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耗资2亿 小商品批发航母搁浅

  2003年12月,耗资近2亿元建成、拥有1000余家铺面的海口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正式开业,当初还提出要打造海南第一小商品批发城。但时至今日,4年时间过去了,批发城租出的铺面不到百家。因为缺乏人气,这些留下的商家亦是举步维艰,无奈观望。当初一心打造的“最大小商品批发城”缘何遭遇了当今的困境?

    记者目击:批发城营业商户寥寥

    “号称海南最大的批发城旺不起来,一起进驻的商户已经纷纷退出,仅剩下我们这些‘欲罢不能’的商户留守,希望会突然好转。”昨日,海口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一商户向记者诉苦。
    
    记者来到位于海口市秀英区秀华路5号的批发城。上午10点半,没有想象中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货物交易的场面,相反,批发城出奇地冷清,甚至很安静。记者发现,批发城里的铺面几乎都紧闭铁门,许多铺面卷闸门上还贴出“转让”或“低价转让”的告示。还有的铺面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打开过了,铁锁已经锈迹斑斑,正常营业的商家寥寥,一些店主没事便凑在一起聊天。

  留守商户:盼望商城“起死回生”

    一家经营小家电的商铺门口,老板正在百无聊赖的翻阅报纸。他告诉记者,批发城当初刚刚建成的时候,号称要打造海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他和自己的老乡从湖南来到这里,就是梦想把握此次机会干一番事业。他说,当时他们有近100个做小商品生意的老乡赶来海南,然而,4年过去了,由于没有什么生意做,很多人支撑不下去都退出了,“60多名老乡目前留下的不到5家”,而自己也将在今年6月份撤走。
    
    据介绍,批发城开业时,发展商称免半年租金,但半年后生意并不是很好,于是很多人都相继退出,发展商又继续免掉2年租金,后来开始收每月120元,再加到200元、260元,到今年开始加到400元,年底还要加到600元。该老板解释说,虽然这里的收费很少,但是由于没有任何生意做,几乎都没有办法维持生活。在记者采访的近1个小时内,该商店只来过一个顾客,却什么都没买。
    
    附近一家经营棉被生意的老板说,他的铺面收入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开支,基本上将这里作为一个仓库使用,希望发展商能尽快有新的动作,让批发城“起死回生”。

    管理方:多因素造成批发城暂时搁浅

    昨日上午,记者在海口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管理办公室找到了招商部负责人周先生。据周先生介绍,目前商场已经基本没有什么管理人员,只留下几名人员留守,其中包括保安和清洁工。

    据周先生介绍,目前租出去的有近百个铺面,整个批发城目前可租赁的有700个铺面,后面还有几幢还没有分割的楼房,还可以分割成几百个独立铺面,总共加起来大约有1000余个。

    周先生认为,导致批发城至今旺不起来,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一点就关系到政府部门的政策,以前有关职能部门曾表示欲将老城区的批发市场搬迁到这里来,但后来却不了了之;再者,海口一些杂乱的市场也影响到批发城的人气,这方面有待政府部门规范管理;此外,目前的状况还跟市场份额有限、地理位置受限制有关。

    周先生说,目前这种状况肯定是暂时的,今后怎么发展,还需要等公司重新制订方案,“但公司有信心将批发城做大起来。”

    商务部门:重新定位或有希望

    秀英区商务局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海口义乌小商品市场南洋批发城开业3年多仍发展不起来,与市场同质化严重、缺乏人气有着极大的联系。此外,发展商在规划时,一些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来,比如没有停车场,肯定影响到喜欢开车购物的消费者的热情。

    “批发城若重新定位,或者以引进大型超市项目招徕人气,其发展或许还有很大希望。”该负责人说,当初该项目启动时,政府曾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今后政府部门也会继续关注批发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