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眼镜遭遇山寨搅局 "宝鸟"眼镜雷倒众台商
正值宝岛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之际,在一些地方却开始出现了以注册企业名称的方式,傍名牌、冒牌宝岛眼镜店。
台湾知名眼镜企业连锁品牌,在大陆渐渐确立自己的品牌地位时,却遭到“山寨”的搅局。“各种傍名牌、冒牌的眼镜店纷纷出现,败坏我们的名声。”台企董事长台商王先生表示,公司为此专门成立了“打假队”,以维护自家品牌声誉,但仍防不胜防。他无奈地向专利商标代理机构专家求助:“面对各地众多打擦边球的‘山寨’品牌,我们该如何应对?”
消费者受骗
算到台名牌头上
2000年,台湾宝岛眼镜公司进军大陆,将事业总部选定在厦门。到今年,宝岛眼镜在大陆已经开张了770多家分店。近10年时间,这个源于宝岛台湾的眼镜超级航母,已完成初步战略布局,逐步构筑起华人眼镜连锁集团。不过,在宝岛眼镜领军人、台商王董事长的眼中,这一切才只是个开始。他的目标是,将宝岛眼镜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眼镜王国。
企业规模得以日渐壮大,与王先生一向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离不开。然而,正值宝岛的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之际,在一些地方却开始出现了以注册企业名称的方式,傍名牌、冒牌宝岛眼镜店。“出现了诸如宝岛眼镜公司、宝岛眼镜等等,其仿冒花样、名目之繁多,简直令人防不胜防。”王先生表示,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些仿冒者没有严格的质量管控与售后服务,“许多消费者受骗后,反而直接找到了我们厦门宝岛眼镜事业总部投诉,极大地影响了宝岛眼镜的声誉。”对此,宝岛眼镜不得不成立了专门的“打假”队伍,四处“打假”。
“山寨店”
有企业字号登记
前不久,宝岛眼镜广东的客户反馈,在东莞市大岭山镇某路上出现了一个仿冒者。宝岛眼镜当即派人前往调查,发现其开设的店名为东莞市某宝岛眼镜店。让人吃惊的是,该店不仅在招牌上公然使用“宝岛”字样,在其使用的包装袋、搭赠的眼镜盒、眼镜布等产品上,也堂而皇之地标注使用宝岛眼镜合法注册的商标,以招揽客户。似乎惟恐仿冒得不够像,该眼镜店甚至将宝岛眼镜公司“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的宣传广告语张贴于店内和包装上。该店真可谓极尽仿冒之术,成为令人真假难辨的典型“山寨店”。
调查中还得知,仿冒者由于事先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东莞市某宝岛眼镜店”的企业字号,其仿冒行为因此才更为大胆。以为有了企业字号登记的保护伞,就能打法律的擦边球,从而逃避法律制裁,逍遥法外。
构成商标侵权
及不正当竞争
宝岛眼镜的“打假队”现场秘密查勘,并拍照初步取证后,向厦门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寻求帮助。该机构通过专业评估,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仿冒侵权案件。该机构随即组织了专业人员开展证据保全工作。法律专家向黄先生分析:“虽然仿冒者采用企业字号工商登记的方式进行自我伪装,但其在门店招牌、服务配套宣传等处,无不突出‘宝岛’、‘宝岛及图’等字样,构成了典型的商标侵权;同时,其在招牌及店面的相关装潢上,也仿冒宝岛眼镜公司的门店设置,明显误导了消费者,也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随后,台湾宝岛眼镜公司以此为据,正式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日前,法庭判定“山寨店”侵犯了宝岛眼镜公司合法享有的商标专用权,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宝岛眼镜公司相应的损失。
尽管官司赢了,王先生却高兴不起来:“这只是众多仿冒行为中的一例。”今后如何有效打击以及防止“山寨”的侵权?这是他最想得知的答案。
律师点评
厦门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法务部廖汉初:
本案的侵权行为委实太过招摇,仿冒者在仿冒过程中基本照搬了宝岛眼镜的门店设计装潢,无所不用其极,生怕仿冒不像。而能让侵权仿冒者放心大行其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抢先在宝岛眼镜尚未顾及的二线城市注册了以宝岛为字号的企业名称。
根据大陆的有关规定,企业名称经登记注册后,仅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同一行业内具有独占使用该名称的权利,而在其他没有冲突登记的行政区划内,仍允许登记注册相同名称的商号。由此,就产生了企业字号权与商标专用权的权利保护的缺陷而冲突。囿于目前大陆许多相关法律制度仍不够完善,权利的模糊性十分明显,这种冲突的解决虽然有散见于诸如《关于解决商标与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许多法律法规,甚至是司法解释中,但均未尽人意。因此,若现实中出现台湾宝岛公司这类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时,证据取得与起诉依据也就变得格外重要,对于出现权利冲突的案件,案情提前的分析整理与完善的证据保全准备会对案件的胜负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案中,台湾宝岛公司其实甚至可以依照自己品牌的知名度,申请或确认“宝岛眼镜”为驰名商标,从而获得更为周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