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纺织业回暖现象
全球纺织网8月4日讯 据统计局公布,前5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496.65亿元,同比增长5.21%;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0532.47亿元,同比增长9.42%,内销占整个工业总成值的比例达78%以上,这里要注意的是“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如将有关部门划定的“规模以下纺织企业”计算在内,整个纺织行业,内销占整个工业完成总值的比例将达到90%甚至更高,因为几乎95%的“规模以下企业”不具备出口或代加工能力,以此推算我国纺织业的外销(出口)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份额肯定要连10%都不到,同比降幅恐怕至少要以双位数来计,但随后公布的“今年1-5月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42%”,不禁让人大跌眼镜,如果仅仅下降1.42%,我国沿海地区纺织企业何至于又是“上书”要求提高纺织品服装退税,又是请纺织协会转达“进出增值税相抵”的强烈意愿?
这里还应该注意的是“完成工业总产值13496.65亿元”,就是说只在生产出来了,销不销售的出去都要计入“统计系统”里的,哪怕堆在厂家仓库存,产值或称为价值已经在统计局的“档案”里了,因此笔者认为实际出口的降幅要远大于1.42%,就像当前统计新增银行贷款一样,统计的只是银行放出的端口,而贷款企业用了多少,留了多少,是投入到楼市、股市还是实体经济上去,一概没有统计,有关部门认为至少90%以上流入实体经济,溢出的资金可以忽略不计,现实情况却给了其一记响亮的耳光,与股市、楼市、基金、证券热闹相对应的是大量中小企业被迫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挨饿是经常的事。近日某机构披露,流入楼市的资金至少上万亿,不知有关部门监管了没有,又是如何监管的?想来,其与我国的纺织业有“异曲同工”之妙,但鸡毛永远是鸡毛,当不成令箭。
统计局公布衣着消费一季度增长15.6%,4月份14%,5月份22.1%,超过了全国零售总额增速21.6%。如此数据可谓令纺织服装企业欢欣鼓舞,出口额虽然下降了11.1%,但内销市场完全可弥补,“生意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部分大企业而言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但对大部分靠代加工、流动资金非常有限的中小纺织企业而言比“登天”都难,占压资金、收回扣、交易不规范、横生枝节等现象很普遍,这也是广交会上相当一部分出口型企业不肯“回头”接单的主要原因。但笔者认为内销的所谓增长并不能抵消出口下滑,简单的数导平衡并不能掩盖问题,6、7月份支撑棉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外向型企业,特别是受到国家少量贷款支撑的大中型棉纺企业“不惜一切”代价保外销订单的结果,只要有利润,能养活职工,保证不裁员就大幅让利接下来,对棉花的需求呈现反弹;受配棉需求和按期完成订单等目的支撑,用棉企业参与国储棉竞拍,且高价也不离不弃,不是不想放弃,也不想棉纺厂间自相残杀,但不能按期交货损失更大,否则不论棉花流通企业如何炒作,国家抛储竞拍底价是12500还是12600,棉纺厂能“买单”吗?靠大量的“外贸转内销”,靠大量“街头地摊”能把三级棉价支撑到13500、13700,因此认为扩大内销就可解决纺织服装问题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内销增长可以成为整个行业的动力,能调高企业的“胃口”,但不能成为行业回暖的“中流砥柱”。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一、1-5月规模以上企业的产值同比上升9.42%,是以大中型企业“掉转枪口”,抢占中小(规模以下纺织企业)市场份额为代价的,大中型企业大幅调低纱布价格甚至低于小厂的报价,如山东某大厂4、5月份为抢占内销市场,纱布低价倾销,造成市场一片混乱,据悉,1-5月份该厂外销金额下滑60.5%,但内销市场却大幅上升。
二、统计数据的调查范围变窄,相当一部分减停产的企业为争取银行贷款及政府支持,在产量和销售上做了“处理”,数据开始做贡献,统计途径的日渐缺失和上报数据的随意性让“事实更趋模糊”,如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上半年上半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4638元,得到的不是掌声而是一片责骂,真的很“佩服”统计人员的勇气;
三、中央、地方、银行大力投资,造成“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假象,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大户的棉纺织业总不能“拖”全国经济回暖的后腿吧,反正无据可查,无迹可循,一些人甚至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业的冲击并不明显,因此反弹的早且很迅速;另一些人则认为在金融危机纺织业受到的打击最大,最深,因此对经济回暖的感觉最灵敏。
那么中国的纺织到底回暖了吗?我的看法是没有,看看美国、看看欧盟再看看我们中国的失业情况,心里就会有数,中国上半年对美出口同比下滑了10%以上,但所占市场份额竟上升1个百分点,当前的复苏只是部分获得银行贷款支撑的大中型企业的复苏,是“国进民退”企业的复苏,占出口总额60%以上的中小纺织企业并没有感到多少暖意,“人家的热闹终归是人家的”,而且笔者认为这种回暖只是“W”形的一部分,是以资金引导下的回暖,并非市场的升温推动,这轮经济刺激以后呢?深受忽悠的部分棉花流通企业很可能要落得“一地鸡毛”。