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之殇:首家上市家电连锁企业债务缠身

在中国家电连锁业的历史上,三联集团始终是无法被忘却的一笔:第一家上市的中国家电连锁企业;曾经业界的龙头老大;以超强的“单店效益”笑傲群雄,旗下的三联济南西门店和三联潍坊店,是彼时国美和苏宁竞相学习的榜样。

  鼎盛时期的三联集团,涉足商贸物流、房地产、电子信息、旅游、传媒和金融投资六大产业,拥有170多家企业。从亏损460万元濒临破产的济南市无线电厂起步,发展成净资产30亿元、山东省政府重点培植的特大型集团,再到被迫卖掉上市公司还债,并不断有破产消息传出,宛如一个轮回。

  三联到底怎么了?

  网络“先烈”

  1998年5月,“百灵”高速信息网比新浪早半年在济南开通。百灵网并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而是集通信、信息、娱乐、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宽带城域网,由三联集团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独资建设,曾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条商用信息高速公路”,开了非电信企业运营宽带网络的先河。

  早期的网站靠烧钱生存,三联以一个非电信企业运营宽带网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然而2003年后,电信和网通相继正式进军济南市场后,百灵宽频的市场份额节节下降。2008年时网通已经成为济南最大的运营商,用户已达60万户。2008年3月,百灵宽带以2亿元被济南电信收购。

  三联也是最早尝试电子商务的家电连锁企业。1999年年底三联集团开通了三联家电网上商城,经营电脑、电视、空调、照相机等十二大类约2万余种商品,曾被寄托“代表中国未来的方向”。后来三联选择了和超市、网吧、小商铺合作“开小网店”的方式进行电子商务,这种网络实体店的模式过于分散,既没有网络购物的便捷,亦失去卖场购物的体验乐趣,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六大产业中的金融投资领域方面,三联集团原本想把山东元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打造成一家整合国内外资本资源、高度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投资银行类公司,公司业务包括直接投资、投行业务和投资管理、保险等业务内容,但这块至今看起来也很“先进”的业务,以家电卖场起家的三联集团始终没有能力做起来。

  房地产梦魇

  三联集团房地产开发的历史要追溯到11年前。1998年,三联开始开发占地8.7平方公里的阳光舜城,凭借这个“长江以北第一大盘”,张继升和三联集团分别被评为“2004年度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和“中国城市运营商50强”。

  阳光舜城的开发更加坚定了张继升“连片综合开发”的“造城”梦想, 2000年3月三联集团开始造“凤凰城”。凤凰城位于济南东郊的虎山开发区,占地近13平方公里,三联集团承担四村5200多名村民的安置补偿工作。

  然而,2002年的一场调查令正在建设中的凤凰城项目无限期拖延下来;2004年,国家收紧了农业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的政策,凤凰城项目由此搁浅。有消息称,此时三联已经在凤凰城项目上投了5亿元。

  凤凰城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张继升的地产扩展。2006年三联集团又开始彩石山庄项目的开发。是年6月,在土地手续不齐全的情况下,三联集团以“超值低价”为吸引进行内部认购和社会认购,共有约1800户签订了认购协议书,最终因为项目进展不顺而被业主多次上访,如今这个“济南首家建设部人居金牌工程小区” 已经成为济南市政府的一块心病。

  城市化进程必须建立农民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按照城市整体规划,对目标区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这些连政府都感到吃力的事情,张继升却希望以一己之力完成。

  至于在黄海的荒岛上开发的旅游度假城,更是被指为烧钱的机器。1998年三联集团开始在田横岛上建设 “海上山东”。尽管取得田横岛的资金只是微不足道的百万元,但试图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建起度假城市,其成本可想而知,为此三联集团还买了2架飞机和一个机场。由于地处高纬度,每年可以旅游的黄金季节只有4个月,田横岛目前的收入“连利息都没赚回来”。

  家电连锁的衰落

  在六年之前,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内“三张”并驰(三联张继升、苏宁张近东、国美张裕民) ,张继升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老大哥。《2000年中国连锁业百强企业排名》中,三联商社以53亿多元的年销售额名列家电类第一名,此时的国美电器年销售额只有23亿多元。

  当国美和苏宁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时,三联却错失了家电连锁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彼时的张继升看到的是亚细亚大举进军北京、天津、广州等地惨败而归的教训,常常把这样一句“名言”挂在嘴边:“山东的经济总量足以养活三联这条鱼了。”

  另一方面,造城和建岛,没有为三联带来利润,反而成为一个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吞噬了巨额资金。根据三联商社年报,到2005年年底属于三联集团的配送中心共占用了三联商社近7亿元资金。

  由于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此前国内不少家电厂家都对三联实施过断货制裁,有的甚至将三联告上法庭,而缺货也是三联商社此前经营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4年至2006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62万元、2371万元、116万元,而到了2008年,仅上半年就亏损了4689.53万元,三联连锁店在地方的净利仅为五六个百分点,远低于国美、苏宁15个百分点的净利润。

  迄今为止,为了追索三联集团及其关联公司贷款和欠款的诉讼已经不下40起,涉诉金额更被指为天文数字。

  2008年,三联商社被国美纳入怀中,三联集团失去了最后一个“融资平台”。

  “交叉小径”的迷惘

  师大中文系出身的张继升富有浪漫情怀,1986年,三联家电销售收入首次过亿,他甚至高兴地在地上打滚。企业成功后,他时常有迷茫的感觉。在自己那个被称为“交叉小径的花园”网站中他如此表白:“虽然成了企业家,现实中,自己仍然游走于企业家和学者两条交叉小径之间。”

  2004年11月, 三联“少壮派”人物之一,号称最年轻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崔葆瑾被换岗,据业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崔“功高盖主”。崔在任期内曾带领公司进行商业业态革命,将百孔千疮的郑百文改头换面。

  崔葆瑾被换岗反映了三联创业团队开始出现内部矛盾。当时崔正在和国家开发银行谈一笔30亿元的低息贷款,后来化为乌有。崔的出走也宛如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此后一大批优秀的经理人也相继离开了三联集团。

  同年,受山东联大集团影响,三联集团的名字出现在银监会向金融机构下发的慎贷企业名单中。房地产吸钱如流,在其多元化投资恶果初显时,资金瓶颈成为难以化解的难题,使得三联集团不得不依靠出售上市公司股权回笼部分资金。

  和国美打不完的官司亦困住三联,如果输掉三联商标,三联集团将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除了40多起欠款诉讼,三联商社的小股东们正计划将三联集团告上法庭。

  现在看来,三联最糟糕的问题不是钱,而是人心涣散。比起和国美在上市公司问题上无休止的争斗,也许摆在三联集团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抓紧时间找到有实力的开发商,卖掉或合作开发处于困境中的房地产项目,同时利用“新三联”东山再起,或有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