔尖的位置。
医生纠错:握笔低是学生的常见问题,都握到接近笔尖位置了,有的学生握笔是用大拇指压在食指上,字又写得小,手挡住视线,怎么能看到字迹呢?结果就是要么把头向一侧歪过去、趴下来,要么把本子斜过来——久而久之便造成近视、斜视。有的学生不知道一寸是多长,其实大约是食指的两个指节。
再比如人人都知道的读书写字时“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有几个学生真正做到了呢?而由于书写姿势的不正确导致近视,才是近年来青少年近视患病的主因。
医生纠错:有的学生把左手臂整个趴在桌面上,身子扭曲,写字久了、累了,势必左肩下滑,有的甚至侧睡在桌子上。正确的坐姿是:两手肘关节放在桌子外沿,用两手臂这么卡着,胸自然靠不到桌子上,离一拳远了;而小臂和大臂形成支撑,想趴也趴不下去,就会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方法,但习惯成了自然,很难改过来。而预防近视关乎个人,也是个社会大难题。有网友说,假如给学生布置了几个小时才能写完的作业,再说什么预防近视,都是白搭。
咋防控
熟视无睹中要“有意识 见行动”
当然,也有人说他怎么躺着看书都没事,视力一直挺好?这似乎真有点因人而异了。韦伟看过一些医学研究论著,提到有研究发现,亚洲人是近视易发人群,而黑人是所有人群中近视发病率最低的,因此近视的确与遗传基因有关。
问题是一个人近视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一个个数据累加起来,影响的是一代人。
就拿此次采访来说,有意思的是,记者是近视,被采访的学生、眼科专家、学校校长、校医、校长的孩子,14人中有9人是近视。而付妙婕是“90后”、张佳捷是“00后”,如果再不预防控制,“×0后”变成“眼镜一代”并非危言耸听。
2008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提出“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实现中央提出的通过5年左右时间,使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的目标”。
记者查阅了这项工作方案,发现其制定得非常细致:黑板悬挂的高低,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相配的型号,教室采光的标准,墙壁、顶棚的颜色,窗户透光与室内面积的比率,照明灯的盏数、瓦数和悬挂高度、方向,以及学校、班主任、校医的工作职责,还有读写姿势,甚至铅芯软硬粗细等等诸多方面,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
在教育部这份文件下发前,2008年5月,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成立了陕西省青少年近视防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监督相关工作。
西安小学副校长胡斗玲说,依照规定,该校对高、中、低年级分别设置了不同型号的桌椅,放低黑板位置,让学生坐得能适合平视、发育;正在建设的新教学楼也注意到了教室光源的方向等要求。
其实这些硬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刚刚赴日考察基础教育的胡斗玲发现,日本小学生戴眼镜的并不是很多。他们在校时间短,户外活动时间长。
而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受到升学的压力,学校、老师、家长都在逼孩子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她似乎也不能“免俗”。胡斗玲的女儿初二开始戴眼镜,作业写到晚上10时甚至更晚“很正常”,现在高三,近视300度。
对于学习好却是近视眼的学生,韦伟在临床屡见不鲜。他记得,有个外地来的学生打电话咨询,他告诉那学生坐几路车来,结果学生说:“我得让同学陪着,因为我看不清站牌上的字。”
从2008年6月至今,韦伟临床一项研究工作的数据显示,337个近视病例中,600度以上的有116人,1000度以上的57人,平均年龄13岁。在与同行合作进行的一篇研究论文中,韦伟引述了1993年国家教育部门的一项调查,在全国84198名学生样本中,小学生近视达18.05%、初中生达48.11%、高中生达64.81%。而陕西省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38.6%、初中生53.9%、高中生71.4%、大学生85.3%。
陕西省青少年近视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祝亚肖说,全国各地青少年近视情况都差不多。
可是,视力下降影响着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西安市第一中学校长阎春喜觉得挺难,怎么能让学生把学习搞上去的同时,也重视身体素质呢?而老师、家长、学校和社会,能不能像注重教学、提醒孩子学习那样,多关注学生的视力呢?
在这个熟视无睹的问题上,或许,人们真的是“有意识,没行动”。
链接
历届爱眼日主题
■1996年6月6日首届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儿童和青少年视力”
■1997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老年人眼保健”
■1998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眼外伤”
■1999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保护老年人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000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动员起来,让白内障盲见光明”
■2001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早期干预,减少可避免的儿童盲症”
■2002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关爱老年人的眼睛,享有看见的权利”
■2003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爱护眼睛、为消除可避免盲而努力”
■2004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治屈光不正及低视力,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眼保健水平”
■2005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预防近视、珍爱光明”
■2006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盲治盲,共同参与”
■2007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为“防盲进社区,关注眼健康”
■2008年全国爱眼日主题为 “明亮眼睛迎奥运”
■2009年全国爱眼日主题为 “珍爱视界之窗”
核心数据
陕西10个大学生8个近视
1993年国家教育部门相关调查显示,在全国84198名学生样本中,小学生近视率达18.05%、初中生达48.11%、高中生达64.81%。陕西省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38.6%、初中生53.9%、高中生71.4%、大学生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