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世界级品牌何时出现
全球纺织网9月8日讯 在一场今秋罕见的大雨之后,记者走进了北京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服装品牌的大门——顺美。
媒体资料上说,这是一家20多年来,实现了从“经营生产”到“品牌经营”的自有品牌发展之路的老牌企业。而说它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服装品牌,也是因为在中法文化交流最繁盛的2007年,顺美作为代表中国服装界惟一男正装的自有品牌,登上了在法国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服装品牌联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形容当时的场面时说,很多“老外”说,你们的服装让人赏心悦目,太漂亮了!但你问他会不会购买或者下单,他会说不。这正是中国所有服装品牌在谋求国际化发展时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我们的品牌去国外办展览,赚的是吆喝,而不是欧元。
有一个国际广泛认同的“时尚心经”是,好的商品不等于强大的品牌。大家随便到商场里转转,再到苏州、无锡、东莞的“世界工厂”里走走会发现,无论是IPOD播放器,还是耐克阿迪,或者松下索尼,再或者ZARA、POLO,全部都是中国制造。我们制造出了世界上最一流的产品,但仅限于制造。再姑且说,中国人从不缺乏创造力,我们也创造了很多世界一流的产品,但是我们没有品牌。苹果的播放器由美国设计,然后在广东生产,最后又销往全球。我们现在做的事,其实还是上世纪80年代就风生水起的“三来一补”。
中国在缺乏品牌造血能力的同时,还缺乏商业模式的创造能力。两年前,中国的服装品牌在为抢得国际时装周T台发布的入场券沾沾自喜,但ZARA、H&M们已经开始谋求他们在中国市场的服装零售帝国,他们赖以生存的“一流设计、二流面料、三流价格”游戏规则,在中国创造了一呼百应的销售神话。周末到西单大悦城走一走就能发现,佐丹奴和美特斯邦威里的顾客,估计没有ZARA和H&M店里一个小时的顾客数量多。
中国为什么缺乏世界级的品牌,这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企业看到的是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盲目热衷,商家看到的是渠道建设里的各种硬伤和软伤,消费者看到的是仿制得连专柜店员都无法分清的假货,以及购买之后的各种售后难题。人们对这个问题,在体制、文化、教育,以及企业家的个人精神上找到各种说法。但关于如何解决问题,大家还缺乏有建设性的意见。
顺美总经理薛宝金说,顺美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消费者挑剔的目光已不仅仅局限在品牌与知名度上,顺美加大了设计领域的投入,在板型的改良上,聘请意大利服装设计师开发出具有修身效果的欧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稳定的基础。基于这些努力,今年6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顺美以10.52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472位,顺美的品牌价值和排名都在上升。
应该说,依靠与国际接轨的设计获得品牌价值的提升,是服装企业发展的捷径之一,但我们所做的,似乎仍然是在帮助欧洲准一流或者二流的设计师找工作,借此实现服装品牌跨进国际一流的诉求。希望也不是太大,但至少,从设计起步,从感知国际生活消费方式入手,算是摸对了门,比把钱砸向四大国际时装周,发出两声单薄的“中国声音”要实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